1.环境考量面风险鉴别做了就不会有缺失,顶多就是OFI
2.然后是法规查核和符合性评估一般会一起的,这个嘛···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新增及修订的法规进行查核并评估本公司做法与法规的符合性,另一部分是对原有已进行查核过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等进行符合性评估。两个都要做啊~~~·少了一部分就可能是minor项了,还有就是对法规不符合项的改善追踪及记录啊等等
3.对环境考量面及风险鉴别鉴定出的重要等级的风险及考量面提出相应的目标标的及管理方案进行改善,当然也可能有别的情况需要提出管理方案,但是这个主要看你们公司的二阶程序书如何规定的。我所说的是最低限度要达到的
4.组织权责与责任,这部分嘛,一般只是要求有一个对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然后有一个文件对这个组织架构内所有角色的权责予以定义并执行即可,但是在体系条文内有对某些特定角色的最低权责要求,这个你可以去查查体系条文了
5.能力、培训及意识,这个我这里一般主要是查国家法规所规定的一些东西,例如说是特种作业的证照,三级教育的实施
6.文件化。这个必须的,是个公司都会做
7.文件管制和记录管制一般都一起查了,主要看记录保存的年限规定,以及你实际做法与规定是否符合,还有就是文件更新等程序如何管控啊~~
8.作业管制,这个就是看现场了,这个太广了,说不了·····
9.紧急应变啦~~这个我不负责,不清楚查了什么,只是大体知道是查ERT组织还有ERC值班记录啊,疏散演练啊一堆堆的
10.监测与量测,一般是指外环境测定啦~~看看有么有什么不符合啊,监测报告上要是有不符合的话···嘿嘿,那就有的解释了,稽核的老师要是专业的话能玩死你
11.不符合校正与预防,包括的就比较广了,事故的改善追踪,监测的不符合项改善,日常巡检的改善等等都纳入了
12.内部审核,就是内审啦,我印象中条文好像是规定至少两年一次吧,但是一般做法都是一年一次拉,就是给自己公司的一些员工进行个稽核培训,然后搞个内部稽核就是;一般是查稽核报告啦,因为稽核报告是有格式要求的,等等啊,还要查你的内稽缺失改善情况。
13.管理审查。就是管审啦,按照条文的阐述都做了就行···
以上···纯粹自己的体验和做法了,希望有帮助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