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如题所述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而新经济政策则是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两种政策的实行,既是当时形势的需要,也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通过比较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新经济政策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是单一的公有制体制。而新经济政策则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有点类似于我国目前的体制。
  而斯大林模式呢,在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内有存在经济文化落后与历史传统的制约,以及斯大林个人因素及错误的理论指导和国内的政治斗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它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均衡,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农民的剥夺严重,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重大改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没有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二战后逐渐僵化,丧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第一,两者实行的背景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背景是1918年夏,协约国帝国主义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燃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抵御侵略的物质后盾极其匮乏、脆弱,形势岌岌可危。斯大林模式,则是在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内有存在经济文化落后与历史传统的制约,以及斯大林个人因素及错误的理论指导和国内的政治斗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第二,两者实行的目的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实行是为了提高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两者实行的后果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帮助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挺过了国内战争的危机。鉴于该政策取得的成功,在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被加强,结果导致了苏维埃政权的出现政治危机。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但高度集权模式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误区。同时,在斯大林模式下,农民的物资极其匮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5
第一,两者实行的背景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背景是1918年夏,协约国帝国主义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燃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抵御侵略的物质后盾极其匮乏、脆弱,形势岌岌可危。斯大林模式,则是在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内有存在经济文化落后与历史传统的制约,以及斯大林个人因素及错误的理论指导和国内的政治斗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第二,两者实行的目的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斯大林模式的实行是为了提高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两者实行的后果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帮助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挺过了国内战争的危机。鉴于该政策取得的成功,在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被加强,结果导致了苏维埃政权的出现政治危机。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但高度集权模式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误区。同时,在斯大林模式下,农民的物资极其匮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而新经济政策则是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份,建立社会主义...

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有什么区别?
战时共产主义是人间地狱。斯大林模式是累死成千上万苏联人,饿死几百万乌克兰人。

为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改为新经济政策,而之后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要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出于应对内外敌人的进攻,其目的为集中资源支持国内战争。然而,政策的持续实施导致了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随着1920年国内战争的结束,危机愈发凸显,迫切需要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与社会秩序。因此,苏联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激发经济活力,改善人民生活,最终实现国家的...

历史中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
综上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经济模式,均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缺乏市场机制的自由调节。新经济政策则在计划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既引入了市场的灵活性,又保留了计划经济的控制。这三种经济体制各具特点,历史的演变展示了不同经济模式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和民主、现代法制是完全不相容的。战时共产主义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运行中呈现出高度集权特征,以自由市场的不发达为存在的基础,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发展,以此巩固政权。这种模式导致党政不分、权力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盛行,与民主、现代法制格格不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环境下,采取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旨在集中全国物力和财力,保障...

为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改为新经济政策,而之后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要改...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方法。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超过战前1913年的水平。因为,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

历史中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斯大林模式肯定是计划经济。新经济政策是市场经济体制,但不完全是市场经济,混合了计划经济。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一切按行政计划,统购统销统分配,工人农民没有经营自主权。市场经济以市场需求为配置,市场需要什么我生产什么,不需要,我可以转产。

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外国资本主义都反对,原因一样吗?
直接原因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不希望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是他能保证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巨大作用,资本家又不是傻子,难道他们希望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垮自己?显然不可能。斯大林模式,你确定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都反对吗?如果你看过...

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 斯大林模式各个的背景 特点 影响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其实就收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模式——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其集体农庄就相当于我国的农民公社。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其实就是军管制度。农民只能留出基本的口粮,其余一并上交。所以当时的农民说“你们把土地分给我们,粮食是你们的;把森林分给我们,木材是你们的;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