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事迹,只要两三句就可以了。多谢大家!

如题所述

萧红(1911年─1942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萧红

别名: 张乃莹

籍贯: 黑龙江省呼兰县

性别: 女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11年6月1日

去世年月: 1942年1月22日

职业: 文学

毕业院校: 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女师大附中

代表作品: 《生死场》;《呼兰河传》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
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 ,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3日在香港去世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

萧红 - 早年生活

1911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出生于呼兰县城一封建地主家庭。远祖张岱,于乾隆年间从山东省东昌府莘县逃来东北,到萧红祖父张维祯一代才从阿城县福昌号屯迁到呼兰。

萧红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乃莹。她深得祖父张维祯的喜爱,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1920年萧红进入呼兰县立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1924年升入县立第一初高两级小学。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呼兰县也掀起反帝爱国热潮,萧红第一次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

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驻军邦统王廷兰之子王恩甲。

1926年萧红小学毕业,因父亲阻挠、逼婚,没能继续上中学,辍学在家。经过一年的顽强抗争,父亲被迫妥协。

萧红 - 求学之路

192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在第一女中,萧红除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校刊上发表过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诗。1927年冬,哈尔滨学生联合会组织反对日本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游行,学生们情绪高昂,纷纷请愿。萧红在这一抗日爱国运动中

萧红
表现得坚定勇敢,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面。
1929年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因为祖父是她最亲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4
民国最天才的两位女作家,南张北萧。
萧红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中学毕业逃婚离家,反被家庭原安排的约婚对象骗去同居怀孕后抛弃。萧红登报呼吁,被萧军所救,孩子生下来送走,开始尝试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特点:描写北方人民生活细微生动,虽然是站在悲怆的人生背景下,却仍然洋溢着对生命的热情。
苦于情感,31岁死于香港。
第2个回答  2016-03-23

追答

求采纳,不求钱$_$。求采纳,求采纳,求采纳。。。。。

萧红的生平事迹介绍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

萧红的事迹,只要两三句就可以了。多谢大家!
萧红 萧红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母亲病故。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萧红乳名荣华,学名...

萧红的事迹是什么
萧红不服,到法庭状告汪恩厚代弟休妻,汪恩甲为保全哥哥在教育界的名声,表示解除婚约是他自己的要求,令萧红败诉。不过,萧红后来还是原谅了汪恩甲。1934年,两人住进哈尔滨东兴顺旅馆,不久萧红有了身孕。但是,当萧红临产期近,汪恩甲却突然失踪,令萧红独自被困在旅馆。对于汪恩甲的失踪,人们普遍认为他是...

呼兰河传|笔记感想(七篇合集)
萧红著写的这本《呼兰河传》里面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萧红家里有户租客姓胡,大家都称他们为老胡家。 老胡家有个终年生病的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已经娶了媳妇,有两个孙儿,大孙儿是二儿子的,小孙儿是大儿子的。虽然老太太终年生病,但是两个媳妇们倒是对她很好,总是隔一段时间就会花几个钱请大神给她跳一...

关于关爱儿童的小故事
大家都起床后,便开始吃早饭。小孩子们双手捧着奶油面包,边跑边吃。千叶吃着昨晚剩下的咖喱饭。史站着在吃撒了白糖的米饭。 这时,电话铃响了。刚刚七点二十五分。 叶子拿起话筒说了两三句后,便叫道:“三千惠,你的电话。” 是身在名古屋的父亲打来的电话,每天早晚两次、像“班车”一样。 “嗯,要当个...

好人好事
救命的谎言例子更多.去年八月二日,普安县楼下镇文联煤矿透水冒顶,萧红杨通顺等四人正在井下作业;十分钟时间,大水便淹没了平巷和顶棚,出路被封死,后无退路,他们被逼到平巷上方一个一米高,三米宽的平台上,水位还在上涨,情况万分危急. 他们四人分两组轮换向平台上方挖煤灰,两天时间挖出两个一米多高的台阶,在弹尽...

在《三国演义》,《草房子》,《老人与海》,《简爱》,《呼兰河传》中每 ...
令我震颤的是这种逻辑的“合理性”:人又不像猪,打两下又不会掉斤两,因而动物是要好生伺候的,而人可以随意地打;打碎了一枚鸡蛋,一枚鸡蛋可以换三块豆腐,因而就等于踩碎了三块豆腐,三块豆腐值好多钱呢,因而一定是要好好地打一顿教训教训的。这种生活的逻辑你无法用哲学的人的主体性来反驳,对他们来说,那有...

如何评价霍建起导演的《萧红》和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
相较于这两部电影来说的话,我更喜欢许鞍华的《黄金时代》,他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原本总共有三个多小时,讲述的是萧红的一生所有的经历,后来删删减减,还是留了两个多小时,可以说是当年电影里面最长的一部电影了。什么说我喜欢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而不是霍建起的《萧红》呢?因为只有许鞍华的《黄金...

郭沫若和萧红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急
在火车上,萧红与塞克、端木蕻良、聂绀弩合作,创作了描写山西农民进行抗日斗争的三幕话剧剧本《突击》。这是萧红第一次参加写作剧本;1940年1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到香港。在香港期间,她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一部中篇小说《小城三月》,还有散文《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要一个土生土长滴青岛名人。。介绍一下他的主要事迹。。。多谢...
沈从文是诗人徐志摩介绍给青岛大学的校长杨振声的,当时尚未成名的这位湘西青年,显然不能与大名鼎鼎的外文系主任洪深相比,所以他只是住在福山路3号楼里的12个青年教师中的一个。这个擅长以笔表达思想的文学才子显然是个腼腆的人,巴金老人在《怀念从文》中写道:“他第一次在大学讲课,课堂里坐满了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