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题所述

  一、 制定计划,形成一种积极的期望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的“期望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班主任应该让在充分了解学生所达到的心理素质、智力能力、身体健壮的状况或变化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某种预先设定,帮助他们制定综合计划。这要一方面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一种积极期望,使学生不仅从计划中感受到这是班主任主观上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大致预测,也从班主任外在行为上感受到明显的期望和支持;另一方面把班主任的期望转化为学生自我意识的期望,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定向发展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为实现这种定向性的预测,努力内化班主任的期望,让自己的计划和班主任、教师的期望一致,让小的、短期的计划与大的、长期的发展一致,这就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比较先进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差异,重要的一点是前者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而后者大多是学到哪里算哪里,或别人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或老师指向哪里自己也不到哪里,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每天常在无所事事中度过。那些先进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谈到自己的成功时,总说得益于当年的自我教育计划。的确,计划预测性对学生的发展成功,一定程度上有指向的作用,这种成功,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期望合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 跟踪观察,培养学生归因分析能力

  学习计划的制定,一定程度上能形成积极的期望效应,促进成功与发展,但有时,计划遇到各种原因可能失败,失去指向或规范作用。因此,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非常关键,因为这种成败的归因会对学生后继的行为动机和自我发展的信念产生影响。积极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促进学生成功的效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时时保持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我班有个学生,理科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可是期中考试却只在中间水平,他很苦恼,我细心与他一起分析原因。文理科成绩一比较,他马上清楚自己成绩被文科成绩拖了后腿。可是他觉得自己平时有学文科,为什么提高不了呢。我详细地询问了他计划的时间表安排。原来他酷爱理科,特别是数学,常常一做起数学题就停不了手,往往做完文科作业时间所剩无几了,就算复习文科,也因投入时间不够多,没能有效果。我鼓励他要重新修改计划,注意各科学习时间的平衡分配,特别是中英数三科是重中之重的科目,是高考重要科目。学生不久把新的时间表给我看,并且和我约定要我跟踪观察与督促,一有重理轻文的现象马上提醒他。两个月下来,他学习文科的劲头足了,我之前和各文科老师商量好了,让他们加入督促他的行列,结果各科成绩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

  这是一个成功的归因分析例子。这位学生的成绩不如愿,不是智力、能力原因,而是方法不当。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个体如果把某项活动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降低甚至消失成功的预期,进而降低相应的后断行为的动机水平。但归因为自身不努力或方法失当,个体则会保持较高的预期,并增强后继行为的动机水平。   

  同样,归因还会影响到学生自信心。如果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学生的自信度就会降低。因此,在实际的学习指导中,班主任只有事先做好每个学生的跟踪观察表,熟悉他们的各种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班主任才能与学生对症下药,进行归因分析,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并指导学生改变归因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际的执行学习计划过程中,自我纠偏,自我调节,自我治疗,自我激励,自我实现。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学生不能及时静气地分析失误原因,更谈不上制定纠正失误的措施了,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链:考试失误→情绪低落→无心纠正→成绩更低→情绪更低落,不少后进同学就是沿着这条恶性循环链,使自己从中等、甚至上等的位置,滑到最低层。

  可见,积极的归因分析和重新计划能使学生获得提高,而消极的归因分析放弃计划会使学生走向更大的失败。

  三、 形成“我要学”的全班学习凝聚力,推动个体学习

  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形成全班学习的激情,扩大凝聚力。

  1、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启示,全班及时开座谈会,互相谈谈体育活动中的感受和心得,从而得出各种有利学习的方法,如长跑时所需要的“坚持”就应该运用在学习中。和别人赛跑时所需要的“争分夺秒”就应该马上运用在学习中,坚决要改掉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改掉“几分钟不是时间”的不正确的观念,要学会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的时间观念。把和组员一起用力拔河时所需要的“团结互助,一起达到目的”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中去,认识到学习是个较漫长而充满挑战与困难的过程,孤军作战决不是战胜之道。

  2、学习魏书生设立“高效学习日”,使学生深感积极主动的快感,以促进良好心理的循环。

  班主任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事先观察全班同学的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底,然后要求学生提前一天制定好“高校学习日”的时间安排表,班主任收上来看看,以做检测的根据。这天的挑选标准可以是全班的状态倾向松懈时,也可以是临考前,前者可以提醒学生现时的学习状态不正确,应该及时改正,后者更能促进学生的时间利用率。另外,要学生给自己“高效学习日”高速运作提出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当然此活动是不宜经常进行,如魏书生所说,不符合人发展的规律,会适得其反的。

  四、 坚持协调一致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班级管理者主动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步调一致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长的生活方式,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打上深深的烙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增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因此,班级管理者应当广泛地联系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对班级学生进行综合管理的合力网络。

  贯彻协调一致原则,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班级管理要卓有成效,就需要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没有良好的教师集体,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也就不可能把班级管理好。体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是班主任之前能和任课老师达成共识——进行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按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实施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有两种:一是级内分层。就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多个层次,分别编为不同的班,实施不同目标、不同要求的教学过程,即所谓设立"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做法;一是班内分层。即科任教师在不变动学生班别编制的前提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目标、不同要求的教学过程。班内分层教学既有级内分层教学的优点,又克服了级内分层教学的缺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教学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最直接的体现。因材施教是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毋容置疑,学生是有基础、智力、能力上的差异的。扩招后尤为如此。我们在授课时,通常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基础和能力在两端的学生不爱听,容易分散精神。因为我们都以中间层面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早就掌握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者一讲就明白。相反,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就是掌握不了。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备学生,在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授课是时要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施分层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过去我们教师(尤其是政治科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办法,实在也出于无奈,因为学生水平参差,惟有"宁讲多勿错过"。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面对思维能力差的学生要多作解释,面对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多动脑思考,多动口讨论,多动手练习。实施分层教学是打好学生基础的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但过程和教学方法却因人而异:上层生理解能力比较强,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解释,采取启发式教学,稍作点拨,腾出更多时间让他们开启思维,解决疑难,掌握知识。这样对记忆和运用更有利,因为他们真正把知识理解而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中下生要掌握基础知识,则需要大量的、经常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打好基础,进而提高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有相应的智力要求。前面已经说过,人是有差异的。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应"'刀切"。对于中下生,不应有过高的要求,要着重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强化记忆,达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所以,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让学生练习;对于上层生,则要着重于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开放式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思考,将已有的知识作比较、综合,举一反三,从而解决旧问题,获取新信息。总之,对教师而言,培养中下生能力和提高上层生能力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过程,需要实施分层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许多之前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学生因为能在课堂和课外得到正确程度的教学辅导,成绩稳步上升,这极大地激励这类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计划,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再觉得上课可有可无,百无聊赖了,专心指数急剧上升,让他们课外投入更大的热情,更创佳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3
(一)引领趣为先,让学生在欲望中主动学习。
一是物品激励。即在课堂上用一些实物进行奖励。奖励一些小五角星,卡通小贴画、糖果、小玩具、一些常用文具等等。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小学或中学低年级学生,具有直觉性和不稳定性,激励学生的目的是使课堂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与外部刺激物的特征相联系。对这些物品的感兴趣程度,对物品的爱好的持久性等,均有可能影响激励效果。因此这种激励只能适可而止,如果这种奖励滥用了,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削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物质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言语激励。既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性恪特点用适当的语言来肯定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激励方式是平时教师用得最多,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学生在回答问题很好时,老师表扬“回答得很好”、“你的思考方式值得大家推广”、“这种方法老师也还没有想到”、“你真是太捧了”、“你来把所想的用数学式子或你数学语言向大家展示一下怎样”等;而当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时,不妨说“再想一想,相信你能想出来的”、“你第一步做得很妙,再进一步如何”、“今天你能勇敢地自已站起来,说明你在敢想敢做方面进了一大步”等等。言语激励在运用时,常常要注意语音语调的使用,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采取较为平静的表达方式“你回答得正确”,避免优生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傲气,让他们能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而对那些学困生,则采用直接表露的方式“很好”、“太好了”、“同学们都为你的成功感到高兴”等等,也可以兼用其它激励方式,让其对自己的成功有深刻的印象,逐步培养起学习的自信。尤其是学困生与女生平时更需要注意其自信心的培养。
三是行为激励。即老师用一些身体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赞扬与批评。同时也可以发动全班的同学为此有一定的行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那期待的目光、面容上所表露出的微笑,这时的老师的目光、微笑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一种鞭策,当学生回答完毕时,老师的颔首示意、与回答问题的学生握握手、有力的手臂一挥、大拇指的高高翅起、与同学们一起鼓掌、赞许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等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同学的关怀。行为激励对优秀生通常是老师个人的赞许表示,而对于后进生的激励则是尽可能地发动大部分同学一起参与,前面所提到的鼓掌祝贺,还有大家一起为这位同学唱支歌、小组同学握手庆祝等。为后进生克服自卑,逐渐融入到学生中,积极合作,参与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好处。
四是荣誉激励。即针对学生一段时间的上课表现进行一些质化或量化的发展性的评价。时间不能只是一个学期,而应对不同时期内学习情况即时进行评价。可以一个星期评选一次“小博士”、“小明星”、“大胆发言同学”,也可以就班级同学量化评比中的加分奖励,每月核算一次、月中“点子大王”、“最佳思考者”、“单词王”、“过关能手”等。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期末总评中就学生一个学期来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事例化、期望化。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就一些公式的命名权,小组、班级命名权进行激励方法的处理等。这种激励方式带给学生的往往是一种成就感,从而在一定方面能够借助于荣誉感的刺激使学生产生的学习兴趣向内部学习动力转化。
(二)激发境为媒,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体验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将会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
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火箭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
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3树立学习的榜样。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堂教学中,常选择时机给同学们讲述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讲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奋斗事迹;有了竞争意识,同学们在学习上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学习效率也就会提高。
(三)融合情为线,让学生在激情中延伸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习的一个范例,这需要融合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各种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正达到得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将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学习品质延伸至学习的终身。这整体学习观的建立应是以情感为主线的,让学生在激情中融入学习生活中去,让学习成为他们每天的必需,像呼吸那样自然、清新、快乐。
1.课前关联学习,让孩子带着自信进课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快的状态下,才能创造出富有灵性的语言。心情是阳光的,愉悦了。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完全变被动为主动了,同时加快了学生的走进文本,真切感悟,竞相表达的速度,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课中情境感染,让学生在全身心地学习。实践表明,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是身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然而这个境界的营造,需要我们合理地、恰当地、自然地引领学生进入那逼真的学习情境中去。语文课上,学生就是文本中的人物,文本的写作作者,是需要交流的对象,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走进去,最后又非常理智地走出来。在这自觉主动的几个来回的体验中情感得到升华,知识得到累积,学习方式得到实在的变革。
3.课后延伸拓展,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接轨。多年的实践经验有力地证明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的保持是需要更大力度的激励的。因为课堂有教师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表现欲望和成就感得到充分满足,激情中排除学习干扰的自控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课后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学习激情的延伸单靠外在的物质的、精神上的引力是不可靠的,学生的自控能力也是得到不到保证的。为此让学生的激情和兴趣回归到学习本体上来是学生终身主动学习的真谛所在。我们可以设想,当学生的学习融入生活,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时候,学习便成为每天的必需,学习便和生活一样愉快,学习便和生活一样自然有规律并活力四射。
总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有千条万条,但最终维系学生主动学习持久热情的应是学习本身。因为只有由学习本身生发的兴趣、情感、方式和习惯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也是最能延伸出科学的教学策略的。
第2个回答  2017-06-22
一、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做到:
1、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要多与学生交心,理解学生的困难,要乐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平等相待的。
2、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向的互动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就应该开放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局面,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以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同样的行为参与活动,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完成教学的和谐共创。
3、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要简单判断,要认真倾听,仔细分析。即使有错也要分析其中对的成分,并引导到正确的想法上来。同时要加以鼓励。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应注意到其获得的微小的成功。
4、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
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多在小组内、班上与同学、老师一起互评互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登台讲解等,以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第3个回答  2018-07-26
一、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学生升入七年级后,学生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应该怎么做。真正让学生树立“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参与我快乐”的理念,然后教师及时给予及时引导,让学生自己分析初中课堂教学与小学课堂的区别。召开“怎样在课堂中表现自我”“课堂大舞台,由我展风采”“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命运我把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展示才华的地方,应是学生自己心灵放飞的地方,真正使学生在思想上扭转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树立起参与课堂的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人人参与课堂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接受,学生有话不敢说,有话不会说,解决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因而,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在课堂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 (1)让学生有话会说,有话敢说,有话可说 在以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时,只是把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简单的罗列,缺少对问题的分析,只是就题论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我首先引导学生有话会说、有话敢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指导学生不仅会讲解解题步骤,而且会分析解题思路,点评解题所用的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能根据题目及时的进行自我拓展、延伸,能够就一类题目归纳解题规律、方法、技巧。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只要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方法、见解表达出来,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评价、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敢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例如:学习平移、旋转时,学生对于平移方向、平移距离、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等基本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强,学习的兴趣不高。我及时利用多媒体,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画面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分析、理解。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量化评比,促进学生的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量化评比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在班内开展评选“优秀小组长.”“黄金搭档小对子”“进步之星”“单科状元”“精英擂台”等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通过让学生在班内找竞争对手,借以激励每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同学的共同发展。正是由于采取了这一系列的评比运动,学生才能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够在自我加压下努力学习 ,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不断的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不断的由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采取多种评价机制评价学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1-05
给您几条学习方法:
不妨给学生们也介绍一下

经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评:夏宇同学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经验四: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另外请您注意自己的生物钟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差异,要弄清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动规律:一般来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时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逐渐减弱。根据这些规律,早晨刚起床,人的想像力较丰富,就抓紧时间捕捉一些灵感,做些构思工作,兼读语文和背诵英语单词,由于早晨空气新鲜,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上午做一些严谨工作,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下午除听课外,要快速准确做好当天的笔头作业;晚上加强记忆和理解,预习第二天功课。中午、傍晚的空隙时间就安排一些不费力的事务性工作,如看看报纸,收集写作素材,散步和休息。

最后,祝您成功!
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7Q

怎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让课堂更生动。一堂课学生吸收多少,关键还是要看老师对课堂的掌控情况,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那就要让课堂生动起来,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或者增加学生分组探讨的上课方式。3、做个有趣的老师。老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往往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有趣的老师,会让课堂变得不枯燥,学生学起来...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组织积极参与的活动: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参与的精神。6. 利用奖励措施:对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明显感谢自己的进步,这样能够支持学生继续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正是对什么都感兴趣的时候,遇到什么都喜欢问一个为什么,这时候家长要与孩子带着疑问,一起到书中去寻找,让孩子知道,所有的答案原来都在书中啊,这样,他就会对书本感兴趣了,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有积极性,而且带着疑问...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方法
5、建立积极心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当学生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他们会更加乐观、积极和自信,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到放松和自信。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教学方式、互动性的课堂活动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重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

怎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创设一个富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课堂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注重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和主动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2.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是学生自发从内心产生的学习动力,而非外在奖励或者惩罚。教师应该注重培养...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老师和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解决。2、学习成绩下降是孩子学习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的,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看孩子的进步,多看孩子的成绩,多表扬,多鼓励,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3、有很多问题家长应该...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2. 挑战性的任务:给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感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兴趣,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方法,让...

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为:1、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要多与学生交心,理解学生的困难,要乐于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2、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过程是一个...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4. 推广重视:激励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和老师们参加会议进行探讨,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乐趣不仅是为了考试的好成绩,而是为了更好地探索知识,从而感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5. 提醒责任:激励学生在班级中做出积极的贡献,着重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并表扬他们为班级所做出的贡献。6. 建立信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