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诸葛亮造成的吗?

尽量详细,最好是原创

不是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后世常常用于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人们认为是嘲笑蜀国后期无大将,必须使用廖化这样平庸无能的人做先锋。
这其实是对廖化的误解,廖化并不是无能之辈。事实上,当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原义是蜀国连个年轻的将领都没了,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
其一,武艺还算不错。廖化首先登场是解救刘备夫人,杀了杜远,初识关羽。后投靠关羽一直是关羽心腹重臣,攻打樊城时,廖化已是先锋,而关平却副将(《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关羽战庞德时,是令廖化独自率兵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是大将曹仁,可见在蜀汉第一战将关羽眼中廖化的能力是可以信赖的。关羽兵败被围麦城,杀出重围,搬救兵的也是廖化(《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诸葛亮兵出祁山,袭击司马懿大营派的正是姜维、廖化(《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中,也多次重用了廖化,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蜀汉景耀元年冬,大将军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先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曹魏邓艾催督先锋郑伦与廖化两马相交,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从关羽时期的先锋、诸葛亮时期的先锋到姜维时期的先锋,作为先锋将军主要是冲锋陷阵,勇猛强悍,廖化正因为武艺很高强,才能很好地完成关、诸葛、姜的派置的任务。
其二,有军事智谋,善于提出自己的军事意见。邓艾与姜维斗阵法,却派另一军暗袭祁山。却被廖化看破,廖化曰:“此必赚我斗阵法,却引一军袭我后也。”(《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刘禅诏姜维班师回朝,维令廖化、张翼断后,蜀兵旗帜整齐,人马徐徐而退(《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姜维临兴兵,问计于廖化,廖化曰:“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专也”。姜维不纳,遂留廖化守汉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姜维兵败沓中被围,廖化建议是“今四面受敌,粮道不通,不如退守剑阁。再作良图。”“白水地狭路多,非战争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剑阁可也,若剑阁一失,是绝路矣。”姜维从之,遂引兵来投剑阁。(《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通过廖化几次提出可行的军事意见,可以看出廖化有智谋,是比较优秀的军事将领。
其三,廖化在三国演义从黄巾起义就开始登场了,直到蜀国灭亡,才死于乱军当中。这么长时间的磨练,可以想象此人的经验会有多丰富了,这一点恐怕是无人能及的。
总之,廖化的总体能力还算不错,在三国中后期更是表现出色,不乏亮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9
是吧,诸葛亮酷爱用循吏,对有能者反而比较戒备。这类用人思想就是宁可用放心听话能力稍弱些的人,也不用有能力但不太听话的人,虽然说魏蜀吴三国倒是都有此类现象,但是蜀国因为人才更缺乏,显得尤为突出。
特别像廖化这种文官最后都要领兵打仗,而大把优秀的青年将领,被积压在下层无法被提拔任用,造成蜀国高层尸位素餐,出现劣币逐良币的怪现象。
但是平心而论廖化也算是个称职的将领,蜀国后期大量的文官充任武职,也不只廖化个案,比如与廖化齐名的宗预,还有胡济,董厥,樊建这些人都领着重要武事。最后连废材诸葛瞻这种毫无带兵经验的,都能带兵出征,反而像黄崇等有能的年轻将领,却要受命于这样的草包驸马,这都是蜀汉沿袭诸葛遗法,自蒋费主政后继续任用循吏,而直接造成的结果。
第2个回答  2011-10-29
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成语中说的那样窝囊,而且他“高调精彩亮相,武艺无比高强,也曾千里走单骑,
  差点活捉司马懿”,是一位叱咤疆场的三国英雄。
  高调精彩亮相。关羽假降曹操,闻说刘备投了袁绍,便整顿车马与二嫂嫂千里寻兄,曹操听说关羽不辞而别,率众人赶去送行。关羽见曹
  操赶来,便让二嫂嫂车马先走,自己断后,待到把曹操一行打发走了,骑赤兔马追赶嫂嫂时,两位嫂子早就让山大王杜远抢到山中做押寨夫人
  去了。危难之际,廖化高调精彩亮相了,他是山上的大王之一,见同伴杜远抢来的是大汉皇叔刘备的夫人,执意要将其送回,杜远不从,二人
  发生口角,廖化武艺高强,一刀把杜远杀了,把二夫人送还关公。可以说,没有廖化的见义勇为,根本就不存在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
  走单骑”的传奇故事。
  武艺无比高强。因为与关羽有这一段渊源,刘备赤壁大战取得荆州后,议取西蜀,此时廖化趁机来投,当了关羽的主簿,辅佐关羽镇守荆
  州。主簿是文职官员,说明廖化除武艺高强外,文才谋略也在一般人之上。刘备命令关羽率部领兵袭取樊城,关羽起初差傅士仁、糜芳为先锋
  ,这多半是看在糜芳乃是刘备的小舅子的面子上,有点任人唯亲的嫌疑。傅士仁、糜芳饮酒失职,关羽震怒,免去二人职务,转命廖化为先锋
  ,关平为副将,征讨曹军。众位请想,此时可不是蜀中无大将之时,而是蜀国最兴旺时期,五虎大将俱在。廖化当了第二梯队的主要角色,位
  在关平、周仓之上,说明廖化在武功上确非碌碌之辈。关公败走麦城,被吴兵包围得水泄不通。急需搬兵求救,“公问曰:‘谁敢突围而出,
  往上庸求救?’廖化挺身而出:‘某愿往’”。廖化能成功突破吴军重重包围,再一次说明他的武艺确非常人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祁山
  ,廖化以副将的身份参战,遇曹真的副将秦良,“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姜维与邓艾对决祁山,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
  “邓艾催督先锋郑伦来袭山后。伦刚转过山角,忽然一声炮响,鼓角喧天,伏兵杀出,为首大将,乃廖化也。二人未及答话,两马交处,被廖
  化一刀,斩郑伦于马下。”郑伦是智谋有如诸葛亮的魏国大将邓艾的先锋官,武艺不会稀松平常。据史书记载,公元238年,廖化还曾击破魏
  国南安太守游奕,射杀广魏太守王赟。用事实证明他不是个人们认为的孬种。
  曾千里走单骑。人们都知道三国中有个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却不知廖化也曾千里走单骑,而且比关羽走的更为艰难。《三国志》记载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
  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这话说的意思是,廖化在关羽兵败后,和当初关羽假降曹操一样,“身在吴营心在汉”,他假
  装投降了孙权,却在时时刻刻寻找逃走的机会。终于,廖化想出了一个难以令人想象的主意:诈死。可能这个廖化还是个气功高手,会装死的
  “龟息大法”,不然怎么会骗得了精明的吴国君臣呢?不管怎么说,他成功了,且带着他的老母亲历经千里从吴国跑到了蜀国找到了刘备。这
  么远的路程,得用多长的时间啊,吴国突然丢失了一位蜀国“诈死”的大将,能不全国通辑围追堵载吗?廖化历尽的艰辛可想而知,他使我想
  起了用小车拉着母亲逃跑日行二百里的春秋时期宋国第一大力士南宫长万。怨不得刘备见到他以后,感动的当时就封官许愿,给了他个“宜都
  太守”当。
  差点活捉司马懿。廖化最露脸的一次战斗是在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对阵司马懿的战役中。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诱敌之计引得老奸巨滑的司
  马懿上当,“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
  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但见树林之东,落下头盔一个。廖化取盔捎在马上,一
  直望东追赶。原来司马懿把金盔弃于林东,反向西去了……廖化献上金盔,录为头功”。在战斗中,廖化一马当先,他懂得“射人先射马,擒
  贼先擒王”的道理,不顾一切地要活捉敌猷司马懿。要不是廖化一刀没砍正砍在了树上,要不是司马懿老奸巨滑声东击西,说不定三国历史要
  让他这个“平庸之辈” 改写了。
  廖化不但在征伐中屡立奇功,在政治谋略上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姜维为大将,廖化为先锋第七次兵伐中原,连番用计杀的魏将邓艾丢盔
  卸甲,廖化刀斩魏先锋郑伦,邓艾也挨了四箭身受重伤,正要建成大功之际,刘禅却中了邓艾的反间计命令姜维退兵,原来是邓艾派党均到成
  都买通奸臣黄皓,散步流言,“说姜维怨望天子,不久投魏”。姜维传令退兵,此时廖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虽有诏,未可动也
  ”,可惜姜维不听。象后来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一样,丧失了伐魏的最好时机。姜维九伐中原,征取廖化的意见,廖化见伐魏的最佳
  时机已经失去,再次用兵纯属劳民伤财了,所以不同意用兵,他说:“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
  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专也。”姜维大怒,留廖化守汉中,自伐中原,结果可想而知。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
  ,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在三国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
  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这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辈”,只
  能是伯乐瞎了眼,岂不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枉!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蜀国后期人才还是挺多的,王平、马忠、张嶷、张翼等,在人才相对凋零的后期算是不错的了。
不要听别人的误导,诸葛亮提拔了多少人才,蜀中四相中的另外三个蒋琬、费祎、董允都是他提拔上来的。
而且历史上廖化也是不错的,他是个智将,就曾经奉劝姜维不要过度征伐,当然没有一楼复制的那些那么扯了,顺便鄙视一下1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05
Liangzhongyizi.

蜀汉后期无大将到底是谁的错?
相信很多朋友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军权,厉兵秣马之后带着大军北伐时却尴尬了,因为拿得出手的将领已经没有,蜀军的青壮派更是不堪一用,无奈只能启用已经70高龄的老将廖化做先锋,让他为蜀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种情况不仅让世人嘲笑,也让魏国实际统治者司...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诸葛亮造成的吗?
不是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后世常常用于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人们认为是嘲笑蜀国后期无大将,必须使用廖化这样平庸无能的人做先锋。这其实是对廖化的误解,廖化并不是无能之辈。事实上,当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原义是蜀国...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难道当年蜀国真被诸葛亮糟蹋到这种地步了...
不一定说是他造成的,但肯定有他的责任。作为丞相,不能为国家选拔人才,这不就是他失职吗?不管是明君还是能臣都会给后代留人才或则培养一批人才来做未来的接班人。不过诸葛亮没做到。而且在他当权的时候国家内部派系斗争严重。损失了很多人,魏延就是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一个在刘备时期的军区司令员,能...

诸葛亮为什么不培养军事人才,导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1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是姜维九伐中原,有责任也该找姜维,关诸葛亮啥事2,就算要扯诸葛亮,那你要考虑,夷陵之战刘备损失8万人,元气大伤,直接导致蜀汉军事人才断层,223年白帝城托孤诸葛,这就是当时诸葛亮接手时的局势 3,223 225年诸葛亮平叛南部叛乱,226 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228年...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下一句
蜀中无大将,王平堪大任。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来源于名著《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病逝后,蜀国人才凋零,只能让廖化这样的平庸之辈担任先锋。由于廖化的能力并不出众,导致蜀国的实力大减,最终走向了衰落。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魏延死后,蜀国为何会变成这样?
其实在蜀汉后期,蜀汉的人才是非常少的,在魏延死了以后,基本上就没有太多的将帅之才了,这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其实蜀汉后期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1个就是因为当年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在这场战役当中死了很多的人才。第2个原因就是因为诸葛亮,...

“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说明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什么弊端呢?
这就导致了,蜀国后期即使有人才,也难以达到诸葛亮要求的标准。这固然是诸葛亮本人行事所致,“事必躬亲,事无巨细,”恨不得一人做了所有蜀国的事情,这在人才的培养上,确实是无形中堵塞了人才上行的通道,而且从“廖化做先锋”来看,诸葛亮对于刘备时期保留下来的将领,还是相当...

到了蜀汉末年,为何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地步?
蜀汉在刘备时期曾经人才济济,但是到了蜀汉末期,则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窘状。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客观原因是蜀汉人才储备起步晚,先天不足。再加上战争的惨败,使得原有的人才遭到极大的损失。主观原因是在诸葛亮接管蜀汉后,在识人方面有着差距,不能大规模的选拔任用人才...

...蜀国为何会在诸葛亮死后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
益州归顺的黄权,孟达是硕果仅存的文武之才,可惜刘备还是没有才尽其用,他们后来都投奔了曹魏。刘备的招收进的人才从此由盛到衰。所以总结出的这么三个很重要的原因,造成了现在我们天天听到的,用来指因为没有杰出人才,平庸之辈也能侥幸成名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成语。

诸葛亮、魏延死后,蜀汉为何会陷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困境?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并不是讽刺廖化将军的作战能力不行。人家都八十了还能披甲上阵,驰骋沙场。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嘲讽一位壮心不已的老将。而是说蜀汉后期的政治环境极度腐化,一群即将被时代淘汰的老顽固把持着大权不肯松手,胸怀大志的新生代人才们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最终导致垂暮之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