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虎溪过却”的出处是哪里

如题所述

“不觉虎溪过却”出自宋代袁说友的《题东坡苏公三笑图帖》。
“不觉虎溪过却”全诗
《题东坡苏公三笑图帖》

宋代 袁说友
不觉虎溪过却,轩渠一笑而归。
此笑此心真处,自然鱼跃鸢飞。

《题东坡苏公三笑图帖》袁说友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东坡苏公三笑图帖》是袁说友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名为《东坡苏公三笑图帖》的画作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画中人物的情感和意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不觉虎溪过却,
轩渠一笑而归。

此笑此心真处,
自然鱼跃鸢飞。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画中人物的情感和意境。诗人描述了虎溪(一种地名)的经过,画中的人物一笑而回。这个微笑表现出了人物内心真实的情感,使得整个场景自然而生动。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鱼跃和鸢飞的景象,以强调人物内心的愉悦和自由。通过画作和诗词的结合,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快乐的情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与喜悦。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画作中的情景和意境生动地展现出来。描绘了人物不经意间的微笑和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以及鱼跃和鸢飞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恬静愉悦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将观者带入了画作所传达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喜悦。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意境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审美追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不觉虎溪过却”的出处是哪里
“不觉虎溪过却”出自宋代袁说友的《题东坡苏公三笑图帖》。“不觉虎溪过却”全诗 《题东坡苏公三笑图帖》宋代 袁说友 不觉虎溪过却,轩渠一笑而归。此笑此心真处,自然鱼跃鸢飞。《题东坡苏公三笑图帖》袁说友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东坡苏公三笑图帖》是袁说友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

“慎勿过虎溪”的出处是哪里
“慎勿过虎溪”出自宋代陈与义的《留别天宁永庆乾明金銮四老》。“慎勿过虎溪”全诗《留别天宁永庆乾明金銮四老》宋代 陈与义我生能几何,两脚疲世故。忽破巴丘梦,还寻邵阳路。穷乡得四老,足以慰迟暮。胜事远公莲,深心懒残芋。本是群山云,暂聚当别去。那知天风便,不得还相聚。凡情我未免,...

李白的《别东林寺僧》全诗译文
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写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前两句是写地点和时间(月出白猿啼,有点夸张),后两句则是说李白和僧人谈得很融洽,引用虎溪三笑的典故来类比他和僧人的融洽之情。当年虎溪三笑的事已过去很久了,何烦过了虎溪会有老虎叫?李白清新脱俗的气...

虎溪三笑的典故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虎溪三笑之说始自唐代,至宋代李龙眠首作三笑图,智圆并为之作图赞,成为脍炙人口之美谈。关于陆修静之事迹,依辩正论卷六、甄正论卷下...

满江红是什么名写怀是什么名一?
李白在东林寺还写过另一首诗,名为《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满江红》中也可以看出追随这首诗的痕迹。“凭栏处”正是“送客处”的模仿,“长啸”无疑是“猿啼”的翻版。《满江红》中的神虎精神更是与李白“过虎溪”的畏惧形成鲜明比照。 “朝天(金)阙”。此...

“过陆修静送虎溪”的出处是哪里
“过陆修静送虎溪”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戏效禅月作远公咏》。“过陆修静送虎溪”全诗《戏效禅月作远公咏》宋代 黄庭坚邀陶渊明把酒涴,过陆修静送虎溪。胸次九流清似镜,人间万事醉如泥。作者简介(黄庭坚)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

“无复斯人过虎溪”的出处是哪里
“无复斯人过虎溪”出自宋代陈杰的《题汤隽溪留远法师莲社图》。“无复斯人过虎溪”全诗 《题汤隽溪留远法师莲社图》宋代 陈杰 无复斯人过虎溪,溪上朝朝新虎蹄。江左风流却回首,几曾极乐在天西。《题汤隽溪留远法师莲社图》陈杰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汤隽溪留远法师莲社图》是宋代诗人陈杰...

《虎溪三笑图》描绘了怎样的故事场景?
因先有虎溪三笑故事,后人据此建造了三笑亭,在东林寺前。虎溪桥晋前已经存在,明代尚在东林寺前。李白有诗颂虎溪桥曰: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去,何须过虎溪。按,此故事是后人虚构的,因为三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慧远(334~416)陆修静(407~477),慧远逝世时修静才十岁,其逝世距慧远...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假托岳飞之名的作品吗?
东林寺门前有一条虎溪,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凭栏而踞。相传,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就是“虎溪三笑...

《满江红》写作背景是什么?
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