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的具体情况

为了给关羽报仇,好象是221年讨伐东吴。

请问一下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刘备不是个英雄,我承认,但是如果以他伐吴为论据的话,那就显的很荒谬了.伐吴其实刘备是在争取天下的道路上最后一次的拼搏,它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依我看来非进行不可,否则蜀国将再无翻身的机会(当然,最后失败了没有成功翻身).

首先,我们要明白刘备伐吴的动机是什么?先不要被演义忽悠了,为关羽报仇只是个很好的借口,所谓扯着虎皮做大旗就是这样.要知道荆州对刘备来说是夺取天下的保证啊,诸葛亮曾在隆中分析得很清楚:取荆取益,而得天下。 则荆州益州一如两足,可立身,可行走。所以刘备欲得天下则需以荆益为足。 在刚刚血战拿下汉中的大好形式下,关老二居然把根本之地丢了,自断一足,我估计刘备如果不是顾念着兄弟之情或者关羽之死还有那么多的号召力,那么连鞭尸的心都有了,还报个屁的仇.(如果相信为了报仇失去理智的屁话,那么老刘可是等了足足两年才出兵的)

扯到荆州了,就得说说荆州之于刘备是多么重要了.刘备集团失去荆州三郡之后,从根本上,已经退出了争天下的行列。刘备想争天下,就一定得占据到一块立足点,这就是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之地,军事要点。如果占不到荆州的一部分,即使只想守,那也是守不住的。从荆州方向攻益州,只需要数万兵,刘备自己就刚成功过。所以最后结果只能是魏灭吴再从荆州方向出兵灭蜀,或吴灭蜀。至于是吴先灭魏再灭蜀还是先灭蜀再灭魏或被魏灭,那已经不是需要蜀首脑考虑的事了。总之对荆州方向蜀是守不住的,想求苟安一隅两面防守只能死得更快。所以夺回荆州的一部分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为什么是一部分呢?因为蜀国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完全吃下荆州.在221年刘备准备发动伐吴战役时,历史上其真实兵力大约是11万左右。除去防御汉中必须的3万人和成都、内地的留守1万人外,能用于进攻东吴的只有7万人。由于道路遥远,沿途的留守部队还需要分兵,实际能用于同东吴作战的前线部队仅有4万多人.东吴方面,当时总兵力应在15万左右——陆逊所督的兵团有5万人,原巫山、秭归一线驻守部队5千人,荆州留守部队(诸葛谨部)至少1万人,东线防备曹军的部队不会少于5万人(因为在当年10月防御曹军大举进攻时,东线的两路大军兵力是很强大的),另外在南方等地的镇守和平叛部队也有1~2万人,加上孙权手中的战略预备队2万左右。所以刘备在兵力方面根本没有吞下荆州的实力,他打着的是以打压谈,取得外交上的主动权,顺利夺回荆州一部分的主意.这其实从他的兵力组成也能看个端详的,刘备军的水军很弱小,在其发动进攻之前,没有大规模修造战船和训练水军的记载,从后来战役中刘备没有水陆并进的情况,也可以明了,刘备其实也知道自己的水军不是吴军的对手。以这样的水军实力,要想在长江沿岸的荆州地区赢得战役的胜利,基本是不可能的,曹操在赤壁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证明。所以综合分析得出这次战略的动机实际上很简单教训下孙权,夺回部分荆州.

然后,我们说说这个战略的可行性.

首先看看蜀国方面:刘备正式称帝,建立了名正言顺的蜀汉帝国(正统);部队经过两年的休整、补充,虽无法再达到当年鼎盛时期的兵力,但是也足以组建一个强大的机动兵团,进行出征;国内经济、内政在诸葛亮的大力治理下,发展很快,已经具备足以保证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财力和物资;汉中在任命魏延负责驻守之后,其依托险要地形部署的防线,足以保证蜀汉北方门户的安全。

再看北边的魏国:曹操新死,曹丕虽然能力很高,可以迅速的将魏国恢复稳定,但魏国的不安因素实在太多,曹操害人无数,仇家众多,汉帝的名头仍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并不心服,曹魏集团还存在内部矛盾,曹彰有几分野心没人知道,曹植的名气甚至超越了曹丕,所以在这样的紧张关头下,刘备可以任意妄为了。

最后看看吴国,吕蒙以死,遍寻全国无一统兵之才(这时候陆小哥还不知道在哪个墙角划圈圈呢).所谓将熊熊一个,兵熊熊一窝,所以刘备赶带着四万人马就来撩拨东吴.

其实这时候有2个选择,北进,进攻魏国的关中或陇右,同时对孙权偷袭荆州的背信弃义行为加以默认而继续与其结好好.东进,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为蜀汉挽回损失(包括实际利益和名誉)。很显然北进绝对讨不了好,魏国实力强大,不是短期内可以击败、消灭的;关中有秦岭天险阻隔,陇右道路遥远,均不利于大军的迅速攻占;如果对孙权的背信弃义行为加以默认,将造成人们心中蜀汉狭弱,被欺负了也不敢有所反应的不利形象,有损正统蜀汉之尊严;刘备以注重信义著称天下,但是结义兄弟被盟友无端杀害,不加理会,有损其注重信义的光辉形象;最重要的是与魏国的争夺,是你死我活的,没有谈判解决的余地,一不小心就把魏国内部的矛盾全转移过来了,那就死定了.而东进呢,地势上居高临下,势0如破竹:名义上义正词严--为关羽报仇,讨伐背信弃义的孙权;而且与东吴毕竟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实行“以打压谈”的策略,利用强大的军事压力(还有魏国的威胁),迫使东吴谈判让步;可以达到以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之目的。所以刘备带着4万人去伐吴是有恃无恐的.目标已经明确,显然不是要灭吴,而是要吴迫于当时魏很强大这一形势,还他荆州数郡。如果进军顺利,直接攻占了几郡最好,可以和吴换荆州地盘。即使攻城不利,只要保持敌对态势,一定时间后----因为在刘备伐吴的同时,魏必在荆州方向不停集结兵力,魏集结兵力到一定程度,吴抗不住压力之下必向蜀退让,还刘备荆州。三郡不错,两郡,似乎也可以接受。一切决定于魏方动作速度和力度,和刘备手里当时还剩下多少筹码。比如攻占了一郡,和一郡未下四万兵损耗得只剩两万了,谈判合同的内容肯定是会有所不同的。而又因为刘备伐吴只用了四万兵,魏根本不会考虑在汉中方向对蜀动手,刘备的主力显然放在汉中防御上。所以刘备不用担心汉中,而且败了,也不用担心吴乘胜追击大举伐蜀。因为魏不考虑从汉中方向对蜀动手,汉中方向蜀军又处于纯防御态势,则魏军的主力必在荆州方向待机而动。如果刘备大胜或两败俱伤吴有比较大的损失,魏会趁机伐吴,一举灭吴都有可能,准备的兵力绝对是很强大的。刘备只有四万兵,根本不可能跟魏争什么战果。倒是吴急忙还部分荆州给刘备求和,吴蜀再次联手抗魏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刘备败了,魏是不会让吴趁机灭蜀的,准备的兵力也足以保证,吴不敢大举伐蜀。

有人说联吴是蜀国必走的一步,伐吴就算成功,也必然伤了元气,让曹魏有机可乘。实际上并非如此。关羽水淹七军,围困曹仁,大战徐晃不但耗费了魏国相当一部分兵力,刘备毕竟还一直保有长江这条天险,凭刘备的才学,就算兵力不是很足,东吴初克的不稳定因素一齐加在他的身上,在长江流域与曹丕相持的实力还是有的。何况还有一直在蜀中等待的孔明,镇守汉中的魏延,和镇压羌人的马超。人人都以为刘备倾全国人马伐吴,若果真如此,刘备败后,就算孔明真的是神仙,东吴和曹魏都不会因此放弃伐蜀。凭陆逊的才华,怎么会因为一个石头阵就退兵?还不是因为蜀中关卡众多,刘备又非是刘璋可比的。而刘备取胜,孔明北伐,蜀国的心腹大患云南的少数民族势力更不会在情况不明下贸然进攻,怎么也要等着看看刘备是否能统一天下。就算真的进攻,凭他们的实力,想必攻不进成都。
刘备就是在胜得利,平亦可得利,败无忧的形势判断下,以争天下为目标,做最后一博。冒险吗?四万兵,可以说冒险。但这仅是一场局部战争,吴不可能以倾国之力来对付刘备这次攻击,而且败亦无忧,也可以说一点都不冒险。刘备的志向显然是争天下,确是英雄。而对形势的判断,如同眼见。无愧大战略家!可惜作为战术家,刘备太差劲了,竟然速败在陆逊这后生小子手里。(这就好比游戏中的秒杀,哎~~)嘿嘿,刘备的悲哀,就是作为一个战略家,一生却在做自己才能的最弱项----战术家的工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概括刘备兴兵伐吴
第八十一回 刘备欲兴兵伐吴,张飞在阆中预备白旗白甲,因为部将范疆、张达没有按期完备而被张飞毒打,二人心怀怨恨,入帐刺杀张飞,逃往东吴。刘备愤恨,当即率领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第八十二回 孙权派赵咨向曹丕求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孙权欲罢兵不战,刘备不允,派关羽、张飞之子关兴、张...

刘备伐吴的结果如何
惨败,使蜀汉元气大伤。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

刘备为什么要伐吴?
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最后一次率兵兵攻打吴国是在公元221年的七月,史称夷陵之战。公元219年吕蒙设计攻打关羽所在的荆州城,关羽没有防备仓皇出逃,逃跑到了麦城被吕蒙杀害。吕蒙杀死关羽后把关羽的头剁了下来回去给孙权看,孙权担心刘备攻打吴国,于是和曹丕联盟,远在蜀国的刘备在得知关羽已经死...

刘备为什么要伐吴?
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最后一次率兵兵攻打吴国是在公元221年的七月,史称夷陵之战。公元219年吕蒙设计攻打关羽所在的荆州城,关羽没有防备仓皇出逃,逃跑到了麦城被吕蒙杀害。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流落至幽州涿郡。到了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

刘备伐吴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

刘备兴兵伐吴的结局是怎样的
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火烧连营"。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

让近十万精锐化为乌有,伐吴的刘备损失有多惨重?
公元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称帝,7月正式出兵大举伐吴,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吴境,孙权在向曹丕称臣避免了两线作战之后,以陆逊为大都督率兵迎敌,222年8月双方在夷陵交战,刘备大败逃回白帝城。夷陵之战的惨败对蜀汉的影响极其深远,战前刘备实力一度达到顶峰,战后却一夜回到解放前,那么刘备伐吴损失有多...

三国执意伐吴的刘备,他的野心究竟有多大呢?
虽然关羽战败痛失荆州,接着东三郡也失而复得,但是刘备为了伐吴准备了一年多时间,除了汉中、江州、阆中、成都等地需要留下部分兵马,刘备伐吴的总兵力估计在十万人左右,因为《傅子》记载:“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加上黄权投北的兵马,十万人应该是有的。...

刘备伐吴结果怎么样
刘备伐吴的结果并不乐观,这场爆发于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是蜀汉与吴国争夺荆州的战略要地的一次重要冲突。刘备本欲为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但他的决策失误导致了战局的恶化。在关羽被吕蒙奇袭后,蜀军全面被动,刘备亲自率军攻吴,最终却在陆逊的智谋和火攻战术下惨败,丧失了大量兵力和战略物资。刘备的...

刘备大军伐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伐吴剧照 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