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曾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王朝。试分析一下唐朝兴起、繁盛和衰亡的原因各是什么?

由此你获得的认识又是什么
快啊,我明天要交

  唐朝如此繁荣的原因:1.政治发展特别是政局统一稳定
  2.经济发展主要是手工业技术和城市商业发展
  3.开明、和睦的民族政策
  4.开放和兼容的对外政策
  5.前代基础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朝时期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唐朝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发展情况的总结,分析出了唐朝时期文化产生繁荣的原因.

  密切的民族文化交流(要点:1.政府开明、兼容的民族政策;2.各民族友好相处、平等往来,分别吸收民族文化的优秀特点。史实:吐蕃医书《四部医典》代表了少数民族医学对汉文化的丰富、唐朝乐舞吸收了少数民族乐舞的特点等等 )

  量吸收外来文明(要点:1.政府开明、兼容的对外政策;2.唐王朝和亚洲、欧洲甚至非洲一些国家往来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史实:莫高窟艺术对中亚和南亚文化的吸收、乐舞对周边邻国风格的吸收等等 )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要点:1.历史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2.对魏晋文化的吸收和改进。史实:火药发明、天文历法成就、建筑风格、诗歌特点等等 )
  唐朝灭亡的原因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根本原因);
  政治上:朝廷内部党派斗争严重;
  农民起义打击(根源还是土地兼并);
  制度上;节度使制度使地方势力强过中央;
  军事上:西方少数民族攻击
  至于当局无法处理土地兼并,是由于封建制度本质造成的。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农民无法独自承担耕种的损失(如天灾、蝗灾导致的损失),必须依靠地主阶级。封建制度下,农民和地主两者矛盾只能调和,无法化解。后期的唐朝政府已没有精力处理这些更本无法处理的问题,所以导致灭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8
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隋朝灭亡。降隋恭帝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参见唐朝统一战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被迫退位,是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627—649)。
贞观之治
唐太宗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有车书本一家等)。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谏。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武周代唐
  唐太宗晚年,因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宗废掉他们二人,最后立虽仁但无能的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灭了西突厥,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唐朝一度统治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唐高宗在太宗晚年,与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即武则天,早有私情,此乃大不孝。在太宗死前,有两种说法:1、命后宫妃嫔全部削发为尼,于是武氏入感业寺为尼;2、太宗对“武氏一族将代李氏”的谣言深信,于是将朝中及后宫姓武的抓捕,并斩首,因武氏与高宗有私情,高宗将其隐匿在寺院之中以避祸。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内斗,王皇后为了与萧淑妃争宠,主动准许高宗接 唐朝前期疆域
武氏回宫。武氏入宫后,先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及萧淑妃。在大臣的反对下,高宗立武氏为皇后。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僭号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690年-705年),自称圣神皇帝。武后也成为了中国王朝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由于谥号中的“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十五年内统治时期,武后为了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韦后当权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开元盛世
  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汉武盛世)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
安史之乱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 唐玄宗 李隆基
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很快就攻陷了首都长安,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吓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唐朝衰落
  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元和中兴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唐德宗死后,经过了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时唐朝疆域。
的唐宪宗登基,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为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割据藩镇。史称“元和中兴”。
会昌中兴
  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晚唐时藩镇和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唐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文宗死后,唐武宗继位,建元会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李德裕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削弱了。对于宦官也有诸多不满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而是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阳为尊祟,实则逐渐冷淡的手段。   在会昌二年四月,大宦官头子仇士良见武宗日益亲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权势,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与度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以此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立即向武宗面奏此事。武宗很愤慨,唐武宗拿出了君主的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宜布御旨:“此事纯系空穴来风,一切都是联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将士们被震慑住了,   仇士良的阴谋被揭穿以后,只好惶恐地向武宗谢罪。在仇士良的阴谋被挫败后,唐武宗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观军容使,以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职。唐武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辞呈,将他改任为内侍监。内侍监没做多久,基于大势已去,无东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对外击溃回鹘乌介可汗及其部众,对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后,唐宣宗在宦官的协助之下继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后励精图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唐宣宗时期沙州人张议潮领导沙州等地人民   摆脱吐蕃贵族统治的首领,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并斩杀尚恐热,传首京师。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使唐廷无西顾之忧。
唐朝灭亡
  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的势
唐灭亡前夕疆域图(1张)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不久将唐昭宗杀害。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
第2个回答  2012-03-08
唐太宗先一心一意治理国家,后来因宠爱杨贵妃,相信奸臣追问

由此你获得的认识又是什么?

追答

管理国家要一心一意,不可有儿女私情,为了江山社稷,必须忍痛割爱。在学习中,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轻言放弃!!!写出真情实感,有理即可

第3个回答  2012-03-08
唐太宗先一心一意治理国家,后来因宠爱唐朝如此繁荣的原因:1.政治发展特别是政局统一稳定
2.经济发展主要是手工业技术和城市商业发展
3.开明、和睦的民族政策
4.开放和兼容的对外政策
5.前代基础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朝时期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唐朝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发展情况的总结,分析出了唐朝时期文化产生繁荣的原因.

密切的民族文化交流(要点:1.政府开明、兼容的民族政策;2.各民族友好相处、平等往来,分别吸收民族文化的优秀特点。史实:吐蕃医书《四部医典》代表了少数民族医学对汉文化的丰富、唐朝乐舞吸收了少数民族乐舞的特点等等 )

量吸收外来文明(要点:1.政府开明、兼容的对外政策;2.唐王朝和亚洲、欧洲甚至非洲一些国家往来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史实:莫高窟艺术对中亚和南亚文化的吸收、乐舞对周边邻国风格的吸收等等 )

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要点:1.历史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2.对魏晋文化的吸收和改进。史实:火药发明、天文历法成就、建筑风格、诗歌特点等等 )
唐朝灭亡的原因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根本原因);
政治上:朝廷内部党派斗争严重;
农民起义打击(根源还是土地兼并);
制度上;节度使制度使地方势力强过中央;
军事上:西方少数民族攻击
至于当局无法处理土地兼并,是由于封建制度本质造成的。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农民无法独自承担耕种的损失(如天灾、蝗灾导致的损失),必须依靠地主阶级。封建制度下,农民和地主两者矛盾只能调和,无法化解。后期的唐朝政府已没有精力处理这些更本无法处理的问题,所以导致灭亡。 杨贵妃,相信奸臣

唐朝曾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王朝。试分析一下唐朝兴起、繁盛和衰亡的...
唐朝灭亡的原因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根本原因);政治上:朝廷内部党派斗争严重;农民起义打击(根源还是土地兼并);制度上;节度使制度使地方势力强过中央;军事上:西方少数民族攻击 至于当局无法处理土地兼并,是由于封建制度本质造成的。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农民无法独自承担耕种的损失(如天灾、蝗灾...

唐朝建立到鼎盛,再到衰亡的过程及重大事件。
出现两个盛世的原因:1,隋朝留下的先进制度经过唐朝的完善,促进了唐朝的社会发展。2,民心的稳定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发展。3,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唐朝的军事发展。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

唐朝为什么灭亡
原因:1、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严重的社会动乱,这场动乱几乎摧毁了李唐政权,给社会、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安史之乱成为唐代历史的转折点,乱前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乱后的唐朝则进入了衰落阶段,并最终走向了灭亡。2、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

唐朝灭亡的原因
任何强盛的朝代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前朝大乱。唐之前的隋是非常强盛的王朝,二十余年的隋文帝开皇之治为唐朝奠定了雄厚基础,李世民看过洛阳附近的粮仓(公元622年左右,当时隋朝已灭亡,李世民刚打败王世充)就说隋朝留下来的粮食够我们吃三辈子,这也是为什么贞观年间取得的成就如此辉煌。但是隋朝的辉煌是建立在汉朝灭亡以来...

唐国的兴盛衰亡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一个王朝,经济强盛,城市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幅员广阔,国力鼎盛,外夷四服。对于造就唐代文明的原因,以往多从人为的因素出发去考察,从历史的积累和开明的君主去寻求原因,这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考察角度。近年来已有学者注意到气候温暖时期往往与兴盛的中国封建王朝在时间上相对应。 不过,...

为什么唐朝是中国最繁盛的时期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的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从三方面分析唐朝衰落的原因
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唐朝由盛转衰的主演原因,感兴趣的话就来看看吧。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今令人向往不已。它的社会繁荣富庶,它的文化辉煌灿烂,它的武功强盛无匹。如此强大的帝国也难逃衰落、灭亡的结局。那么,大唐帝国从隆盛走向衰败的终极原因是什么?知名历史...

每个朝代灭亡都令人惋惜,中国历代的兴衰、灭亡原因都有哪些?
灭亡原因:1、大一统表面下的各种割据势力暗流涌动,统治基础很不稳固;2、门阀对科举制度不满,与敌恶势力勾结,对抗皇权;3、隋炀帝个人因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穷奢极欲与滥用民力;但是,像搞科举、建东都、修驰道、凿运河、征高丽,都是苦在当代,功在千秋的。 唐王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

学习了安史之乱与唐代的衰亡后你对朝代的兴衰有哪些感悟?
1.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一个朝代的兴起和衰落,往往是由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决定的。例如,唐朝在开元盛世之后,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国势逐渐衰落。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唐朝在安史之乱前已经存在一些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这些矛盾和压力在安史之乱中得到了激化,加速了唐朝的衰落。但是,安...

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谈谈如何才能做一位好皇帝
唐朝从建超一直到李隆基登机的前期都是属于繁荣时期,唐朝真正衰弱是从李隆基后期才逐渐显现出来的,主要的标志就是杨贵妃的出现,杨贵妃的出现给李隆基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为唐朝的衰落买下了伏笔,在此后的皇上统治期间可以说是一位不如一位,这才导致了唐朝的最终覆灭。要想真正当好一位好皇帝切实也不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