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冲突的几个因素

如题所述

1、内在的需要。需要是动机的内驱,当内在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时,就成为亲和动机的形成基础。反之,则很难有这一动机的激发;

2、外在的适宜层次唤起。当外界的刺激达到一定的唤起量时,就容易产生亲和动机。但是各人的感觉阈限不同, 这一因素因人而异;

3、情绪状态。通常在焦虑状态中亲和动机层次比较低,在遇到突发的应激情绪(尤其是恐惧)时亲和动机会比较高;

4、之前的经验。如果是有过明显的亲和经验,形成了相应的依恋条件反射时,比较容易产生亲和动机。相反,如果是小时候一直处于疏离状态中的孩子,难以表现出亲和的动机。

扩展资料:

1949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里兰在研究中发现,人类的绝大多数社会行为可以由三种社会性动机进行解释,即成就动机、亲和动机和影响力动机。在不同社会动机的驱动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采取可使自己内心得到最大满足感的行动。

亲和动机较强的人通常向往与他人建立和维持一种温暖和亲密的关系。他们对自己是否被他人喜欢和接受尤其敏感,特别在意周围人们的内心感受。为了避免冲突,改善关系,他们经常妥协。他们不喜欢强加于人,不愿意分离和独处。毋庸置疑,亲和动机对团队的维系、加强组织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具有过高水平亲和动机的CEO,往往因为害怕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回避冲突与竞争,容易过分强调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在决策时把“维持或改善关系”而不是把CEO不可推脱的“改善绩效”作为行为目标。

为此影响正常的工作程序,从而常常会让下属感觉上级缺乏原则性、公平性和决断力,往往为了满足CEO内心的“小和谐”而失去了组织的“大和谐”。亲和动机过强的领导者,通常在分配挑战性的任务、监督下属、处理绩效不佳的员工、兼并收购、推动组织变革等方面表现不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1(社会心理:比个体更高的社会层面,人类精神所在,并表现在不同的社会生活层面上。

2(同化:凯尔曼提出的对社会影响的三种反应之一,是指个体因为与他人或群体有关,从而接受这个人或群体的态度,这已接近于个人自己的态度。

3(集体无意识:荣格提出的,关键词是原始意象及其潜在意象。

4(霍桑效应:在进行社会心理学实验时,实验对象的兴趣、动机等中介变量也常常影响实验结果。美国芝加哥电力公司在霍桑的一个工厂曾进行过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照明强度的增加,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是当照明强度减弱时,工人的生产效率不但未降低反而也有所增加,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之所以照明条件变差仍然使生产率提高,是因为工人们知道了自己在参加实验而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这就是著名的霍桑效应。

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洛斯需求层次论中人类主要动机中的一个重要动机。认为人类具有成长、发展、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需要。

6(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有多种方式。

7(舆论:是大众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即公众意见。加以解释。

8(人格:在科学心理学的范畴中,人格被界定为是在自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个体特有模式,这一模式是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统一体,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心理品质。

9(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第2个回答  2020-10-18
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
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象韦纳的成就归因、阿特金森(Atkinson)的成就动机研究、麦克里兰(McClelland)以及温特(Winter)等人对能力结构的研究,以及各式各样的对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包括在这个课题中。
态度以及态度改变:态度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许多理论被用来说明态度的形成及改变,霍夫兰德(Hovland)和西尔斯(Sears)等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归因问题:产生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理论。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东西方归因差异的兴趣使得这一领域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一直就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许多问题都和它有关,比如鲍姆斯特(Baumeister)、布斯(Buss)等人对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区分就被用在广告、说服等许多领域。
人格与社会发展: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传统领域,它向人们展示了在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中,许许多多的因素,比如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以及先天因素是怎样起作用的。
应激和情绪问题:主要针对人们如何处理生活情境中的种种紧张源,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去消除其影响。
人际过程
这个领域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研究的课题包括:
侵犯和助人行为:侵犯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生活中挫折的来源,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等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心理学家研究这些问题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侵犯、培养人们的利他观念,为创造幸福的生活提供理论指导。
人际吸引与爱情: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爱情则是一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发展人际关系提供指导。有意思的是,从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及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众和服从:谢利夫、阿希以及米尔格拉姆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树立了一系列榜样,同时也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把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社会交换,看起来是对人的一种讽刺,但是霍曼斯(Homans)和蒂鲍(Thibaut)等人确实证明人的交换性。与此相反,人们对社会影响的看法倒是很一致,拉塔纳(Latanē)提出的社会影响理论就说明了这种影响的大小。
非语言的交流: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常常用非语言的线索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情感,表情、体态以及语气等都是这个领域的课题。
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从80年代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性别差异的基础是什么?男性和女性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有什么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问题都促使心理学家去关注。
团体过程
从宏观环境与团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个方面的研究包括:
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这是产生于60年代的课题,到90年代末期的时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此做出了贡献。60年代费正清等人提出的“近代化理论”,80年代Triandis等人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区分,以及90年代尼司彼特(Nisbett)和彭凯平(Peng Kaiping)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研究就是这一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研究。
拥挤与环境心理学: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及人类生活环境的关注,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人口过快增长所引发的人口爆炸,人们对资源的过分消耗所引发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多都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人类必需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保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团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我们所处的团体和组织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团体运作过程中的规律进行研究一直被社会心理学所重视,组织结构、团体与组织决策以及团体领导等问题都包括在这一领域内。
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从40年代心理学家就研究这些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研究的结论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种族偏见不仅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仇杀,而且也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健康心理学:这是自80年代以来比较受到重视的课题。社会支持、与疾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等都包括在此课题内。这一问题将在21世纪受到更大的重视。
第3个回答  2020-10-18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导致冲突的因素,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因素在社会冲突的各个层面普遍存在,不管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团体之间或个人之间。

一些对人类未来威胁最大的问题,如核武器、全球性气候变暖、人口过度增长、自然资源枯竭等,其根源都是不同的团体追逐他们各自的私利所致。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行为最终都损害了集体的利益。

很多人都会这样想:“我自已排放出的温室气体是微不足道的,而购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系统要花一大笔钱, 这不划算。”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想法,结果就是我们要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更加极端的天气。

在某些社会中的人会有这样的观点:生育更多的孩子能够减轻家庭的劳作负担。而且能在父母年老后提供保障。但当大多数家庭一代又一代地都选择多生养之后,结果是人口过剩给整个社会带来危害。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个体有利的决策对整体而言可能是不利的,于是一个两难问题也就产生了:我们如何能让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和集体利益协调一致?

在社会学问题上,我们无法开展大样本的现场实验研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相似性来推导我们的理论,因此在实验室中少量测试者进行的游戏可以加深我们对战争、和平以及社会公正的理解。
第4个回答  2020-10-18
一、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范畴,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心理上的关系。
2、劳动群体中的人际冲突
人际冲突是指两个群体之间或个人之间在行为上的独立和争执等。人际冲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认识原因产生的冲突、目标对立、需要对象的异同、攀比心理、嫉妒心理、分配不当、非正式群体。
(2)由于小矛盾或潜在的不和未能及时疏通和解决,缺乏沟通而使误会不能消除等原因,也会导致冲突的发生
(3)管理上机构职责分工不明、有事无人负责,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扯皮,也容易造成群体或个人之间的冲突。
3、正确解决和处理冲突
(1)正确认识冲突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简历协调和睦的人际关系
(3)管理上的充分民主化和合理化
(4)解决矛盾、缓和矛盾
二、家庭关系
1、家庭关系与安全生产
家庭关系即家庭中的人机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姻亲关系和血亲关系。家庭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一定的家庭中生活,人们每天除工作、学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因此,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好坏,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更重要的是,家庭还是人们调节情绪和消除疲劳的场所。
2、家庭矛盾的一般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对每个家庭来说,家庭矛盾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原因也很多,如性格不和,缺乏共同的人生观,为了处世方面的差异;自私、埋怨、缺乏理解和互相不尊重;子女教育及就业问题‘家务分工、经济开支问题;令对方厌恶的习惯、嗜好等。
一般来说,家庭矛盾的解决可遵循以下方法或原则:
(1)家庭矛盾的解决要遵循互谅互让的原则
互相体谅对方的难处,多做一些有益于对方的事,注意发现对方的长处、优点或正确之处,以求得理解和尊重,共同促成矛盾得缓和解决。
(2)凡事不要算旧账,要就事论事,不要攻击独放得弱点和易受伤害处,更不要互相辱骂。
(3)对夫妻来说,如果发生大得很深刻得矛盾,确实经过长期内部努力和外部帮助,均不能协调解决的,可以最后采取好说好散的离婚方式解决问题。
三、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是指个体生活中发生的需要一定心理适应的事件。包括负性事件和正性事件,并引起人情绪的波动。通过“生活事件量表”可以表明生活事件对人的影响。生活事件无疑会对劳动者的作业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还与心理障碍有关。
四、节假日
在节假日前后,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似乎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很显然,这种情况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不同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较多,客观上要求每个劳动者必须集中精力工作。
因此,在节假日前后,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特别是基层管理干部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提供职工要在离队前和归队后排除一切外在干扰,此外,在指挥生产、安排任务时,也要考虑采取有关措施,如安排较安全的工作,或派人与之配合监护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