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谥号问题。。。。。求帮助啊。。。。。。

齐国的爵位是侯爵,但齐国的国君死后的谥号都是某某公,比如齐桓公,齐景公,晋国也是侯爵,死后也是某某公,秦国也是一样,楚国吴国越国称王,战国晚期各国相王,所以谥号也叫某某王,但是为什么晋国三分后韩赵魏 的国君的谥号是某某侯,比如赵烈侯,韩昭侯,魏文侯,春秋的蔡国也是某某侯,为什么会这样叫呢?

周时唯天子可称王,其余诸侯如公、侯、伯、子、男五等。如宋公、虢公、齐侯、晋侯、燕伯、郑伯、楚子、许男等。诸侯国下设卿、大夫、士。 诸侯国一般最高就是侯,只有对周王室有大贡献的诸侯(或臣子)和皇族嫡亲才有公这一级,如:宋公,虢公,虞公,州公,卫公,还有周公,齐国国君死后是追晋为公,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晋国周王室周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地,死后追晋。
宋国:国君子姓,始封商朝王族微子启,都国于商丘。估计周武王觉得对不起商朝,毕竟过去是商朝的臣子。所以给了一个最大的爵位。

虢国(西虢国):国君姬姓。
西虢国,地位应该是所有诸侯中数一数二的,历代西虢国国君都在周王朝中央担任要职。
虞国:国君姬姓,
州国:国君姜姓,开国过功臣之后
卫国:国君为姬姓。
后来到了春秋时。实力大的诸侯只是是面子上过的去,但是大多已经是听宣不听调了,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之后诸侯国的国王就自晋为公了,但是周王室没有明认,只是默认。到了春秋末期这时周王室的诏书就只能在所辖都城范围里有效了,于是第一个称王的就是楚国,到了战国前期,各个大诸侯国实力强大都先后称王,中期连小国都敢称王,不过小国一称王就被附近的大国打着越礼的名号给并吞了,至于晋国三分后韩赵魏 还称侯,主要是政治原因,三家分晋是周朝进入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毕竟这三个国家是晋国的臣子叛乱,在刚刚分立时国力不行,国家不稳。加上晋国和秦,齐,燕这三个接壤的国家有联姻的(楚也有但是里的相对远)。怕他们接着这个借口来吞并,所以上书周王(这时周王已经被诸侯称为周天子了,也为自己称王打好基础了),尊周王为主,当时周王都城北边是晋国(周王姓氏),南边是楚国,东边是齐国,西边是秦国。和这几个大国只有几个小国作为缓冲像宋,卫,蔡这样的,周王为了拉拢分化诸侯也就认了,封这三家为侯,在说称什么只是面子,但是里子我是享受王级待遇,但是当时周王室的史书还是按政治级别来写,诸侯国的史书按自己的尊称写。后来的史书就按诸侯自称的来写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0
首先,你的问题不是谥号问题,是称谓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也是个常见问题,现代社会也常见。
首先,要分开看待每一个场合对每个人的称呼。
三家分晋之后的三家,虽然勉强得到王室的承认,但是从史家来看,他们还只是准诸侯,称呼侯爵似乎更合理。
蔡国这个超级弱国,比个大国的大夫都不如,任何诸侯都能踩一脚,你觉得称呼他诸侯常用的公好呢,还是侯爵好呢?
比如现代社交场合,一个博士开个个公司,才只有5个人,很弱小,你是称呼他某某董事长合适,还是某某博士更好呢,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人的称呼内涵很多,比如正式场合要选择更尊敬的,家里人要选择更亲热的,不同场合用不同的称呼,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称呼。
楚国是另一回事,楚国因为国大,最大时期除吴越之外,统治整个长江流域,几乎占春秋地盘的一半了。但是爵位最低,子爵,楚国人的自尊很受伤,因此一直不服王化,自称为王。其实春秋一直就一个周王,周天子。所以,楚国国君一般称公,春秋晚期以后礼法混乱,进入战国就各自称王了。
第2个回答  2012-08-10
这个公不是爵位。凡是朝觐周朝的诸侯都称公。而楚庄王、夫差、勾践这样的南方大国,不太臣服于周天子,往往称王,偶尔臣服时周天子给他们的爵位可能连伯、侯都赶不上。追问

但是为什么三晋的谥号是某某侯呢?

追答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追问

那为什么不叫 赵烈公,魏文公呢。。。。。好吧,就算这是例外,那为什么蔡国的国君的谥号也叫什么什么侯呢?。蔡国可是春秋的小国啊。。。。

追答

蔡,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
虽谋过反,但是是宗亲。

追问

.....我的意思是 大部分 国君的谥号都是某某公,而三晋和蔡国的谥号 为什么 是某某侯呢?。。我是不是很烦啊。。。

追答

可以称爵名啊,比如蔡哀侯,蔡穆侯。晋国的晋成侯 晋厉侯 晋靖侯 晋厘侯 晋献侯 晋穆侯 晋文侯 晋孝侯 晋鄂侯 晋哀侯都是。三晋可能受晋国的影响,晋国也是在正式的坐稳诸侯之位谥号才改变的。

追问

晋国不是称 公的吗?晋献公晋襄公晋穆公晋怀公晋文公 。。。。

追答

这可能是材料来源不同的情况,一般自己国家内部都是称公的,某某侯的说法可能是别国史书记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8-10
谥号某某公,不一定输爵位而是一种尊称,春秋中鲁国宋国为公爵国,齐国和晋国为侯爵国,但是因为齐国和晋国都曾经为伯国,所以他们的地位要高过其他国家,楚国的封爵是子爵,但是楚国自恃国力强盛,不尊天王,僭用王号,所以春秋的战争多为伯国率领盟国与楚国交战。三家分晋,周天王封三家为侯爵,前几代君主并没有僭用王号,直到战国中后期,各国都陆续称王,王就开始不值钱了,我好像说的好乱,偏题了。
第4个回答  2012-08-10
诸侯国内一律可以被称为公,春秋记载他死的时候才是本身爵

纠正一下...你貌似完全不知道什么是谥号...
魏文侯,谥号是文,不是XX侯....
汉孝武帝,谥号是孝武,不是XX帝追问

晕死。。。我都快晕了。。中间的字不是重点,,重点是最后一个字。。

追答

统统都可以叫公,曲沃武公连诸侯还不是,他不是一样也是“公”?习惯性叫法
就跟汉武帝的谥号是孝武而不是武,准确应该叫汉孝武帝一样

PS:只是告你,你这个问题问的不是谥号,不是说哪个字的问题...

追问

那都可以叫公? 嗯嗯。。那谢谢了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春秋战国谥号问题。。。求帮助啊。。。
如宋公、虢公、齐侯、晋侯、燕伯、郑伯、楚子、许男等。诸侯国下设卿、大夫、士。 诸侯国一般最高就是侯,只有对周王室有大贡献的诸侯(或臣子)和皇族嫡亲才有公这一级,如:宋公,虢公,虞公,州公,卫公,还有周公,齐国国君死后是追晋为公,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晋国周王室周成王弟唐叔虞...

春秋战国的时候诸侯的谥号的问题???
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宇: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唐宋时期是谥法大发展的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美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武则天时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一个国君的谥号用"睿” “仁” “英” “世...
有一个解释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行为道德准则比后世要高得多,所以即便是诸侯君主,也很少有人厚着脸皮给父辈前任如此美谥,这基本上不异于自吹;而做臣子的也不会有人特别厚颜无耻的给前主如此美谥,这也无异于谄媚。而无论是自吹还是谄媚,都是后世特别不在乎的事。举个例子,楚国共王(这是最...

关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皇帝(诸侯)的称号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据其生前业迹评定的 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郑玄注云:"谥者,行之迹也"。 《五经通义》:"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故虽君臣可同。" 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复其旧,历代因之, 至清止。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依据生平业绩,根据 谥法拟定谥号...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的名字都是根据什麽来取的??
秦孝公,秦穆公,齐威王,燕昭王这些都是谥号,是由大臣们根据他们活着时候的表现取的,比如秦孝公的孝字是因为秦孝公开创了秦国强盛的局面,因其“开基肇业”之功,所以将其谥号定为“孝”的。

战国时期怎么那么多襄啊桓啊的,后期的皇帝死后怎么很少用到?_百度知 ...
襄和桓大多与武事有关,春秋战国多有君主亲征,攻伐频繁。后来大一统君主基本就没有多少出征的机会了。而且这两个和什么“文成武德”这类谥号比起来,档次低些,用的就少。谥法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辟土兼国曰...

春秋诸侯谥号都是单字,为何到战国开始有君主谥号变成两个字?
谥号刚产生时,都是单字,但到发展到战国,就出现了两字的。此后谥号或是一字,或是两字,延续了千年。比如刘邦谥号“高”,称汉高帝,这就是单字谥,就和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一样。而刘秀谥号“光武”,称汉光武帝,这就和赵武灵王一样。曹操谥号“魏武帝”,是一字,而刘备谥号“汉昭烈帝”...

求教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名问题
3、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名的称呼方法如下:A、直接姓+名的:孔丘、嬴政、姜小白(齐桓公)、姬光(吴王阖闾)、嬴荡(秦武王)B、姓+字:孔仲尼、卜子夏、庄子休(庄子)C、字+名:叔梁纥(孔子的爸爸)、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D、封地+谥号:柳下惠(原名展禽,封地在柳下这个地方,谥号为惠)E、...

关于年号 谥号的问题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现在得到广泛认同。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

春秋诸侯的谥好是怎么起的
问题描述: 比如武王 文王 成王……庄公……共王……康王解析: 谥(亦作谥) 号,就是王、公、卿、大夫( 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 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按传统说法,谥号起始于周,比庙号要早八百年,而谥的范围也不限于帝王。 商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