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第一章
(李肃携带金银珠宝和赤兔马来见吕布,先将赤兔马献上。)
吕布:“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
李肃:“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
布置酒相待,酒酣。
李肃:“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
吕布:“兄罪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
李肃:“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
吕布:“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
李肃:“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
吕布:“恨不逢其主耳。”
李肃:“''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吕布:“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
李肃:“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礼贤下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
吕布:“某欲从之,恨无门路。”
肃取金珠玉带列于布前。
吕布:“何为有此?”
李肃:“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献。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
吕布:“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
李肃:“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
吕布:“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
李肃:“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
吕布:“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
李肃:“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是夜,吕布杀丁原而投董卓。
主要内容:
李肃游说吕布杀丁原投董卓
感想:
凡劝人反叛,本是最难启齿之事,可偏偏这段劝辞,说得花团锦簇,先用赤兔马拉近关系,换取感激,然后借“与兄少得相见,令尊却常来相会。”一句,将话题引到丁原身上,诱其吐露心迹,顺坡下驴进一步钓出“恨不逢其主耳”这句心底话。再由“逢其主”切入正题,话题自然就谈到了董卓身上,此时再取出金银珠宝并告之赤兔马也是董卓所赠,使其将感激之情转移到董卓身上,诱发其对投奔董卓之后的前程产生极大幻想。最后以“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尔”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微妙地传递了信息。然而“我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这句话却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吕布自己嘴里说出,实在妙不可言。这篇说辞的艺术特色就在于挖坑设套这四个字,李肃的每句话就是一个个坑,一个个套,每每能将对方纳入自己设置的话题范围内,引诱对方说出自己想听的话。李肃不愧是劝人背主投敌的行家。要论三国第一说客,李肃实质名归。
好词好句:
龙驹、擎天驾海、探囊取物、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礼贤下士、赏罚分明、涓埃之功、事不宜迟。
第二章
“操教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主要内容: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感想:
若平庸之辈来写这段,势必会从正面大肆渲染关羽与华雄战斗之激烈,作战之勇猛。然而此段文字,仅写到众诸侯的从耳朵里听来和其酒尚温这一现象,关羽威风凛凛,武艺超群的大将形象立马跃然纸上。
好词好句: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
第三章
王允游说吕布杀董卓
允曰:“老夫日来因染微恙,闭门不出,故久未得与将军一见。今日太师驾归郿坞,只得扶病出送,却喜得晤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
布曰:“正为公女耳。”
允佯惊曰:“许多时尚未与将军耶?”
布曰:“老贼自宠幸久矣!”
允佯大惊曰:“不信有此事!”
布将前事一一告允。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语;良久,
乃言曰:“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
因挽布手曰:“且到寒舍商议。”
布随允归。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述一遍。
允曰:“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
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
允急曰:“老夫失语,将军息怒。”
布曰:“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
允急掩其口曰:“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
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允曰:“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
布曰:“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
允微笑曰:“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
布奋然曰:“非司徒言,布几自误!”
允见其意已决,便说之曰:“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布避席下拜曰:“布意已决,司徒勿疑。”
允曰:“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
布拔带刀,刺臂出血为誓。
允跪谢曰:“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切勿泄漏!临期有计,自当相报。”
主要内容:
董卓祸乱朝廷,司徒王允为除掉他,设一美人计,将府中歌妓貂蝉先嫁与吕布,后赐予董卓。貂蝉于中取便,最终离间他父子反目成仇。此段即为王允巧劝吕布杀卓。
感想:
王允抓住了吕布、董卓皆为好色之徒这一弱点,不用军事,不动干戈,即让董贼死于红粉佳人之手。这篇说辞,精彩绝伦!先佯装不知,继而故作大惊失色以激怒吕布,接着装无辜,待吕布表露心迹后,又推波助澜,吕布说到为难之处,一句“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彻底打消其顾虑,接着以至公至正的君臣大义坚定其杀卓之心。短短几句说辞,每每根据吕布的情绪变化,或轻或重,或缓或急,如河水之流,遇巨石阻挡则激起千层浪花,遇微风徐来则呈现波光粼粼,遇悬崖断路则一泻千里,遇平坦之途则涓涓细流。
好词好句:
老迈无能、盖世英雄、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青史传名,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第四章
郭嘉入,操曰:“公来何暮也?”
嘉袖出一书,白操曰:“袁绍使人致书丞相,言欲出兵攻公孙瓒,特来借粮借兵。”
操曰:“吾闻绍欲图许都,今见吾归,又别生他议。”
遂拆书观之。见其词意骄慢,乃问嘉曰:“袁绍如此无状,吾欲讨之,恨力不及,如何?”
嘉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当之!”
内容:
曹操与张秀作战,袁绍乘机入侵许都,曹操急忙撤军回守,绍见操防守甚严就改变主意去打公孙瓒,致书曹操借粮借兵,词意傲慢,曹操有灭袁之心,恨力不及。郭嘉就提出这篇十胜十败之论,意在激励曹操,鼓舞士气。
感想:
郭嘉投奔曹操之前是在袁绍手下做事的,当时绍强操弱,郭嘉却能独具慧眼,认为袁绍只是表面强大,不懂用人之法,非成大事之人,毅然决然离开了袁绍。正因为对其性格了如指掌,才能分别从其待人、接物、处事、肚量等方面作出极为透彻的分析,洞若观火,如金石之言,掷地有声。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操能有郭嘉为谋士,正是对这句话的经典诠释。
好词好句:
繁礼多仪、体任自然、外宽内忌、外简内明、恤近忽远、虑无不周、听谗惑乱、浸润不行、以少克众、用兵如神。
第五章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
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内容:
国舅董承受献帝血字密诏以图曹操,夜访刘备共谋此事。刘备恐曹操发觉,每日种菜浇地,让曹操误以为自己本无大志,乃韬光养晦之计。曹操不知虚实,故借酒后与之共论当世英雄,探其底细。
感想:
曹操表面上与刘备共论天下英雄,实则是试探他是否胸怀大志。对于曹操的动机刘备心如明镜,怎么办呢?只好装傻充愣,拿些不着调的人以搪塞曹操,曹操也不傻,一问没试探出,便再问
试探,面对这步步紧逼,刘备从容应答,最后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以观听了这句是何反应。那刘备先与董承密谋,听了这话还以为事情泄露,安能不心虚吃惊?还好急中生智,借闻雷受惊一事隐瞒了过去。这篇对话,将曹操老奸巨猾的奸雄本色,和刘皇叔心思缜密,从容淡定的机智形象,活脱脱展现在读者面前。
好词好句:
阴云漠漠、冢中枯骨、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威镇九州、血气方刚、守户之犬、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14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第3个回答 2012-08-14
奸诈与炎刘实有大功
——读《三国演义》对曹操有感
我读《三国演义》后,觉得曹操是个奸诈的人。
曹操的奸诈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三国演义》的各个角落。例如:第三十回:袁绍谋士许攸夜见曹操。“攸曰:“公今军粮可支几何?”操曰:“可支一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账曰:“吾以诚相投,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军中粮实可支三月。”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
看吧!这就是曹操奸诈的铁证。我若是这曹操,见许攸真心相投,便实情相告。人说:“事不过三。”曹操居然骗了许攸四次,真是让人出乎意料之外啊!像这样的事例,《三国演义》还有许多。
曹操借粮官之头,最为残忍。但无论找到多少,凑足起来都是片面的曹操。曹操的另一面要比这一面大得多——炎刘实有大功。
曹操自己说,如果天下没有他,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我认为这可不是空口白话:拿到玉玺称帝的袁术,最后也就是曹操灭的。此后曹操在世时再也没有称帝者了,曹操终身也没有称帝。
总之,曹操是个复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