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时总感到有些疑问,张士诚陈友谅的关系好像不错,为什么朱元璋和他们两个的关系都不好呢?

而且,朱元璋和张士诚与元朝的关系都比较暧昧,只有陈友谅好像要和元朝抗争到底的样子,为什么朱元璋不和他们之中的一个合作,灭掉另一个呢?

这三个人都是当时的枭雄了,朱元璋打下南京有了一席之地后,应该是三个地方武装里实力最弱的,陈友谅最强的。至于暧昧,这个东西很难说,对于三个谁也不服谁的人且对元朝恨之入骨的人来说,“暧昧”不过是由于自己实力不济暂时妥协的策略。陈友谅为人狂傲自大,心狠手辣,极度自信,实力强大,对于日薄西山的元朝肯定是要一棒子拍死,但此时还有两个比元要难啃的骨头,所以谈到合作,首先陈友谅未必会和朱元璋合作,即使同意,对于志在天下的朱元璋也不会这么干,三国的孙刘联合就是最好的说明,除非朱元璋是刘阿斗。其次,朱元璋的高就高在看到了张士诚就是个守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能手,联合他,他也未必真心帮你,墙倒时他没准还推一把。你去打陈友谅,他会继续看他的地,贩盐种地,他最多不过是看看热闹,你只要不惹我绝不会自己来插手凑热闹。所以,朱元璋首先在战略的高度上就赢了,已经赢了一半,后来陈友谅的骄横霸道、急于正面决战、放弃水军优势的战术也输给了沉稳老练、虚实结合、游击运动战术的朱元璋,当然更重要的是感谢张士诚,如果张士诚是另一个凶残的陈友谅,我不看好朱元璋。历史还是挺讲究人品的,老朱虽然做事也是绝到底,但毕竟还是有人品的,这类人为时代的英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4
这个问题跟你直接讲讲不清,我也没有确切的史料根据帮你分析他们关系真的好不好。

春秋时期晋国和郑国关系不好,秦国和郑国关系一般,秦国和晋国关系很好。晋国夹在两国之间。晋国每次打郑国都拉着秦国一起去,久而久之,郑国百姓苦不堪言。郑国国君就找了个说客,叫烛之武。历史上著名的烛之武说退秦军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古文观止上也收录过这篇文章。
烛之武讲来讲去只有一句话比较重要也比较关键,秦国和郑国当中夹着一个晋国。你帮晋国灭了郑国也是徒做嫁衣,平白帮晋国增加领土,对秦国有什么好处呢?不如和郑国结盟,寡君愿意将郑国的西部让给秦国驻军。于是秦军留下部分士兵帮助郑国守城,主力跑回了秦国。

不知楼主明白了点什么没?朱元璋夹在张、陈当中,他找谁合作啊?
第2个回答  2012-10-15
这个我不知道你看没看当时的地盘分布,张士诚占领的是浙江和江苏的南边一部分,朱元璋占领的是江苏中部北部和江西的比部分,陈友谅占领的是江西河南这部分,也就是说朱元璋其实是夹在这两个人中间的,当时张士诚和陈友谅的确是联合这攻击朱元璋,而且朱元璋也试图联合他们其中一个都失败了!不过“张士诚器小,陈友谅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打陈友谅,张士诚必不救,打张士诚,陈友谅必动全国之力来救”这个问题的存在让朱元璋有了喘气的余地,在击败陈友谅后在攻击张士诚,奠定了汉人南部的统一!
第3个回答  2012-10-17
这三个人都能率领几十万人的豪杰,3位仁兄都是厚黑的高手,欲除之而后快,但朱高在欲盖弥彰,实行不成王策略,厚积薄发。三国演义中有一种谁称王,就打谁,元政府末期,内忧外患,只能是重点问题重点解决。而隔岸观火,成为元一种制衡的政治手段,但是后来养虎为患,只能去外蒙放牛了。
张士诚和山西的阎老西差不多,我不打你,你也别打我,但当你弱了,这种理论就不行了。
朱、陈、张、元是阶级的选择,不是你灭我,就是我灭你,胜者王,败者贼,历史的选择。
假途伐虢小计,只能弄巧成拙,因为大家都知道对方的意图,所以即使合作,也是名存实亡。
第4个回答  2012-10-18
最后的大地主只能有1个,朱元璋成不了大地主就死路一条,他的策略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于是走到最后。

读<明朝那些事>时总感到有些疑问,张士诚陈友谅的关系好像不错,为什么朱 ...
所以,朱元璋首先在战略的高度上就赢了,已经赢了一半,后来陈友谅的骄横霸道、急于正面决战、放弃水军优势的战术也输给了沉稳老练、虚实结合、游击运动战术的朱元璋,当然更重要的是感谢张士诚,如果张士诚是另一个凶残的陈友谅,我不看好朱元璋。历史还是挺讲究人品的,老朱虽然做事也是绝到底,但毕竟还是...

陈友谅、张士诚都比朱元璋厉害,那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当了皇帝?_百度知 ...
朱元璋之所以最终在起义军中战到最后,并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是因为朱元璋更多懂得识人、用人、管人。他的精神号召力非常强,善于激发将士的士气,经常倡导秉承忠义,让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和军队很是信服。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朱元璋出生在,祖上一直是农民,父亲和兄长都是因为饥荒被饿死的。朱元璋为...

张士诚、陈友谅都是比朱元璋厉害,为何朱元璋做了君王?
最后一个原因,朱元璋的运气比较好。有句话叫人算不如天算,当时有好几次张士诚跟陈友谅都把朱元璋逼到了绝路,但没想到总是出现意外让朱元璋得以逃脱。运气也是成功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几条原因,所以朱元璋才能打败陈友谅跟张士诚。

为什么陈友谅地广、张士诚富有,最后却败给朱元璋?
当年朱元璋的西面是陈友谅,势力很大,朱元璋的势力跟他相比较弱。东面那就是在江浙一带起家张士诚,原来是一个盐商,揭竿而起搞出了一块地盘,是中国最富的地方,实力也不弱,但不如陈友谅。张士诚是个盐商,有钱,能够招兵买马;他所在的那个区域非常富庶,所以他能够凭借自己在后勤、补给这方面的优...

为什么朱元璋在陈友谅,张士诚夹击下能扭转危局并最终完胜对手呢?_百度...
朱元璋建立江南政权后,此时的元朝的军队基本上都被消灭了。在他周围的割据势力中,只有陈友谅和张士诚二人是朱元璋的颈劲敌。一山不容二虎,何况三虎。接下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方的正式较量开始了。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在江州(今九江)杀死了徐寿辉,自立为皇帝,定国号为汉。然后...

陈友谅地广,张士诚富有,为何败给朱元璋?
第一点,朱元璋知道如何用兵,并且不像陈友琼那般残暴不像张士诚那般随遇而安。在陈友琼对战朱元璋的时候,曾经希望张士诚能够与自己一起联手共同剿灭这个敌人,张士诚也同意了,可是张士诚属于那种没有逼自己逼到濒临绝境的时候,是不会全心全力抗敌的,所以张士诚也就只派出了几千人参与到战事中去...

陈友谅地广,张士诚富有,为何败给朱元璋?
张士诚却只想坐山观虎斗,因此没有远图大志。总结,从史书上看,陈友谅张士诚并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将才,但是有人不代表会用人,而朱元璋的胜利除了有人会用人,重点还是识人,不但能认识到自己人的长处,还能认识到敌人的短处。关注古今史事,阅读历史故事。\/2017.8.10\/欢迎转发评论收藏!

陈友谅具有很大优势,为何会输给朱元璋?
一、陈友谅过于自傲 正因为从一开始,陈友谅势力发展过于顺利,这也让好大喜功的陈友谅有些自傲,甚至不把朱元璋列为主要对手,始终把矛头盯紧了张士诚,忽略了朱元璋。然而朱元璋却更能冷静的分析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股势力的优势和劣势,甚至两个领头人的性格特点。经过分析,朱元璋锁定了陈友谅为主攻目标...

《明朝那些事中》朱元璋先灭陈友谅的原因是
肯定都没有看过明月的那些事儿啊O(∩_∩)O哈哈~作者是这样分析的(其实是朱元璋分析的),陈友谅不像张士诚(朱元璋对他的评价只有俩字:量小),他是有野心和抱负的,如果先打张士诚这个土财主,陈友谅必定会援助他从而使得朱元璋腹背受敌,而如果先灭陈友谅,张士诚只会隔岸观火,唉!性格决定...

为什么朱元璋成功,陈友谅、张士诚不行?
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是元末杰出的枭雄。陈友谅、张士诚相比朱元璋,都有着明显的缺点。这些缺点是由他们的性格所导致,很难更改。在关键决策中这些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在和朱元璋的竞争中最终落败。首先说张士诚:他是贩卖私盐出身,性格里充满了小商贩的色彩,和气生财、小富即安是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