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赵国使得赵国一越成为战国军事强国其后经过赵惠文王到赵孝成王 秦赵为争夺韩国上党郡双方囤积重兵对峙赵国在对峙两年后用赵括更换主将廉颇最终赵括主动出击被秦国名将白起围歼其主力赵括战死数十万赵军被俘活埋 是赵括纸上谈兵 还是赵惠文王用人不当 赵国国力不济

1、客观上赵国在士兵素质,综合国力,武器装备上都弱于秦国。

2、被秦国离间,被奸臣进谗,赵国决策层换上了赵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

3、当时秦国倾国而出,肯定比赵国的兵要多,甚至倍于赵军。这大大出乎廉颇的预料。

4、没有尽量拖延,打消耗战,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军有生力量,而是主动出击给了对方机会。

扩展资料:

前260年农历四月,赵军数战不利,赵国的主将廉颇决定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惫秦军。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取得良好效果

赵孝成王对于廉颇坚壁不出颇为不满,又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农历七月,赵括统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

赵括大意出兵进攻秦国军队的时候,白起命令秦军佯装败退,赵括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无法攻破秦军用两年时间加固的营垒。

白起命令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粮道。

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孤立无援,赵括亲帅精锐部队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四十万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酿成惨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9
1、秦强赵弱 这个是主要原因。赵国虽然是三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反秦的先锋军,但是实力还是和秦国相差甚远。秦能灭赵,而赵不能灭秦,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即使没有长平之战,秦国也会利用其它战争灭赵。
2、武安君白起。即使是廉颇,或者战国时期任何一个名将,甚至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的所有名将穿越到了战国,也不一定是白起的对手。唐朝以前,人们一提起古代名将,就是韩白卫霍。所以,即使赵括策略正确,武安君也会找到克敌制胜的良方。
3、秦国有灭赵的决心,赵国没有打生死战的准备。赵国给了赵括45万大军,认为足以和秦国相持,甚至可以在正面打过秦国。而秦国却调来了全国15岁以上的男人,在兵力上超过了赵国。当时秦国有300万人口,所以倾国而出,肯定比赵国的兵要多,甚至倍于赵军。这大大出乎赵括、赵王,甚至廉颇的预料。
4、赵王问题。赵王已经不是赵武灵王或者赵惠文王这种还算是明君的统治者,孝成王只相信平原君赵胜,而远离公卿,导致赵国的政治已经出了不小的问题。而赵胜这个人,虽然号称战国四君子,实际上为人并不十分漂亮,政治头脑、军事才能更是一般的很。赵国重用这样的人,亡国也就是早晚的事情。有这样的政治,赵王临阵换将,使用传说并没有真才实学的赵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赵括。我说过,这一仗,即使孙吴复生,也不好打。即使廉颇在,打王龁是没什么问题,打白起,未必有胜算。赵国的大将,还有当时守卫北方的李牧。由于策略上的失误,赵王既没有调回李牧防守匈奴的部队,也没有请五国进行支援,也就形成了赵括单挑白起的事实,且白起兵多,赵括兵少。但是,赵括也有很大的失误。孙子兵法,赵括肯定看过,上面写着:“10倍对方的兵力,才能包围敌军。”即10倍围之,倍而功,兵多可战。秦国的军队虽然多,但顶多是赵国的2倍半,秦国的兵力不可能在100万以上。这样,白起即使围住赵括,只要赵括不着急,慢慢找机会,主力突围,反败为胜是有可能的。且秦国带了至少50万人打赵国,粮草补给也很成问题,只要赵括坚持住,秦国很可能坚持不住。不过,王翦灭楚的时候,就在楚国和他们耗着,可见秦国倒不是很缺粮。再有,赵王虽然缺点心眼,只要赵括不像现在似的速败,那么他也知道调李牧来增援,或者请五国来支援。这时候要是来个窃符救赵,信陵君带着10万军队打个外围,秦国也未必敢继续冒险。如果信陵君或者其他五国领导人有点见识,来个功秦救赵,那么秦国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所以,赵括一味的突围,反而折兵损将,最终导致失败。
6、蔺相如的去世。蔺相如之死,使得廉颇在朝廷内没有了支持者,才使得反间计得逞。如果是廉颇打这一仗,秦王敢不敢冒险动用全国兵力还在两说。蔺相如的去世,也导致赵国政治清明的阶段正式结束。而正是由于蔺相如去世,秦国才敢于大举进攻赵国。
长平之战,说来说去,还是赵王缺心眼。我白得了个上党,守住不就完了么?何必和秦国打一场正面战争,最终导致赵国的有生力量大为消耗。这不是脑子有病还是什么?
还有,就是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并没有灭亡。秦国也需要休整,在次年才再度功赵,包围了邯郸,被信陵君带五国援军挡住,六国联手打败了秦国。之后,李牧还打败过一次秦国。秦国最后才灭了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7

无论赵国在人数,士兵素质,综合国力,武器装备上都弱于秦国而且加上用人不善,造成赵国惨败全军覆没的下场。在战役前期,老将廉颇的战役指挥上,不和秦军锋芒硬拼,但是赵国论国力,和军事实力来看都弱于秦国,廉颇这样做只是尽量拖延,打消耗战,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军有生力量,迫使长途跋涉至此的秦军疲惫。

但是被秦国离间,被奸臣进谗,还是和赵国本土综合实力有很大关系。后期赵国决策层换上了赵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

拓展资料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长平之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15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有几大因素
赵国战败主因还是赵王听信他人谗言
把善于防守的廉颇换下阵,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上阵
赵括的错误指挥,让秦军得以击败赵军
根据历史了解,赵括属于赵国年轻辈的军中将领,赵括的地位得源于其父
赵括的父亲原是赵国将军,赵奢
在秦国崛起后,赵奢是唯一带领赵军打败过秦军的赵国将军
赵国因此对其赏爵封君,赵奢死后,其子赵括继承爵位
按照历史情节和个人看法,其实赵括是有军事才能的,只是缺少实战历练
他年少轻狂,对于军事理论可谓头头是道,可并无多少实际作战经验
造就了他纸上谈兵的现状,加之当时赵国国力不济,已无多少选择
首先,赵国因为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的确增强了不少
但是论综合国力,赵国仍然不敌秦国
何为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等
秦国经历商鞅变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赵国的胡服骑射只是明显提升军事实力
赵国在军事实力上,成为了当时战国中唯一可以抵抗秦国的国家
赵国的胡服骑射,在军事主要加强了赵国的骑兵力量

而秦国以步兵,阵战为优势,骑兵秦国也不弱,但不一定比赵国强
但综合军力,秦军还是比赵军强
加之长平为山地地区,秦赵在长平则是山地作战,赵军的骑兵不能完全发挥施展
因此,赵国廉颇是坚持防守抵御秦军,而不是主动迎战
而后来当两国军力几乎相当,难分胜负时,其国力就能派上用场了
赵国坐拥地利条件,得以在长平和秦国对峙
秦军因长平天险,不能率军强攻,只能赵军撤兵或赵军主动出城迎战,秦军方可有把握获胜
可两国大军一对峙就持续了三年多,秦国一直不撤军,赵国也不敢撤军
在长平之战的三年拉锯中,赵国明显就不如秦国了
首先是钱粮,秦国有关中平原,巴蜀之地,农业发达,钱粮充盈
而赵国呢?自己没有秦国优越的农业条件,光后勤补给就比不上秦国
赵国人口只有秦国人口一半,钱粮赋税也只有秦国三分之一
因此,赵国看似是秦国唯一对手,但其国力的不足
导致了赵国君臣面对秦国时,还是比较畏惧顾虑
按照当时情况来看,赵国本不想招惹秦国,应该暗中积蓄国力发展
但因为种种原因,赵国被迫与秦国提前正面对决了
秦赵也因长平之战投入全国之力,形成了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历史大战
话说回来
赵国因为粮食补给不上,三年对峙下来,无奈维持不了几十万赵军的供给,动摇了赵王坚壁清野的想法,转而希望能够速战速决
秦国在国力上比赵国强得多,上面也说过了,因此长期对峙下来,秦军还有粮草可以供给,秦军对比赵军就不怕拖,因为秦国明白,赵国国力不如自己,赵国一定会先按奈不住
而且秦国以军功论赏,将士勇于征战,装备精良,秦之锐士,战斗力勇猛
统帅也是秦国战神白起,因此正面交战,在长平山地中赵国骑兵无法发挥优势的情况下,即便两军人数几乎相当,和秦军交战胜算依然很小,所以这也是廉颇为什么选择要死守长平,也不和秦军正面硬碰硬
因此,因综合国力的问题,长平之战的消耗拖垮了赵国,而秦国还能继续维持几十万大军的供给,不得已赵王动摇了防守的想法,又被秦国的反间计利用,迫使赵王更加想速战速决,换下了廉颇,任命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抗敌
赵括上任后直接率领赵军正面和秦军交战,结果被秦军围困几十天,不得已投降
白起命秦军坑杀了几十万投降赵军,一战弱赵,震惊列国,赵国朝野更是惊慌失措
长平之战后,赵国跌入低谷,赵军被秦军屠杀殆尽,导致赵国国内男丁稀少,钱粮也因长平之战几乎损耗殆尽,再也无力抗秦,沦落为和魏韩一类的国家,至此,秦国经历长平之战后,虽然有较大的国力消耗,但秦军主力还依然尚在,留下了基础
此时战国,六国军力皆衰弱,秦国军力国力一家独大,秦国超强,六国皆弱,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雄厚基础和有利条件
第4个回答  2016-07-04
补充一点一楼,个人认为长平之战赵国败在国力远没有秦国国力强大。其时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加之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的巩固和拓土(秦武王死的早没有太多贡献,昭襄王时期包括宣太后执政期间)秦国实力大幅增强。而赵国虽然经历胡服骑射变法,但是没有彻底废除封底制度,国力凝聚不齐。在大军对质三年后赵国国力已然出现贫乏,粮草供给吃力,这才有了向各国请援。而各国各怀鬼胎不肯支援赵国粮草,赵国不得已就必须一战不然国力崩塌后果更为严重,加之秦国又用反间计。孝成王怀着侥幸心理换上赵括,而赵括的指挥失当则直接导致了长平战败。而秦国之所以选择对质三年不战原因有二。一国力强盛昭襄王清楚赵国国力不如秦国不可能像秦国一样可以长久支撑下去(主要还是有范雎存在,昭襄王觉得六国在这种情况下行不成合纵)。二,也是秦国选择对质上党与赵国决战的主要原因,如果不与赵国决战赵国即将进行第二次变法即彻底废除封地制度等加强国力的深彻变法。一旦赵国第二次变法成功那再给赵国些时日到时候再决战谁赢谁输可就不好说了。
根据这些情况所以当年长平之战就算是孙膑吴起在世也难以打赢。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上赵国在士兵素质,综合国力,武器装备上都弱于秦国。2、被秦国离间,被奸臣进谗,赵国决策层换上了赵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3、当时秦国倾国而出,肯定比赵国的兵要多,甚至倍于赵军。这大大出乎廉颇的预料。4、没有尽量拖延,打消耗战,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军有生力量,而是主动出击...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将目前的前线部队转作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向主阵地长壁撤退,诱敌深入;2、利用长壁地形构筑口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准备抵挡赵军的进攻,并组织一只精锐突击队,准备赵军被围后,用于不断出击以消耗赵军有生力量和磨损其锐气;3、将二万五千人埋伏在两侧翼,待赵军出击后,插到赵军后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秦强赵弱 这个是主要原因。赵国虽然是三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反秦的先锋军,但是实力还是和秦国相差甚远。秦能灭赵,而赵不能灭秦,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即使没有长平之战,秦国也会利用其它战争灭赵。2、武安君白起。即使是廉颇,或者战国时期任何一个名将,甚至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的所有名将穿越...

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却在长平之战中覆灭,其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不仅仅是赵王的用人不善,也是士兵将领的用人不善,正是因为这几大原因,所以导致赵国最终在长平之战战败。三、赵国行军策略摇摆不定秦国一统六国的决心非常坚定,所以在战争中从来没有摇摆过,反观赵国的几位将领,在战役指挥上不仅摇摆,也没有精心部署好其行军策略。不说赵括与白起的战争,且看廉颇在...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原因是什么?
长平之战赵国最终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赵国缺粮,无法与秦国进行持久的消耗战,缺粮情况的形成,与赵国准备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赵国长平之战损失如此惨重的第二个原因在于重视不够。有人不禁会反对,为了此战赵国出动数十万军队,几乎抽空了全国的精锐,这还叫重视不够。这个重视程度实际上是要看和谁...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于是诈允赵军降,却引赵军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杀,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军回赵,撒播秦军威势,恐吓赵国人。此战赵军损失大概四十五万人。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由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一国遭受毁灭性打击,从而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样一来就能挑起两国的争端,因为上党地区可以居高临下,直接就威胁到赵国的邯郸。所以他们一直都是担心的,如今韩国主动做这件事情还是让他们很心动的。赵国国王于是派廉颇去接受上党。但是没有想到秦军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没过多久就攻下上党十七座城池,所以他们也只能退守长平。这个地方也是一个重要...

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真的只是赵括的原因吗
要想知道长平之战赵括输的原因,需要先知道以下几点。一、赵国本是四战之地,廉颇率领赵国兵卒和秦军对峙长平时,李牧正在率军戍边,防备着匈奴人。这便说明当时的赵国未能倾举国之兵来抗秦。二、长平之战发生的导火索:公元前262年,白起统率秦军奔袭占领了韩国的野王。随后韩国的上党郡,对于韩国而言...

“背锅侠”赵括,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真的是因为他“纸上谈兵”吗?_百度...
长平一战使赵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经此一役赵国的国力迅速减弱,彻底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究竟在哪?难道仅仅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造成的吗?赵王的决策失误 长平之战最初是由秦国挑起的,赵王听从平原君的建议先任命了廉颇为主将守卫长平。廉颇对抗秦军的方式是以守...

军事上不弱的赵国为何迅速败亡?
秦国清扫赵国这块绊脚石已经无法避免,于是秦赵之间的大决战长平之战爆发了。对于战争的结果,我们熟悉的就是赵国败了,并且损失了四十余万青壮年,那么秦国是大胜吗,其实并不是,只能算惨胜,因为这场战争,秦国也损失不小,只能说这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争。按照后世史学家的推算,此战秦国参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