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接受者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是什么

如题所述

文学接受者
  文学接受与传统文艺学中“文学欣赏”或“文学鉴赏”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学接受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与再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精神活动。它包括着文学欣赏或文学鉴赏的基本涵义与特征。但是,文学鉴赏是以欣赏对象即作品为中心的,而文学接受则与20世纪70年代开始跃起来的接受美学想联系,主张在文学接受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由于他们的理论背景不一样,因此在理解作品与读者关系时侧重点也产生差异。接受美学作为理论的一个派别,特别重视对艺术接受过程中阅读主体再生产、再创造特点的研究,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着人们去发现的“神秘之物”。接受美学的理论家姚斯曾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行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这就是说,文学接受具有“对话性”特点,作品离开读者主观的参与、评价与创造,其意义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以把握文本深层意蕴为目的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进行主动选择、接纳或扬弃的过程。   

(一)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   文学接受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识字只是语言能力的基础,对于阅读文学作品而言,更重要的是语义知识、语法规则、语用习惯与语言经验。他们构成了一个读者必须的语言综合理解能力,是特定的语言环境长期熏陶和相当程度的语文教育训练的结果。   
(二)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   文学接受者应该具有起码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文学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是特殊的审美文化。它与文化的其他领域保持密切的联系,包容着诸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方面的多种信息与内涵。同时,文学作品既是作家思想的载体,又深深地渗透着民族文化精神和社会时代意识。因此,文学接受者面对的是兼容并蓄的文化复合物。他作为主体,要与对象形成响应关系并进入对话状态,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思想水平。   
(三)接受者的审美能力   文学接受者应当拥有基本的文学审美能力。具体到文学接受,接受者需要有文学兴趣和一定的文学知识,相应地养成文学阅读习惯并不断积累文学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接受者应该按文学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用审美的眼光来理解审美对象。

文学作品
(一)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 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二)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三)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5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与作家素质

  【关于文学创作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感物说(中国古代诗论家认为,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明末清初王船山著名的“情景”之论

  ,可说是集此说之大成。)养气说(这种观点起源于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修身养性之说,但在著名的《答李翊书》中,韩愈将文学创作的根本之点确立在人的道德修养上。)“胸有成竹”说(这种观点由苏东坡首先提出,清代郑板桥将这一观点发展到一个新的深度,他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间的不同。)“镜子”说(这种观点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在古老的摹仿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旨是强调文学创作要忠实地反映客观世界。)深层心理说(这种观点认为文学创作主要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即无意识心理内容所决定的,奥地利弗洛伊德提出的性欲升华说是这一派观点的主要代表。)

  【决定文学创作活动的几种基本因素】文学创作是个体性精神需求的产物,文学创作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文学创作与无意识心理因素有着紧密联系。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主客观关系

  【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创作主体是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文学创作主体的特点是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注、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

  【文学创作的客体】文学创作客体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这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其一文学是人学,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其二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其三文学的客体是具有特征性的社会生活;其四文学的客体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生活;其五文学创作的客体有时是那些看上去完全是自然状态的景物,似乎与社会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实际上也属于社会生活范畴。

  【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所谓“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是指文学创作既不是作家的任意而为,又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改造的过程。

  第三节 创作心理要素

  【艺术直觉】艺术直觉(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认知直觉(认知直觉又称为科学直觉,它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一般认知活动与科学研究过程中。)艺术知觉(艺术知觉是在一般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知觉,其特点是除了一般知觉的特点外,还带有审美趣味、欣赏习惯、艺术观念等因素的印记,简单说,艺术知觉就是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艺术直觉和认知直觉的区别(二者的对象不同,艺术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认知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内在的特质或规律;艺术直觉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认知直觉则排斥任何主观色彩;艺术直觉的过程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而认知直觉的过程则没有或较少情感色彩。)艺术直觉与艺术知觉的区别(艺术知觉乃是艺术直觉的基础或前奏,二者的区别主要是程度上的差异;艺术知觉是对审美对象外部形式的把握,它只是停留在这一感性的知觉形象上;艺术直觉则要透过表层进入到对象内在蕴含中,它所要寻找的是在对象外在形式上没有直接显现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艺术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艺术直觉与诗情的兴起,即情感即是诗的生命,而由外物触发产生情感的过程是一个艺术直觉的过程;艺术直觉与诗歌意象的产生,即在诗歌意象形成的过程中,艺术直觉表现出了自己的创造性;艺术直觉与诗歌意境的形成,即诗歌意象最初只是存在于诗人的脑海里,它由可见可感的形象呈现为语言而后才真正进入诗歌作品;艺术直觉与诗歌意象、意境的呈现,即语言呈现并不是容易的事,这里需要想象、联想以及判断、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但更需要艺术直觉的帮助。)

  【艺术灵感】艺术灵感(最早用灵感这一概念来解释文学创作活动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艺术灵感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艺术灵感具有突发性、迷狂性、创作性。)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区别(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艺术直觉则是一种思维能力;艺术直觉具有对象性,艺术灵感则没有具体的对象;艺术灵感是随机性的、偶然的,艺术直觉则有一定的稳定性。)

  【艺术情感】艺术情感(艺术情感就是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艺术情感具有共通性、超越性、艺术审美性、人性情感。)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情感对认知活动的一般影响,首先情感影响认知的选择,其次情感还是认知活动的内在驱力,第三情感还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对情感的再度体验是复现记忆中的情感并对其加以回味、观照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使作家自己的自然情感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文学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经过作家再度体验的情感显现为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的过程。

  【艺术想象】艺术想象(艺术想象是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艺术想象具有形象性、主观性、创造性三大特征;根据艺术想象在创作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艺术想象与艺术直觉的异同(共同点,二者都与感性形象紧密相关,二者都伴随着强烈的美感享受,二者都具有创造性,是由记忆表象升华为艺术形象所必不可少的心理机能;区别点,艺术想象的过程一般是有意识的,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无意识的,艺术想象的过程是由感性形象到感性形象,期间虽有创造,但也主要是形象层面的加工改造,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从感性形象入手,却终结于对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韵味的把握。)

  【艺术理解】艺术理解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第四节 文学创作过程

  【创作动机】创作动机就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总会出于某种目的,或者心中有所郁积不吐不快,或者有某种思想需要传达,或者要维护或批评某种现存事物等等,这都属于创作动机的范围;按照所属范围而言,创作动机的构成因素主要有个体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所起到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从动机内容的价值属性来看,又可将其分为积极动机与消极动机;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表现在它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创作冲动】创作冲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它具有独立的心理形式和独特的心理功能,它一方面使人处于某种神奇的兴奋与激情之中,一方面又促使人按照特殊的方式去思考与体验,它既给人以审美享受,又给人强大的创造力;创作冲动主要有三大特性,它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绪,而且是经过净化或“升华”的情绪,它还具有内指性特征;创作冲动主要由原发性心理因素与继发性心理因素构成;创作冲动的激起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作家在无意中受到触发产生创作冲动,二是作家艺术家自觉地去寻找触发创作冲动的契机,三是创作冲动自己突然冒出来。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创作过程(所谓创作过程,就是作家从特定的创作动机出发,在创作冲动的驱使下所进行的建构艺术世界的全部活动。)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艺术构思(所谓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艺术构思的一般步骤,一是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二是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三是情节的演变发展;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有艺术概括与艺术变形等,其中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其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提炼加工的过程,具体包括艺术综合与艺术简化两种方式,而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五节 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文学创作的艺术真实性追求】艺术真实性是指作家努力在文学作品中客观地反映生活实际,充分地表情达意,从而给人以合情、合理、合意之感的审美追求,具体包括历史真实、情感真实以及细节真实三个方面;历史真实包括三个层面,即朴素的摹仿、典型的创造、寓言式的象征;细节真实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其一细节真实是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的基础,其二细节真实可以使作品对人物和情节的大胆虚构显得像真的一样。

  【文学创作的社会价值追求】文学创作的社会价值原则主要表现为政治性原则与道德性原则两大类;文学创作的政治性原则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有意无意地从某种政治观念出发,或者以某种政治观念为标准来决定材料的取舍、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文学创作的道德性原则是指作家创作过程中对社会普遍道德观念自觉遵从。

  【文学创作的形式美追求】文学创作要遵循这样几个最一般的规则,一是可理解性、二是有审美特性、三是要有个人的风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学接受者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是什么
文学接受者 文学接受与传统文艺学中“文学欣赏”或“文学鉴赏”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学接受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与再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精神活动。它包括着文学欣赏或文学鉴赏的基本涵义与特征。但是,文学鉴赏是以欣赏对象即作品为中心的,而文学接受则与20世纪70年代开始跃起来的接受美学...

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的区别和联系
2、联系: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文学创作是文学接受的前提,没有创作就没有作品,也就没有接受;另一方面,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具有反作用,读者的阅读需要、审美趣味等都会影响作者的创作。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传播之间的联系
2.反而言之,文学作品经历过文学接受之后,才会被更为广泛的传播,进而激励作家创作出更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3.四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文学接受所涉及的具体对象是
文学接受所涉及的具体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它们是作家创作的艺术作品,通过文字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和体验。文学接受的过程:1、触发兴趣:读者选择一本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可能是因为对作者的喜爱、对某个主题的兴趣、推荐等。个过程是读者与作品建立联系的起点...

文学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
文学接受在文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学接受是实现文学价值的必要环节。文学作品只有通过接受者的阅读、理解和欣赏,才能产生社会价值。如果一部作品没有被读者接受,那么它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因此,文学接受是实现文学价值的关键环节。其次,文学接受是推动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谈谈你对文学接受的理解
文学接受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过程,它是文学创作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文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文学接受首先是一个个体化的心理活动过程。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审美偏好,因此在阅读同一部作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解读。比如,读《红楼梦》,有的人可能更...

文学接受的客体涉及文学的什么属性
文学的认识属性。审美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划分,并不意味着三者截然分开。其实,文学接受的客体是认识属性、审美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统一体,而文学接受的主体也是认识者、审美者、阐释者的统一体。文学作品的认识属性、审美属性和文化属性存在着相互联系。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以深刻正确的思想内容和丰厚浓郁的文化...

文学接受文学接受的发展
文学接受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涉及读者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和再创造。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读者基于自身的期待视野,对文本中的符号进行解读和填充,形成“第二文本”。这种解读不仅是理解,更是一种对话,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兴味”,包含了理解与填空的元素,通过想象和联想,读者能体验到作品的深层...

文学四要素间的关系
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学活动。从大角度上看,物质决定意识,世界作为一个客观存在,为作者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实践基础与源泉,作者通过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养分,进行加工创作,形成自己的作品,作品因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世界观和社会现实,进而与读者...

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构成
1、文学接受是指读者对作品阅读、理解、欣赏的活动,是文学活动的最后一环。2、读者、作品是构成文学接受的两大要素。3、文学接受的主体是读者。读者的作用:①读者在文学接受中尽力理解或还原作家赋予作品的意义。 ②读者在文学接受中对作品意义有新体会与发现。4、文学接受中的读者与作者:①读者与作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