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出自谁的名言

如题所述

出自管仲。

出处:春秋至秦汉时期·管仲《管子·权修 第三》

原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白话译文:

(做)一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种植庄稼;(做)十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栽植树木;(做)一生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培养选拔人才。一经培植收获一倍的,是庄稼;一经培植收获十倍的,是树木;一经培植收获百倍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人才。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也要终身记得,并予以报答。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管子》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管子》,道家之言也。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其中的法家思想是道家影响下的法家思维。

《管子》,此书在《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类,而《隋书·经籍志》则改列法家类。甚至,越往深里看,就越是觉得在汉初各派之间并非那么壁垒森严,这和春秋战国时代实在是大为不同了。比如,当时的青年俊彦贾谊在谈到儒家“别尊卑”的礼治思想的时候,却离奇地引用了《管子》的话,说:“《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句话如果放到《论语》或者《孟子》里边,一点儿也不显得扎眼。

《管子》一书以黄老道家为主既提出以法治国的具体方案,又重视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既强调以君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又主张以人为本,促进农工商业的均衡发展;既有雄奇的霸道之策,又坚持正义的王道理想;既避免了晋法家忽视道德人心的倾向,又补充了儒家缺乏实际政治经验的不足,在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重要地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编辑本段发 音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树:培植,培养。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成一个人才. 比喻培育人才要花费很多时间,培育一个人才很不容易。
编辑本段出 处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编辑本段用 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编辑本段示 例
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编辑本段故 事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编辑本段原 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译文 (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就知道这么多啊!多多指教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13
编辑本段发 音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树:培植,培养。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成一个人才. 比喻培育人才要花费很多时间,培育一个人才很不容易。
编辑本段出 处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编辑本段用 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编辑本段示 例
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编辑本段故 事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编辑本段原 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译文 (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就知道这么多啊!多多指教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出自谁的名言
出自管仲。出处:春秋至秦汉时期·管仲《管子·权修 第三》原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白话译文:(做)一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种植庄稼;(做)十年的打算,没有什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什么意思
全句出自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老师领进门》。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重点描写一次讲课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 管仲 的名言出自《管子·权修》。这句话的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比喻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插柳之恩的意思:代表对老师栽培之情的感恩,也可用来代表启蒙老师的恩情。出自“无心插柳柳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各是什么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出自《管子·权修》作者: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原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释义:(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孟子,一个国家十年之计是种植树木,百年之计当属培育人才,是孟子的政论。后来用法,多用后半句,喻人才栽培之重要与不易。插柳之恩,出自“无心插柳柳成荫”,用在这里,当喻老师的栽培之恩。总的来说,整句是说,人才栽培非常重要且不易,(老师的职业也因此是高尚和伟大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插柳之恩下一句是什么
插柳之恩下一句是终生难忘。“插柳之恩”出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插柳之恩代表对老师栽培之情的感恩,也可用来代表启蒙老师的恩情,比喻老师的栽培之恩又不图回报。全句出自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老师领进门》。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重点描写一次讲课在启蒙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出自谁的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句名言出自《管子·权修》。此言寓意培育人才需时长远,其难度超越树木的培育。其中“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点明了培育人才的重要性与所需时间。《管子·权修》中的原文进一步解释道:“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终身难忘插柳之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把人才比喻成树苗,十年能培养成树木,百年能成就一代宗师。出自于春秋管仲的《管子·权修 第三》。插柳之恩代表对老师栽培之情的感恩,也可用来代表启蒙老师的恩情。出自于清代周希陶的《增广贤文》,2、原文:(1)《管子·权修 第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什么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 第三》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原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白话译文:(做)一年的打算,没有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