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讲廉政,是个“系统工程”,主要强调官员自身与外物的关系。首先从教育开始,提出“为政以德”(廉德)思想;进而明确廉德的主体是各级官吏,倡导“吏为廉先”(廉吏),官员要带头尚廉;
在此基础上统治者和思想家要提出许多措施(廉政),在实践意义上规范官吏的行为,保持政权的平衡运行。
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官德。为什么中国人有“清官”情结?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人治社会,国家的治乱兴衰、社会的安定发展主要依赖于当权者的能力和个人品质,而不是一套完整的法令制度。
所以官德的好坏,关乎政权的安危、国运的兴衰、百姓的祸福。孔子谈官德是比较多的,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为“礼治”和“德治”,提出了“为政以德”思想。
为政以德,一是执政者要以德施政,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善待民众,以赢得百姓的拥护。为官者要有“旗帜”的领导作用。领导者的品质,就是“人中北斗”,不但引领方向,而且聚集斗志和气势。
二是要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和感化百姓。官员要有“榜样”的引领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儒家官德主要强调三点:为官要“慎”,为官要“廉”(清),为官要“勤”。习近平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引用南宋吕本中《官箴》语,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扩展资料
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历史于国人而言不过是两种,一种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另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这两种时代,根据笔者理解的“清官情结”,前者是“清官出现了的时代”,后者是“渴望清官出现的时代”,此种理解显然使人悲怆和伤感。
贪官污吏横行肆虐时,人们自然呼唤“清官”横空出世。一些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清官”,与其说是确有其人其事,不如说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精神幻想和道德寄托。
古代和现在的社情民意都在传播“清官精神”,且引导和抚慰着社会心理,于是建立在这种社会基础和大众心理上的“清官文化”便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因子,“清官情结”也成为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宋代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就是“清官情结”的具象化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法制湖南网-中国古代的清官情结
参考资料来源:大众网-理响中国丨为什么中国人有“清官”情结?
中国人的清官情结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在中国人的心里,封建社会的清官,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的代表,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
清官比之于贪官而言,毕竟对人民有益,为人民做好事,对社会历史起过积极作用,也更为人民所称道;他们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的一面,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与廉政建设,仍不乏学习、借鉴意义。
扩展资料:
好官的标准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司马迁的标准是:行教、清廉、守法。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标准。到了 " 独尊儒术 " 时期,推行教化又成为好官的标准。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难考核,从三国未年开始,根据司马懿的思想,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化,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
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敢于为民请命,刚正不阿,不惜丢官罢职的直臣廉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被百姓誉之为“阎罗包老”的包拯和敢于责备皇帝的海瑞,以及抗旨斩杀弄臣的袁可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十大清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为什么中国人有明君清官情节
你说的应该是情结吧?我觉得中国从古代开始有很多文人做官而且官位很高,文人都有自己的气节你懂得,气高廉洁啊什么的, 当然仅仅有这些还不够,因为国家的大权都在那个皇帝手里,所以那些官员都希望自己能遇到明君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仕途失意的文人也希望自己能遇到明君 ...
反思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情结 海瑞真的是好官吗?
一些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清官”,与其说是确有其人其事,不如说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精神幻想和道德寄托。古代和现在的社情民意都在传播“清官精神”,且引导和抚慰着社会心理,于是建立在这种社会基础和大众心理上的“清官文化”便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因子,“清官情结”也成为国人的一种集体无...
清官情结的内容与实质??(简答)
老百姓就喜欢那些能够为了他们的利益不怕得罪大官,敢于为老百姓的利益“铁肩担道义”的官,这就是老百姓挥之不去的“清官情结”!百姓的“清官情结”靠什么来维系?答曰:不在于反腐,而在于治腐。反腐,流也;治腐,源也。源未能治,则流不断也。“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子之...
气质和高贵,究竟还有多远
中国人爱清官,可以说是一个传统。因为中国人从无数的事实中看到法律条文是软的,而官员手中的权力才是硬的。只要有一个既愿意为百姓办事,手中又有权力的大官,那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解决问题的成本最低。 于是有人得出结论,中国老百姓觉悟低,法制观念淡薄。其实老百姓“法制观念淡薄”恰恰是对法律没...
如何评论武侠与武侠精神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尴尬境遇?
2、与武侠情结对应的是中国人的清官文化。单靠武侠主持个别情况的正义公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清官来维护普罗大众的福祉,因此中国人崇拜清官也由来已久,古代有包公、狄仁杰、海瑞,近代有焦裕禄、孔繁森等人。就这样,清官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那片特殊的土壤中。3、历史总喜欢在水乳交融中把不相干...
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这种神学化的政治文化,到两晋时代被包括胡人少数民族在内的民众所接受。 2)两晋门阀政治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化承自两汉,而胡人入主中原,对后世的中国政治文化造成了许多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国政治文化大发展的第二个时代。先秦诸学派在这时都有了很大发展,也发生了许多大的变化。魏晋时代是中国政治文化人性高涨...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的实例
我认为对德治的价值和后果应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单纯地强调德治,乃于把它抬高到唯一的或居于主体地位的治国方略的高度,那么它必然导致人治,因为它强调的是人格权威,而不是制度化的法律权威,把国家和社会的治乱兴衰寄托在统治者个人品质的好坏及才能的高低上(如中国人传统意识中的明君、贤臣、清官情结),所以中国传统...
【我来扒下清官的皮:看明朝的海瑞先生如何断案】明朝清官有哪些
正因为海瑞在他的辖区内是凭自己所信奉的“道德原则”而不是“真理原则”来标准治理地方,所以在他当政之后,南直隶地区实际上并没有出现“海青天”所希望出现的“大治”局面,而是呈现出了空前的混乱状态:由于看到海瑞对有钱有势的人家具有天生的仇恨情结,所以一些刁钻的贫民“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明有...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是怎样走上神坛的
[导读]1949年后对林的评价以褒为主,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清官情结;有阶级斗争思维;有群众路线;有反帝爱国的主题;甚至有“改革开放”。林则徐就这样走上了历史神坛。一 清代终结后,两极化的林则徐形象再度演变,民国时期的历史书对其多有反思乃至批评。而1949年后对林的评价以褒为主,在不同的...
帮下忙啊 告诉我 古代态度强硬为人正直的典型官吏 有谁啊
传统中国人把阻却通往正义的道路的障碍归结于贪官身上,这似乎是一种浅见。近年来清官文化的批判者恨不得把清官描绘成阻挡历史进步的绊脚石,因为正是他们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清廉如水才延续了封建专制的寿命。这种荒谬的说法是不堪一击的,它不仅否定了人在现实环境里的真实要求,而且也无形中陷入了“制度万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