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马克思针对1877年经济危机中大量银行破产的现象,在揭示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的基础上,阐述了银行危机产生的根源。他认为金融体系加速了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的进程,同时由于银行家剥夺了产业资本家的资本分配能力,为银行信用崩溃埋下了隐患,自己也成为引发金融体系危机的最直接原因。这是最早从信用制度的角度来分析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随着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术界对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美国经济学家埃文·费雪是最早开始对金融体系脆弱性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研究的学者。20世纪30年代,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埃文·费雪提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基础的恶化。他的这一理论对于1873—1879年美国经济不景气、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具有很强的解释意义。后来学者们关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研究开始淡化经济周期的影响,而是认为即使经济周期没有到衰退阶段,金融体系脆弱性也会在外力或内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激化成金融危机。特别是在金融市场膨胀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渐渐脱节的背景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会不断增强。系统地提出“金融体系不稳定假说”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他对资本主义繁荣和衰退的长期波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延长了的繁荣期中就已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信用创造机构和借款企业的相关特性使金融体系具有天然内在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主要来自于借款企业的高负债经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