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措施有那些

如题所述

一、废丞相,权分六部
废丞相,权分六部(吏、兵、礼、刑、户、工),六部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
汉朝的官僚制度主要是通过以丞相、御史为首的文官集团对皇权的限制达到朝政的稳定,明朝主要是以皇帝、宦官对文官集团的控制达到政治的稳定.在汉朝,文官的势力还不足以威胁到皇帝的权威,而汉武帝进一步的罢黜百家和削弱地方诸侯王的行为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的强度,所以汉代主要以皇帝统治下的文官集团来行使帝国管理权.而明代,通过御史弹劾和六部分管制度的实施,实际上文官集团(也就是朝臣官僚集团)的力量得到很大加强,虽然从朱元璋开始,朱棣、朱高炽都对文官的力量有意识的削弱和打击,但是文官一枝独秀的情况没有得到很大改善.政治的最高境界就是妥协和平衡,但是文官力量过大已经很大程度的威胁了皇帝的专制统治,所以明宣宗朱瞻基在很无奈的情况下只能把宦官拉进来作为自己平衡朝政的一种力量,宦官仅仅是皇帝的一种助力.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巩固统治,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管制和行政机构.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明朝废丞相、设六部,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皇帝的权力.
这一措施,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二、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厂卫是明代内廷的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
厂(东厂: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卫(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并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互相制约,构成皇权专制的可靠支柱.这一措施具有独创性,表明皇帝对自己的统治缺乏信心.它的出现,标示着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和专制制度的腐朽反动性加强.
三、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为统治阶级推行君主制制度培养了官僚队伍.其结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八股取士的含义:明朝沿袭科举制度,为了严格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答卷的文体由八个部分组成,即由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称“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的影响:①它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把知识分子思想限制在程朱理学之内,使培养出来的人特别是选拔出来的官吏,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②导致文风日下.读书人为了做官,拼命诵读四书五经,追求八股文死板的作文形式.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者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代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只是这时封建制度已趋衰落;统治者为强化专制主义统治,更不允许有任何“越轨”的思想.八股取士正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它失去了科举制度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坑儒更加恶劣.
四、废除行省,设三司
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三司”指的是 ①承宣布政使司 ②提刑按察使司 ③都指挥使司.在各省设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1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1人,负责司法之事;而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肩上.
三司是朝廷在省里的派出机关,互不统属、分权鼎立,互相控制,遇有重大事宜,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部院,从而便于中央垂直领导,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其结果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加强君权,形成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6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获得高度发展.
(1)行政方面,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影响:丞相的废除意味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从体制上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中央和地方的政权完全由皇帝控制.
(2)军事方面,在中央,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兵权,相互牵制.明太祖又创立了卫所制度,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统由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影响:使兵部、都督府和卫所总兵将官都不能专军权,军权集中在皇帝手里.
(3)监察方面,明太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与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三法司”不能决断的案件,由皇帝裁决.为了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反抗,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明朝中期又设立“西厂”,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明朝还有一种叫“廷杖”的刑罚,即皇帝在殿廷杖责官员.影响:使国家司法权集中在皇帝手里,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
(4)学校和科举,明代学校用以培育人才,秒举用以登进人才.学校在中央称为国子监,又名国学、太学.在地方上的为府、州、县学.在科举考试方面,考试分为两级,低一级的是乡试,高一级的是会试和殿试.考试的内容是儒学的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文体为“八股文”.影响: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第2个回答  2017-04-19
背景:明朝在开国之初,社会的各种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社会各个阶层秩序还处与动荡不安之中,因此急需整顿和肃清。
原因及目的:使各个官僚组织互相独立,彼此钳制,最后均听命于皇帝,形成了空前发展、君主专制的高度集权系统,巩固明朝江山统治。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措施有那些
这一措施,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二、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厂卫是明代内廷的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厂(东厂: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卫(锦衣亲军都...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1、废除丞相制度;2、地方实行三司分权;3、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4、《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锦衣卫;5、东厂、西厂;八股取士:明统治者用以钳制知识分子的手段;6、“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1399年,朱棣起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在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1、废除丞相,加强君权。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六部最高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2、八股取士。3、在地方设三司。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在各地设立三司,分掌地方的行政(布政司)、司法(按察司)、军政(都司),三司直接隶属中央。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

明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个
即皇帝在殿廷杖责官员.影响:使国家司法权集中在皇帝手里,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4)学校和科举,明代学校用以培育人才,秒举用以登进人才.学校在中央称为国子监,又名国学、太学.在地方上的为府、州、县学.在科举考试方面,考试分为两级,低一级的是乡试,高一级的是会试和殿试...

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
但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伏了危机。1.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军事上,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独揽军事大权。2.制定和颁布《大明律》,维护皇帝独裁的封建专制统治。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监视臣僚。4.采用八股取士,以钳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简述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削藩。思想、文化方面: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束缚知识分子,阻碍社会的进步。 本题应该从...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哪些措施?
1、废除丞相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2、设立廷杖制度 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下:1、废除丞相: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可能会威胁皇权,因此自洪武三年开始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参与决策,从而弱化丞相的权力。这一举措使得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2、设立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的一支禁卫军,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同时也可以进行情报收集和监视工作。这...

说说明朝时期君权加强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废除丞相加强君权(板书)①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板书)明太祖认为元朝之所以灭亡,原因之一是君主不够专权.他主张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进一步扩大君主权力.改革首先从地方机构开始.明太祖于1376年下令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指导学生看注解),三司长官分别担负原“行中书省”的职责,...

明朝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
此外,为了加强对臣僚的监控,明初统治者设立了锦衣卫这一特务机构。锦衣卫不仅负责情报搜集和治安管理,还具有审判和执行死刑的权力。锦衣卫的存在,使得皇帝能够直接掌控信息流,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在文化方面,明初统治者推行了八股取士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士人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