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佛的谁能解释

为什么人总为纠缠不清的爱情困扰,古往今来,自古多情伤离别,多少段落总是美丽开始,而草草了去,留下曾经的痴男怨女独自哀怜。是否摆脱了爱情就是好的呢?选择皈依我佛在禅定中永恒,还是选择在爱情的甜蜜温馨中度过短暂的生命?有谁能够解答。

也许以下的资料和信息能够帮你解决你的困惑
1、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答:爱是忧恼之因,忧苦从爱中出。简述理由:因为爱,就会生出占为己有的欲望,爱不到就生恨,得到了就生贪欲,所谓欲海难填,永无休止的贪欲也是人间一大苦。所有的欲望、恨、贪等统统是让人不得清净的,都会让人坠入忧恼之苦海,所以佛说“由爱故生忧”。因为爱上某个人,某件事,某种物,你就会恐怖被你所爱的对象有一天不再属于你。而万事万物无不在刹那刹那的变化着,没有一样事物可以永恒不变的存在。故而得到的一定会失去,强烈占有欲——爱,它会让你偿够失去的痛苦。故而佛说“由爱故生怖”。这种由爱而生的种种困苦,楼主可以自己举一反三的去理解。“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句就不用多讲,能远离爱这种情感,当然就不再会有忧跟怖了。这里重点要讲的就是远离爱,这几个字,爱是离不开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那可想而知,这是一种怎样可怕的前景了。故而我们必须学会把爱升华,把这种自私狭义的爱进行净化,也就是修学人要不断的放大胸量,把爱的范围一直扩大,也即在修学过程中要不断去除爱里面那一部份自私占有的欲望,把小爱变成大爱,大爱进一步升华就成博爱。博爱再升华即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到那个时候人就离开了一切的苦难,因为人的爱升华到这个地步的时候,那怕是有人拿刀子刹他,他依然爱他,怜悯他,并会想尽办法帮助他离开那个嗔恨的苦。
2、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译为:如何才能远离这个爱呢?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意为,不要你我他等分得清清楚楚,我相就是我自己嘛,人相就是别人嘛,众生相,就是许许多多的各式各样千差万别的众生嘛,寿者相,即各种众生及事物都有一定的长短之寿。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此人一定没有那种自私占有之欲爱了。他心里所生出的爱是无分别的大慈大悲。这种慈悲既能利益一切,自己却没有了丝毫的苦,就连苦的名字也不存在。
3、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译:世尊,人生有八种苦,一是生苦、二是老苦、三是病苦、四是死苦、五是行苦、六是爱别离苦、七是求不得苦、八是怨憎会苦。这八苦里面其它诸苦,自己可以理解,第五的行苦我说一下。行即变化之意,任何事任何物,都不可能停在某个时空,很适意,我想停在这一刻,那是不可能的,称之为行苦。“如何无我无相”,即如何才能让自己进入这种无任何分别的境界呢?“无欲无求,”无任何欲望,无任何希求之心,实际上无欲望就自然无希求心生出。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译:佛说,爱别离,怨憎会,这些东西,等到一个人寿终的时候,你最爱某人、某事或某物,它都已不再属于你,恨也一样,活着的时候如何的纷纷扰扰,死后什么也没有,最伟大的人跟最下贱的下场都 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真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什么?恨什么?求什么?还不是南柯一梦,也即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4、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译:世人所造作的种种善业、恶业、无记业,到底会有怎么样后果呢?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译: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一切的苦乐境界,都是自己的心所造作的,这里所指的心,是生灭意识心。换句话说,既然是自己造作的,也即命运撑控在自己手里。
5、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这是修行人自他不二的一种境界,坐亦禅,行亦禅,风吹草动,鸟语花香,无非佛法,只是我们凡夫愚蠢,硬要在平等法中生自他想。春来花自香,秋至叶飘零,意即春暖花开,秋风落叶,等等都是自自然然的,用不着你为之喜怒,感叹,我们的一念觉性没有这些东西,天塌地陷无关于清净自性,人如果修行到这种程度,当然是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6、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译:有造作,就一定有形相,有相就一定能扰乱人的心,到底是如何扰乱人心呢?
7、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上文说了,如是因得如是果,当然就命由己造,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身语意造作时的每一个动点,也即身语意每一个动点都不让它造作出恶业,哪来的恶报呢?相由心生,一切的变化相,都是由这颗刹那变化的生灭意识心所造作出来,世间万物皆是意识心变化出来的。关于这点唯识学讲得很精辟。我建议你看看慧律法师讲的《唯识简介》。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这句的意思是如果自心如如不动万物不关如何变化,我自巍然不动。也即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心不跳。跟上文的“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有异典同工之妙。
我建议您看一看当今佛教大德慧律法师的佛学讲座,他能给人智慧,让人觉悟。我听后启发很大,所以我想对您也一样会有很大的好处。您可以在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的讲堂,网址:http://www.wenshu.org.tw/),报佛恩网站(网址:http://www.fa-in.org/film/hl/chinese.htm) 下载到慧律法师所有的讲座的低画质影片(rm格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05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你想摆脱爱情实际上就是追求爱情。况且你以为剃个头,念个经就能永恒?心中的烦恼放不下,到死都还是痛苦的,遑论在禅定中永恒。说句不好听的,这样轻松的说出来什么禅定啊、永恒啊云云,是会招来不少人的愤怒的。其实摆脱爱情、享受爱情都好,只要你觉得好的就是好的。重要的取决于你自己。

如果你会过,短暂的生命也是永恒。
第2个回答  2008-02-05
为什么人总为纠缠不清的爱情困扰,留下曾经的痴男怨女独自哀怜。是否摆脱了爱情就是好的呢?

不好.如果男女之间没有爱,那么家庭必然会破裂!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没有爱,人类将无法传承!
所以爱是很重要的东西.
所谓痴男怨女独自哀怜,是痴不是爱!

选择皈依我佛在禅定中永恒,还是选择在爱情的甜蜜温馨中度过短暂的生命?
这不是你能选择的,尘缘.
第3个回答  2008-02-05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
无性亦无生
第4个回答  2008-02-05
佛因为有爱所以不灭!人因为有爱所以鲜活!
第5个回答  2008-02-05
生命是基于复制来获得进化和永恒的。生命基于物质,复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当今科学界并没有留意到这一点。生命太多受制于物质的“我要复制”这一基本属性。只要我得到复制,我就会奖励你,包括漫妙的爱情体验、性交的快感。如果我得不到食物供给我就制造饥饿感警告你:再不寻找到食物,你也将走向灭亡。复制的这种看不到头无限死循环,使佛家感到被利用而消沉自闭,甚至拒绝参与循环而禁性,所以佛家自认高,也确实是高。高就高在他跟自然规律斗。复制使庄子感到“无涯“。使道家感到“有道”。所以你觉得被利用了。那些爱情,性,饥饿感全是为了看不到头的复制目的而服务,你也可以出家。但是佛家的错误在于他看不到复制是具有进化性质的复制,虽然很小。甚至没有。但是人在上亿物种中之所以成为人。说明我们还是识时务的,否则其它物种成人。我们可能还在碗柜做小强呢。

懂佛的谁能解释
译:佛说,爱别离,怨憎会,这些东西,等到一个人寿终的时候,你最爱某人、某事或某物,它都已不再属于你,恨也一样,活着的时候如何的纷纷扰扰,死后什么也没有,最伟大的人跟最下贱的下场都 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真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什么?恨什么?求什么?还不是南柯一梦,也即满...

懂佛学的人来讨论下
公元前5世纪,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翻达多离家修行,7年后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5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

杀人的问题,懂佛的或谁帮我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1、执行枪决的执行者,在佛教里面也是要接受一定的果报的。只是,因为仅仅是执行者,并不是有意去杀害对方,所以,受到的果报较小。佛教讲的是发心。基本上,利他的,就是善的,利己的,就是恶的。杀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不但无过失,而且有很大的功德。这跟世间的法律有些不同。复制了一个案例...

懂佛同修进来回答?
嗯,出家的确是更困难,有很多在家居士所谓的修行生活太舒适了。 这对通往解脱之道是一个障碍。 如果说在家学佛能体会苦,出家人就是苦10倍,那些在森林修行的禅修者的生活就是苦100倍了。佛陀时代,在比丘的群体之中还是有人像大迦叶这样坚持头陀行的人,而佛陀也给于很大的鼓励以及勉励。这点在阿...

请懂佛教的朋友来给我解释一下,做恶的人,不做忏悔,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
请懂佛教的朋友来给我解释一下,做恶的人,不做忏悔,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可以吗,不太合适。释迦佛亲讲“五戒”“十善”,先看“五戒”“十善”咋讲的:居士五戒详解戒是有所不应为;律是有所应当为。 佛、法

懂佛学的人来议论一下
有些病,佛教可以治,我有亲身体会。这些病通常是医院无法解决的,甚至无法给予解释的怪病。常规的病痛,如感冒等,佛教就管不了,因为这是身体的病,不是其他原因。佛教的对疾病的分类有三种,一种是身体上的病,比如感冒什么的;一种是冤亲债主讨债,很多精神不正常的人属于此范畴;还有就是业力所致...

懂佛的有缘人进
天下的人尽管受苦受难,大多数是度不动的,你去度他,他回答你“那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呀”,所以只好由他去继续“意思意思”。。度人也是要你情我愿的,如果众生不急解脱,那菩萨也不急着度他,成熟需要时间和过程,众生苦到头了自然会一意求解脱,那时再去救助往往事半功倍。

有些懂佛的人说话可不好听怎么面对这种人
你说了,他只是懂佛,也就是有那么点知识而已。你可以考虑一个问题,一个人懂很多,但是坑蒙拐骗偷,另一个人什么都不懂,但是人很好,非常善良,你说如果佛选其中一个去极乐世界,你认为会选谁?佛家的果位可不是以谁知道的多少为标准的,是以人心为标准。唯一划定境界的标准就是内心善良的程度。...

真正懂佛的请进:太上老君,胡三太师,长佛大祖先。。。
佛教中称颂的“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许下宏愿称颂他的名号在死后他都收到自己的极乐世界。这就是为什么佛教徒念阿弥陀佛。太上老君是老子三清之一,黄二爷又称黄大仙,请神上身一般都请黄二爷。胡三太师是保家仙,护一方平安。你说的问题都和佛无关,想要神通劝你广种福田,半仙虽然厉害...

懂佛学的人进
你可以把前面那段佛经抄录下来拿给老人看,如果不识字,可以为她解释。问问她要不要遵行佛的说法?这种心理,是因为相信了外道的邪说:看病人带来晦气。根本不是佛教的说法。佛教反过来,要怜悯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得到利益。再者,如果老人修念佛法门,问问她:如果有居士往生,愿不愿意去助念?将来老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