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雅可比·亨利克·范霍夫,荷兰化学家,他关于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的假说,不仅能够解释旋光异构现象,而且还能解释诸如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顺甲基丁烯二酸和反甲基丁烯二酸等另一类非旋光异构现象。
分子的空间结构假说的诞生,立刻在整个化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有识之上看到了新假说的深刻含义,纷纷称赞范霍夫这一创举。
从1877年之后,范霍夫开始注意研究化学动力学和化学亲合力问题。1884年,他出版了《化学动力学研究》一书。书中他不仅阐明了反应速度等化学动力学问题,而且还专门论述了化学平衡理论和以自由能为基础的亲合力理论。
这本书首先着重讨论了化学反应速度及其变化规律。他创造性地把反应速度分为单分子、双分子和多分子反应三种不同类型来研究。其次,范霍夫对于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即可逆反应)采用了化学平衡的观点来研究。他首倡以双箭头符号来表明化学平衡的动态特性。
最后,他还给化学亲合力下了明确的定义,并对它进行了研究。在物理化学领域中,范霍夫重点研究的另一个课题是稀溶液的渗透压及有关规律。他做了许多关于溶液渗透压的实验,提出了一个能普遍适用的渗透压公式。
PV=iRT i>1
式中P是溶液的渗透压,V是其体积;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溶液的绝对温度。
范霍夫还证明,对许多物质来说:i值均为1,即渗透压关系式为PV=RT。同时,他还对此式的应用以及i不等于的体系(电解质溶液)进行了大量研究。范霍夫从化学动力学开始,进而广泛地研究了热力学,特别是有关稀溶液的渗透压问题。
他把化学动力学、热力学和物理测定统一起来,建立了物理化学的基础。正如范霍夫在创建立体化学时的遭遇一样,物理化学的诞生也遇到了不少挫折。
瑞典有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名叫斯特万·阿累尼乌斯。他根据自己对溶液导电性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溶液的电离假说。但这一新理论的出现立即遭到国内不少学者的强烈反对。为了寻求理解与支持,阿累尼乌斯把自己的论文寄给范霍夫请求诣正。
想不到身处异国的范霍夫一口气读完了论文后,不仅马上领会了阿累尼乌斯的基本观点,并且由此受到了极大启迪。他的脑子豁然开朗:电离作用!对,电离作用!这正是电解质溶液i>=1的原因。范霍夫认为,如果溶液中的电解质确实分解为离子,那么溶液中的粒子数就会增多。
同样地,如果是由于粒子撞击半透膜隔层而引起的渗透压力,则很容易理解测量压力为什么会高于计算压力值。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并写信告诉了阿累尼乌斯,表示完全赞同电离学说。
范霍夫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的文章在斯德哥尔摩发表后,引起了德国科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的极大兴趣。几个月后,他专程来到阿姆斯特丹,同范霍夫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他俩一致认为阿累尼乌斯的电离学说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
奥斯特瓦尔德对范霍夫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新理论的开端,它将会成为研究溶液特性的基础。而您本人的研究,将会证实和发展这个理论。”他还倡议道:“事业需要大家更紧密地进行合作,把一切力量都联合起来。”
当他得知阿累尼乌斯已决定要来阿姆斯特丹同范霍夫一起进行实验,随后还要去里加拜访他时,非常高兴。
1887年8月初,他们共同创办的《物理化学杂志》第一期在莱比锡问世。这标志着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一物理化学的诞生。范霍夫同阿累尼乌斯、奥斯特瓦尔德的友谊与协作,使他们突破了国界和学科的局限,共同为新学科的创立奠基、为新兴的基本理论的确立进行了顽强的战斗。
固此,他们被誉为“物理化学的三剑客”。
范霍夫毕生从事有机立体化学与物理化学的广泛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1901年12月10日,他来到斯德哥尔摩,“在瑞典科学院举行的隆重的授奖仪式上,发表了演讲,他着重讲到了关于溶液的理论方面的科学成就。
诺贝尔化学奖是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设立的原始四大奖项之一,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至2018年,共颁奖110次,有180人获奖,化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58岁。
2018年:弗朗西斯·阿诺德(美)、乔治·史密斯(美)和格雷戈里·温特利(英)用遗传变异和选择,开发出人类所需蛋白质。
2017年:约阿希姆·弗兰克(瑞士),理查德·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很高的分辨率确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结构。
2016年:让-皮埃尔·索维奇(法)、J·弗雷泽·斯托达特(英)和伯纳德·L·费林加(荷)三位科学家因“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获奖。
2015年10月7日,瑞典斯德哥尔摩,托马斯·林达尔、保罗·莫德里奇和阿齐兹·桑贾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
2014年:埃里克·贝齐格(美)、威廉·莫纳(美)、斯特凡·黑尔(德),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做出贡献。
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美)、迈克尔·莱维特(英/美)、阿里耶·瓦谢勒(美/以色列),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做出贡献。
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美)、布莱恩·克比尔卡(美),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奖。
2011年: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因发现准晶体获奖。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铃木章(日),发明新的连接碳原子的方法。
2009年:万卡特拉曼·拉玛克里斯南(英)、托马斯·斯泰茨(美)、阿达·约纳什(以色列),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贡献。
2008年:下村修(日)、马丁·查尔菲(美)、钱永健(美),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7年:格哈德·埃特尔(德),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贡献。
2006年:罗杰·科恩伯格(美)以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获奖。
2005年:罗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罗克(美)和伊夫·肖万(法)以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获奖。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欧文·罗斯(美)发现了泛素调解的蛋白质降解。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凭借对细胞膜中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的研究获奖。
2002年: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约翰·贝内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以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得奖。
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野依良治(日)凭借手性催化还原反应,巴里·夏普莱斯(美)凭借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获奖。
2000年:艾伦·黑格(美)、艾伦·麦克迪尔米德(美/新西兰)、白川英树(日)因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获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9887.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其基本情况.?
范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 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1902年 E.费歇尔(Emil Fischer,1852—1919) 德国人,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1903年 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 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1904年 威...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其基本情况。
范霍夫毕生从事有机立体化学与物理化学的广泛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1901年12月10日,他来到斯德哥尔摩,“在瑞典科学院举行的隆重的授奖仪式上,发表了演讲,他着重讲到了关于溶液的理论方面的科学成就。
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化学家有哪些?
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拉姆赛;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道夫·冯·贝耶尔;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亨利·莫瓦桑;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爱德华·毕希纳 由于发 现无细胞发酵,于1907年荣获诺贝尔化学 奖,被誉为”农民出身的天才化学家”;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卢瑟福;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诺贝尔化学奖历年得主是?
诺贝尔化学奖历年得主是:2002年美国约翰贝内特芬恩,日本田中耕一,瑞士库尔特维特里希。2003年美国彼得阿格雷,美国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罗德里克麦金农。2004年以色列阿龙切哈诺沃,以色列阿夫拉姆赫什科,美国欧文罗斯 。2005年法国伊夫肖万,美国罗伯特格拉布,美国理查德施罗克 2006年美国 罗杰科恩伯格 。2007年德...
问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瓦尔特.科恩(Walter Kohn),美国人,因他提出密度函数理论,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早在1964-1965年瓦尔特.科恩就提出:一个量子力学体系的能量仅由其电子密度所决定,这个量比薛定谔方程中复杂的波函数更容易处理得多。他同时还提供一种方法来建立方程,从其解可以得到体系的电子密度和能量,这种方法称为密度泛函理论,已经在...
诺贝尔化学奖都有谁获得?
历届(1901年-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具体如下: 1901年,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1902年,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德国人(1852–1919) 1903年,阿列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1905...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05。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 德国人(1835–1917)1906。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人(1852–1907)1907。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 德国人(1860–1917)1908。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国人(1871–1937)1909。威廉·奥斯持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 德国人(1853–...
简述近三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及主要成就
约翰·古迪纳夫,1922年7月25日在美国出生 ,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系教授、固体物理学家,是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明人,锂离子电池的奠基人之一。2019年10月9日,约翰·古迪纳夫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年97岁的约翰·古迪纳夫也成为获奖时年龄最长的诺贝尔奖得主。2、...
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届获奖者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2002年,美国约翰·贝内特·芬恩,日本田中耕一,瑞士库尔特·维特里希。 2003年,美国彼得·阿格雷,美国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罗德里克·麦金农。 2004年, 以色列阿龙·切哈诺沃,以色列阿夫拉姆·赫什科,美国欧文·罗斯 。 2005年,法国伊夫·肖万,美国罗伯特·格拉布,美国理查德·施罗克 2006年,美国...
求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生平(尽量多几个人)
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