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早就懂得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人们敬畏自然,爱护大自然,善待大自然。从西周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的《伐崇令》说:“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勿赦。”违者要受到严厉惩罚。
春秋时期,齐国规定山林水泽按时封禁和开放。《管子·地数》载:“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中也记载,当时制定了春夏秋冬的禁令。禁令规定在生物繁育时期,不准砍伐山中树木,不准在泽中割草烧灰,不准用网具捕捉鸟兽,不准用网下水捕鱼等等。
秦代有了一些较为详尽的涉及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在《秦律十八种》中有一部《田律》,其中规定: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河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做肥料,不准采取刚发芽的植物,或捉幼虫、鸟卵和幼鸟,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阱和网罟,到七月解除禁令。《田律》中保护的对象包括树木、植被、水道、鸟兽、鱼鳖等,并对捕杀、采集的时间和方法也做了具体规定;对违反规定者还明确了如何甄别情况进行处理的办法。可以说,《田律》是我国最早的生态环境保护法。
汉代制定了有专门的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法令。据《汉书·宣帝纪》载,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夏六月,诏曰:‘前年夏,神爵集雍。今春,五色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通过这条法令可以看出,当时对于大批迁徙的五色鸟,不准坏鸟巢、掏鸟蛋,甚至飞石打鸟,规定得十分明确,便于执行。也可以说,这条法令是我国最早的保护鸟类的法令。
唐代于开元二年(714年)七月下了《禁珠玉锦绣敕》。对一些奇装异服采取措施,能染色的,“听染为皂”,无益于时的,“并焚与殿前,用绝竞争”。而对于违者“决杖一百,受雇工匠,降一等科之。两京及诸州旧有官织锦坊悉停”。从此采捕百色鸟兽之风渐息。
宋代宋太祖于建隆二年(961年)下达了《禁采捕诏》。这个禁令是禁止在鸟兽鱼虫的繁殖、生长期采捕的,不仅要求明确,而且最大的特色是法令的延续性,强调此令固定下来,每年都要重申发布予以执行。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又颁布了《二月至九月禁捕诏》,其中规定“禁民二月至九月,无得捕猎及敕竿挟弹,探巢摘卵”,并要求“州县吏严饬里胥伺察擒捕,重置其罪,仍令州县于要害处粉壁,揭诏书示之”。
要求基层官吏主动抓捕违禁者,并写在墙上扩大宣传,影响民众,自觉保护野生动物。徐松《宋会要辑稿》载,到了南宋高宗时期,他仍然记得这一诏令,他说:“比得太宗皇帝尹京日、禁断春夏捕雏卵等榜文,训饬丁宁,唯恐不至。”、“今付三省可申严法禁行。”可见一条法令,被延续了200多年,表明了大宋的野保决心和力度。后来大宋王朝还出台了禁捕青蛙、禁食重点保护鸟兽、禁止以鸟羽、兽皮为服饰等法令。
明朝时期,《明史·食货志》载:“明初,上供简省。郡县供香米、人参、葡萄酒,太祖以为劳民,却之。仁宗初,光禄卿井泉奏,岁例遣正官往南京采玉面狸,帝斥之曰:‘小人不达政大体。朕方下诏,尽罢不急之务以息民,岂以口腹细故,失大信耶!’”玉面狸是当时供皇宫馔食用的一种野生动物。玉面狸在当时也属珍稀野生动物,如果皇帝带头食用,会带动全社会的跟风!明仁宗皇帝这一斥不知救了多少玉面狸的性命。还有记载,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多次放生野生虎、猫、鹰、山猴、鸽等,并禁止各属国进献珍禽异兽。
清代皇帝也有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等的诏书与禁令。顺治皇帝听说广东采珠之风甚盛,危及了百姓,顺治四年(1647年)冬十月下令禁止;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一年(1712年)五月,免去向皇宫供鹰的指标。《清实录》记载了雍正皇帝禁用象牙制品的事情:雍正看到各地特别是广东进贡到宫里的象牙制品日盛,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于滥杀大象而取得的象牙,颇有感慨,于是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四月谕旨大学士等:“朕与一切器具,但取朴素实用,不尚华丽工巧,屡降谕旨甚明。
从前广东曾进象牙席,朕甚不取,以为不过偶然之进献,未降谕旨切戒,今者献者日多,大非朕意。夫以象牙编织为器,或如团扇之类,具体尚小。今制为座席。则取材甚多,倍费人工,开奢靡之端矣。等传谕广东督抚,若广东工匠为此,则禁其勿得再制。若从海洋而来,从此屏弃勿买,则制造之风,自然止息矣。”这道谕旨表达了雍正对野生动物的仁爱之心,同时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禁止象牙制品的禁令。
保护野生动物不单单只有现代人,古人有哪些措施?
古代保护动物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颁布了一些法律条文,在西周和汉代的时候统就明确规定了,不允许对一些还非常幼小的动物进行打猎,同时在雍正年间有过这样的规定,那就是不允许私自售卖象牙这些珍贵物品。因此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加大了对动物的一种保护力度,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在古代的时候,统治者对于这...
在古代杀老虎有罪的吗?现在呢?
在古代杀老虎无罪;现在杀老虎犯罪。古代虎多为患,打虎有功。因此水浒中武松打虎千古美名传。现在老虎是国家保护动物,杀老虎是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对其保护措施作出相关规定。非该法律条文许可情况下,不能...
野生动物保护法 老虎
在古代,没有人知道要保护老虎,而且那时,人们还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但是现在就不同了,现在野生动物在逐渐减少,而我们现在科技发达,可以用麻醉抢把老虎麻醉。以前就没有麻醉枪,如果不把老虎打死,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所以,我认为武松称得上是英雄。(仅供参考,谢谢合作)中国现代广东省中山市三乡...
中国有没有动物保护法
真正称得上被“保护”的只有野生动物,但是即使是受到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也十分有限。受到国家和地方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的动物品种只是我国所有动物品种数的十分之一。关于动物保护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并没有形成社会共识。现在最迫切的不是对立法的推进,而是对动物保护观念的普及,从思想上引导民众去善待动物。...
...认为武松打虎是不爱护野生动物的,因此武松称不上英雄。
当然是错误的观点。因为在武松生活的宋代,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一说,而且老虎是吃人的,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就是害虫,所以武松打死老虎是为民除害,理所当然是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对于不爱护野生动物一说,举个例子吧:现在老鼠是四害之一,可以随便打,也应该除之,但保不定以后老鼠数量减少,成为...
古代有谁作古保护自然的事?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明,它得以延绵不绝,表明古人在适应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方面是做得很出色的。充分体现了古人生存方面的智慧。本文旨在对我国古代自然保护的特点、产生的背景和持续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考察。一.我国古代自然保护的主要内涵和特点根据先秦的历史文献,我国出现自然保护的思想和由此...
在环境保护方面,古代人的环保观念有多高呢?
古代环保法 我们现在双十一一直叫的剁手,在殷商时期是真的存在的,不过原因不是因为购买欲,而是因为随手乱扔垃圾。除此之外,古代的环保法还有对山川河流的规定,例如在物资丰富的地方设置保护栏,禁止有人乱砍乱伐。汉朝时又增加野生动物保护法,宣布春夏的时候不能去捕鸟跟摸鸟蛋,甚至连青蛙都不能轻易...
为什么说现在是中国野生老虎保护的最好时代?
纵观中国人虎关系的历史,现在确实是中国野生老虎保护的最好时代。在古代社会,野生虎不需要保护,因为在人虎相争的局面下,人类往往是输家。因此打死老虎的武松才会是英雄。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与虎对于生存空间的拉锯战中,人类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老虎栖息地越来越小,越来越碎片化。尤其是20世纪...
古代一些猎人为什么可以吃野生动物而不被病毒传染呢?
现代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有些人吃不到高档的野味,只能对那些躲在深山老林中的蝙蝠、耗子下嘴了。而蝙蝠、老鼠这样的野生动物恰好处在食物链的中下端,像老虎这样的高等食肉动物不吃它们,也许就是成千上万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呢。04 环境 古代没有化学,到处是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曾经的绿水青山经过数...
古代为何不能杀牛?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味道的原因吧。杀狗吃肉不会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造成什么不利影响,法律自然不会进行要求,历史上少见的禁止杀狗是因为属狗的宋徽宗胡闹,同类型的还有属猪的明武宗禁止杀猪,都很短暂,而且极大地影响到了民间生活,这两种主要肉类不能吃,百姓都吃素不成?古代对于牛的保护跟今天对野生动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