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的始末?

求详情,谢谢。

1、秦汉始期,皇帝下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位,此时相权是服务与王权,称为“三公九卿制”,皇权是至高无上的
2、唐朝开始,皇权逐渐加强,皇帝下设“三省六部制”,这是由三公九卿制进一步发展而来,此时,相权进一步独立,相互牵制相互制衡。在服务皇权的同时,也防止了相权独大的现象。在唐代的中枢机构中,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是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明朝时期,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废除宰相制后,相权被分于六部,国柄则集于皇帝一身。明成祖时,在洪武年间设立殿阁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内阁。阁臣权力虽比宰相权力小得多。
4、清朝时期,雍正设立军机处,把国家大权直接归于手中,这是皇权独大的登封之举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5
仅供参考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

  从宰相制度的兴废看,其起源甚早,而且复杂多变。其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

  黄帝至西周时期为萌芽期。在史书中,这一时期已有宰相名称如“相”、“百揆”、“宰”的记载。这些职位实际已有辅助君王处理政务的职责,但尚未作为正式官称,所以也还谈不上建立宰相制度。西周是典型的分封制国家,天子分封他的宗族成员后,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天子只管辖王畿地区,诸侯国对天子没有交税的义务,中央的财政开支靠王畿地区提供,诸侯国只是上贡,交一些土特产品;再就是军事义务,遇有战争,天子可以借用诸侯国的军队,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关系。在西周以前那种政治形态下,不可能产生宰相制度,所谓国家实际上是大家族,天子就是大家族的首领,身边只需要少量家族重要成员和近亲帮助处理事务即可,真正核心的行政运转体系在卿大夫那里,具体权力是在家臣手中,家臣是处理家族事务的总管。虽然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形态下,不需要也不可能产生一个很系统的中央管理体系,更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宰相制度,但行政权力的萌芽和后来的中央政府的萌芽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的家臣制度。
第2个回答  2012-06-15
始于秦朝,终于明朝洪武。
第3个回答  2012-06-15
秦始皇开始的赵高,,算不算??反正明朝废相之后就没了,明清阉臣当道
第4个回答  2012-06-15
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始终是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条主线,它们共同构成了帝国的制度结构。其中皇权专制主义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影响并制约着官僚政治的发展变迁。从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来看,专制主义的性质和官僚帝国的制度逻辑共同决定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宰相的废除标志着皇权与相权之争接近尾声。然而,明朝废除宰相打破了官僚帝制的平衡,违背了官僚帝制社会的内在逻辑。这种官僚政治的畸变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农业文明变得更加低效率与凝滞,始终不能孕育出新的生产力。在面对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冲击时,中华帝国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可以看下面的链接,文库里的,可以直接下载的http://wenku.baidu.com/view/c809a867783e0912a2162a26.html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的始末?
1、秦汉始期,皇帝下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位,此时相权是服务与王权,称为“三公九卿制”,皇权是至高无上的 2、唐朝开始,皇权逐渐加强,皇帝下设“三省六部制”,这是由三公九卿制进一步发展而来,此时,相权进一步独立,相互牵制相互制衡。在服务皇权的同时,也防止了相权独大的现象。在唐代的中枢机构...

论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王权与相权之争
从秦朝开始,王权与相权就开始了斗争。秦始皇设三公,丞相权力很大。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汉承秦制,宰相权力仍很大。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了内外朝,并设了多个宰相,使相权分化。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门下省的长官都相当于宰相,相权进一步分化了。宋朝有参知政事,分化了相权。明太祖朱元璋费宰相...

皇权和相权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皇权和相权的争斗,准确的说,是在汉武帝年间开始的。因为武帝年幼时,窦太后家的外戚们长期把持朝政,刘彻迫不得已选用自家亲戚担任丞相,以对抗祖母。 所以,他是利用相权,对抗外戚。可是他的“亲戚丞相”们,在位时间越久,就变得愈发嚣张。 2. 无奈之举,揭开夺权序幕 秦朝建立的时间太过短暂,而汉朝初立又有陈平这样...

从秦始皇到明太祖,至关重要的相权是如何被皇权终结的?
中国封建历史自秦朝统一天下,建立皇帝制度之后,君主集权专制便开始了他的发展历程,贯穿两千多年直至清朝覆灭,而在秦朝至明初时期,相权也在中国封建政治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相权在此期间是怎样由出现到结束的呢?相权,即丞相的权力,丞相:封建时期的一种官职名称,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辅助皇帝...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演变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相为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所以相权只比皇权低一点,如果统治者弱,那么相权则会威胁到皇权,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及其原因
- 创立期:春秋至秦朝,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促进了宰相制度的形成。- 鼎盛期:汉初至武帝时期,相权的膨胀威胁到皇权,导致宰相制度的调整。- 调整期:魏晋至宋朝,宰相制度经历了进一步的调整。- 衰落期:元朝至清朝末期,宰相制度逐渐衰落。4. 皇权的发展:- 唐宋之前,可称为皇帝相对独裁时期,贵族...

历史相权与皇权。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至明朝废除丞相,使皇权完全战胜相权。至清朝雍正设置军机处,皇权空前加强至顶峰。这是大趋势。但,元朝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三省为一省,相权有所加强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秦朝就存在,只不过在汉朝开始削弱

中国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史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

唐朝皇权与相权的变化的形成原因
1、初期政治制度演变:唐朝建立初期,秉承了隋朝的政治制度,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相权较为弱化。由于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相权逐渐得到恢复和加强。2、政治权力的分散:唐朝中期以后,帝国逐渐扩大,政权地方化的倾向增强。皇权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对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的疏忽,相权得以重新崛起,负责管理和...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在哪个朝代彻底解决的呀?
理论上讲,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从形式上消失,可事实上,明朝有内阁大学士,相当于丞相,而清朝雍正后设军机大臣,又有丞相性质。可以说相权始终伴随君权于整个封建社会,是一对不可更改又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按人教中学历史课本观点,好像到明朝这一矛盾已解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