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问题用具体例子比较好解决一点。数理逻辑中运用的是实质蕴涵,这种蕴涵只关注前后件的真假与整个条件命题的真假的关系。
等效的表述方式:
若p则q 等效于 非(p且非q)。
用0表示假命题,用1表示真命题,“若p则q”其实是p小于等于q的意思。
p为真,等于1,“p小于等于q",q只能也为1。
p为假,等于0,“p小于等于q",q为1或0都可以。
这个例子还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有空,就和你约会,等效于我绝不可能有时间也不和你约会。之所以定义“若p则q”很方便,其实与它的名字有关,它叫“蕴含”,从名字可以看出,这个表达式隐含着序性。前件为假,后件必为真。因为前提已经失真,后件无论真假都要认为结果为真,否则蕴含推导不能成型。也就是说前件已经违反了原提议,那样的话无论后件如何回答都不能说"错",汉语意思上可以这样理解,因为高考题目本身出错,所以无论选择哪一个不能扣分。
逻辑学中,这个例子只需要关注真假,不需要关心具体内容,把内容抽取出来而进行一般地形式化处理,可以更方便人们进行推理,凡是遇到这种直陈条件句都可以做这样的处理。也正是由于只关心真假,导致了所谓的“实质蕴涵悖论”,又称“实质蕴涵怪论”。
首先我想说两点,那就是经典逻辑中的实质蕴涵的演算规则由以下两点支持:
其次,我们都知道数理逻辑中运用的是实质蕴涵,这种蕴涵只在外延上考虑前件与后件的关系,即只关注前后件的真假与整个条件命题的真假的关系。举个栗子,如果A,那么B,你只需要单独考虑A是真的么,B是真的么,就可以得出条件命题的真值。A与B之间的关系纯粹是偶然的。
作为对比,可以来考察一下联结蕴涵,其定义为:一个条件命题,当它的后件的矛盾命题与它的前件不相容时就是真的。你会发现在这种蕴涵的定义下,仅仅考虑A、B的真值是无法推出条件命题的真值的,你必须考虑的是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这里其实就已经涉及到了模态逻辑,定义中的“不相容”可以理解为“不可能”。
所以关键在于你如何定义蕴涵关系。实质蕴涵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它确实是最简单、最经济的一种定义方式。
下面我给一个生活中的例子,首先给出一个假设:只要你赢了,我就给你100块钱。此命题在什么时候为假,只有在你赢了,我没给钱的时候为假。而,当你赢了,我又给你钱的时候为真,或者当你输了的时候,无论给不给你钱都为真。因为给的假设前提只规定了你赢的情况,而没有规定输的情况,所以如果你输的话,我给不给你钱,假设都为真。因此这个结论在逻辑学中是完全成立的。
逻辑学中,前提为假而命题为真的推论如何解释?
理解这种定义的关键在于承认逻辑的严格性。在逻辑学中,命题的真假由其内部逻辑关系决定,而与外部事实无关。因此,即使在数学或常识看来,某些命题显得荒谬,但从逻辑上分析,它们的真值是可确定的。这种定义虽然可能初学时令人困惑,但它是逻辑学严谨性的体现,有助于构建更坚实的逻辑推理体系。
逻辑学中,前提为假而命题为真的推论如何解释?
前件为假,后件必为真。因为前提已经失真,后件无论真假都要认为结果为真,否则蕴含推导不能成型。也就是说前件已经违反了原提议,那样的话无论后件如何回答都不能说"错",汉语意思上可以这样理解,因为高考题目本身出错,所以无论选择哪一个不能扣分。逻辑学中,这个例子只需要关注真假,不需要关心...
...为什么前件为假,后件为真,命题为真。比如 你不努力,你会成功_百 ...
可以这样理解,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就是要举出一个反例,即满足条件不满足结论的例子。如果前件是假命题,永远没有满足条件的例子,所以永远没有反例,因此命题是真命题
逻辑学中。为什么前件为假,后件无论真假,命题都为真?请举例说明
也就是说,有了前件,必定有后件,无前件,后件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个命题都是真的。
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区别是什么
理解真命题与假命题的关键在于其逻辑结构,即所谓的 "如果...那么..."。真命题指的是当前提条件成立时,必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反之,若前提成立但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即为假命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结论并非全面满足前提条件,即使结论成立,这样的命题同样被视为假命题。在逻辑学中,通过不同变换...
法律逻辑学问题
所谓推理就是根据已知为真的命题遵循一定逻辑程序推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 根据思维进程的不同,推理大致可分为三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推理还可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两种。 三、思维形式结构知识的实际应用 应用思维形式结构的知识,能够辨别各种具体思维形式的异同。 试题中有一类“结构比较型”题目...
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定义是什么呀?
真命题(true statement)是一种逻辑学术语。一般的,在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真值只能取两个值:真或假。真对应判断正确,假对应判断错误。任何命题的真值都是唯一的,称真值为真的命题为真命题。真命题就是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
解读《简单的逻辑学》3、论证和非逻辑的思维(完)
三段论:推理的依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事实命题,价值命题。中项不周延。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质。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4、 非逻辑学的根源 怀疑论 逃避性不可知论 盲目乐观主义 眼界狭窄 情...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真假判断的规则是什么?
深入解析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中的关键链接 在逻辑学的世界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两个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它的形式通常表达为 "如果 A,则 B",这里的 A 被称为前件,B 被称为后件。它的真假判断规则是这样的:当 A 为真且 B 为假时,整个命题的真假性为假,因为 A 的...
为什么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真一个假,整个题干就是真的呢?答对加分
还有一种解释说:因为很明显a真b假的时候,“如果a那么b”为假,而逻辑中规定除了确定为假的,其他的就为真。这个也是站不住脚的。不确定张三及不及格,张三就是及格了?把这个问题归结为“逻辑中就是这么规定的”也是解释不了的强词夺理。中公教育专家提醒:我们不应该在学到矛盾命题或真假值判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