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为蜀汉的大将,他和杨仪有何恩怨?

如题所述

魏延因为不听从杨仪的命令断后,而与杨仪产生矛盾。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

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命令,都鸟兽散了。

只有魏延与其儿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诛灭魏延三族。

扩展资料: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

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

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

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1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故,立即发生了其部下两个文武大员杨仪与魏延争权讧斗的事件。魏延在跟随刘备攻取益州、汉中时,屡立战功,受到刘备赏识。刘备称汉中王后,将返成都,要物色一员重将以镇汉川,众人以为张飞素有骁勇之名,又和刘备关系密切,必然会被选中;张飞也以心自许。可是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全军都很惊讶!
后来诸葛亮北伐时,曾令魏延别领一军,大破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次年,延又与高翔、吴班大破司马懿亲自率领的军队,获甲首三千级,迫使懿还保营,说明延确实是很能打仗的。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仍以魏延为先锋,在亮大营前十里驻扎。延既勇猛,又善抚养士卒,可是性情高傲,同僚对他都很容让,只有丞相长史杨仪不买他的帐,魏延对此十分恼火,有时持刀威胁杨仪,使仪“泣涕横集”。杨仪颇有才干,善于筹算粮饷,既敏捷、又准确,但秉性狭傲,不能容人。诸葛亮对两人的文武才干颇为器重,不忍有所偏废。
杨、魏不和之事,连孙权都知道。孙权早就预料,若一朝无诸葛亮,杨、魏二人必为祸乱。诸葛亮临死前,也预料及此,特地同杨仪、费祎、姜维等商定身后退军节度事,“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死,杨仪等准备按亮成规,诸营相次退军。魏延听说大为恼怒,趁杨仪等尚未动身时,自己率军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上表指控对方叛逆。魏延行至南谷口,返身与杨仪等军交战。仪令王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说:“丞相刚死,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不肯为之卖命,皆四散奔走。延独自携子数人亡奔汉中,被马岱追及斩首。杨仪竟“夷延三族”。
由上可知,魏延虽很能打仗,但骄傲过分;杨仪虽很有才干,但狷狭太甚,二人都没有当辅政大臣的条件。
第2个回答  2019-09-21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故,立即发生了其部下两个文武大员杨仪与魏延争权讧斗的事件。魏延在跟随刘备攻取益州、汉中时,屡立战功,受到刘备赏识。刘备称汉中王后,将返成都,要物色一员重将以镇汉川,众人以为张飞素有骁勇之名,又和刘备关系密切,必然会被选中;张飞也以心自许。可是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全军都很惊讶!
后来诸葛亮北伐时,曾令魏延别领一军,大破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次年,延又与高翔、吴班大破司马懿亲自率领的军队,获甲首三千级,迫使懿还保营,说明延确实是很能打仗的。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仍以魏延为先锋,在亮大营前十里驻扎。延既勇猛,又善抚养士卒,可是性情高傲,同僚对他都很容让,只有丞相长史杨仪不买他的帐,魏延对此十分恼火,有时持刀威胁杨仪,使仪“泣涕横集”。杨仪颇有才干,善于筹算粮饷,既敏捷、又准确,但秉性狭傲,不能容人。诸葛亮对两人的文武才干颇为器重,不忍有所偏废。
杨、魏不和之事,连孙权都知道。孙权早就预料,若一朝无诸葛亮,杨、魏二人必为祸乱。诸葛亮临死前,也预料及此,特地同杨仪、费祎、姜维等商定身后退军节度事,“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死,杨仪等准备按亮成规,诸营相次退军。魏延听说大为恼怒,趁杨仪等尚未动身时,自己率军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上表指控对方叛逆。魏延行至南谷口,返身与杨仪等军交战。仪令王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说:“丞相刚死,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不肯为之卖命,皆四散奔走。延独自携子数人亡奔汉中,被马岱追及斩首。杨仪竟“夷延三族”。
由上可知,魏延虽很能打仗,但骄傲过分;杨仪虽很有才干,但狷狭太甚,二人都没有当辅政大臣的条件。
第3个回答  2019-12-08
魏延性格孤僻和同僚关系本来就不好,诸葛亮死后应该是魏延最大但是杨仪认为他是诸葛亮的轻信应该继承诸葛亮的位置两人就产生了矛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22
杨仪不让魏延,魏延又特别居功自傲,跋扈,目中无人!魏延这么嚣张主要是得到汉中王刘备的器重。刘备死后,那两人矛盾就突出了

魏延和杨仪有何恩怨
魏延因为不听从杨仪的命令断后,而与杨仪产生矛盾。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

历史上魏延与杨仪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有何恩怨
三分真”,以至魏延留下了个“脑后生反骨”的恶名。实际上,魏延对蜀汉始终忠心耿耿,而且深受刘备信任和重用,其之所以不遵诸葛亮遗命而与杨仪互相攻杀,更多是由于自身的性格缺陷,以及与杨仪的旧怨所致,而并非是想要谋反。

杨仪和魏延什么矛盾
诸葛亮生前,魏延就恃公自傲,看不上别的人,只是很多人都会让着他,但杨仪并不这样想,只要和魏延一见面,两个人就会骂来骂去,根本不服气对方。在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就发生了很严重的内部混乱,在很多事情上由于魏延因为和丞相的参军杨仪的想法不一样,经过一些商量以后没有结果,结成更深的私人...

杨仪和魏延的关系?
由上可知,魏延虽很能打仗,但骄傲过分;杨仪虽很有才干,但狷狭太甚,二人都没有当辅政大臣的条件。

魏延为什么会遭人污蔑?还被灭了三族!
魏延与杨仪的矛盾由来已久。杨仪本是诸葛亮从荆州带来的,他能说会道,被诸葛亮逐步提拔为秘书长,就不免常以诸葛亮的名义对诸将发号施令。魏延自恃功高,从来不买他的账,两人之间多次发生冲突,积怨甚深。魏延自认为是蜀汉的老臣宿将,对后辈盛气凌人,丝毫不懂人际关系的重要,谁知这就成了他的...

三国真实历史中,蜀国杨仪与魏延的矛盾到底是因何而起的?
杨仪早年因个人才干出众而被刘备选为尚书,但他却和自己的直接上司尚书令刘巴搞不好关系,无法开展工作,最后只得外放遥领闲职虚职弘农(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北部)太守。魏延死后,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首级,破口大骂:“庸奴!复能作恶不?”如此行径,可见杨仪还是个小人。据此可以粗略判断,魏延和杨仪...

杨仪杨仪与魏延
在北伐的战场上,杨仪和魏延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彼此如同水火不容。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杨仪获得了军事大权,他不仅设计并指派马岱追杀了魏延,还夷灭了魏延的家族,此举让杨仪自以为功勋卓著,认为自己应该取代诸葛亮执掌蜀汉的权力。然而,他的野心并未得到满足,这股不满的情绪逐渐在杨仪的...

魏延与杨仪是如何交恶的呢?
魏延死后,按照当时蜀汉的排名,杨仪能力最强,资历也比较深,应该是接诸葛亮的班。但是诸葛亮认为杨仪眼光太过狭窄,不能容人,生前就定下让蒋琬继任他的位置。杨仪不服,经常骂骂咧咧,甚至说自己如果在诸葛亮死的时候带兵投靠魏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所谓祸从口出,杨仪被免官为庶人,仍然不消停...

魏延谋反千古奇冤!三国第一冤案的历史真相
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命大将魏延为前锋,亲统大军出祁山北伐曹魏。同年8月,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病死,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死后,蜀汉在撤军时发生内讧,长史杨仪以魏延谋反为由,派人将其斩杀,并诛灭魏延三族。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更是被刻画为一个天生反骨、反复无常的小人形象。

魏延为刘备守汉中10年,忠心耿耿,最后为何落得满门被灭悲惨命运?
魏延的死,其实和为刘备立了多少战功无关,他被灭三族,是杨仪干的,这件事主要还是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所引起。以下从小说《三国演义》中分析。诚然,魏延很有能力,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的时候,也离不开魏延的帮助,然而人无完人,魏延为人勇猛,作战方式很有一手,但性格却不够圆滑,十分孤傲,得罪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