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06-17
心病还须心药医。过分强调个人感受的人容易死执。一般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放不下自己看到的,认定自己感受的是唯一真实。在他的境界里面,他的逻辑与一般正常人是不同的,从平等性来看,我们不可以认定他是不正常,否则你进入不了他的心,无法进行下一步工作。因为他的倾听能力非常低下,所以得比跟正常人花更加多的耐心细心与精力物力,甚至于可以说,你能让他变成正常人了,你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了。虽然很难,但不是不可以做的。一定要搞清楚他死执的是什么?是感情?是生活不如意?还是理想失意?
不管怎么样的死执都不离一个基点,就是放不下自我感受。我们做什么其实都是为了背后自心的安然无挂,而在心境表层是表现为感受欣乐痛烦,表情上面表现为喜怒哀乐,行为上面却或从众或孤独或不定。自我感受的人就在行为上面死执,将一些事情与自己的情感受强行相关联,而又经常矛盾不断觉得事情多且乱【如物是心喜,物非心喜,物是心悲,物非心悲,其实物是非与心喜悲不相关】,没有办法定一个标准,自己又要定。如果没有深入细致观察他,没法发现他存在着从心的底层一直到表面现象的一系列轨迹及偏差的地方。在表面行为上否定他,是不可能让他回归正常的,不相应且产生对立的缘故,在行为上,以谁为标准?在每个人的境界,大家的味道是不同的,所以是平等的。
所以要从他的心结出发。让他知道【自己所做一切无非是为自己的心安,以他现在的行为可以安心,未来的行为也可以安心,因为自己安心的缘故,所以考虑一下亲朋好友的安心,是最美的行为】,亲人们的无比关爱,就是把他当自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言语上,尽量以随顺,夸赞,发现优点的方式让他思考,树立他的信心与爱心。
另外这些也要家人的自我珍重,也就是,就事论事,情感上的爱化作在行动上的实施,未来不是悲观失望的,伤心只是一种爱,为他做一些实事,却是幸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节外生枝式的伤心掉泪于事无补。多一点从自我解结到解他人的结这样的方向着手,才是真正积极的。
至于慈善机构的联系可以去政府部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