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80年代小说现象
80年代文学在走过一段路程之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80年代的文学主题,作家的基本构成,文学的接受和流通方式等等,在主要的方面仍在延续,但也出现了新的因素。这种“变化”,可以理解为文学创作和理论的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五六十年代中国左翼文学的“话题”的范围,创作的风貌脱离了较为单一的模式,艺术...
80 小说 整体特征是什么?
而来自中国互联网用户年龄统计表则显示,30岁以下占70%,24岁以下则高达53%,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国真正的网络时代正全面来临。 互联网对80后文学的崛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为重要的表现便是实现了"零进入门槛"[7]。"零进入门槛"包括五个方面: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
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80年代受到普遍认可的小说观念则是,特定地域的风情民俗和人的日常生活,是艺术美感滋生的丰厚土壤,并有可能使对个体命运与对社会、对民族历史的深刻表现融为一体。 2、复杂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判断。 比起“伤痕”“反思”来小说来,带有“寻根”特征的小说,在思想倾向和价值估断上,显然表现得复杂而暧昧。倡导“寻根...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小说创作出现了哪些潮流?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小说创作出现了一些潮流,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同认识,小说家们在创作题材与艺术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比较重要的有发生于中期的“文学寻根”和20世纪80年代末的“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等。
20世纪80年代,我国作家高晓声的创作情况如何?
高晓声是20世纪80年代的重要作家。“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1984年成为高晓声小说创作的旺盛时期,每一年都有一本小说集出版。此后,作品渐少。在20世纪80年代初,高晓声小说以表现当代农民的命运著称,《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等,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品。人物的生活道路与...
20世纪80年代,小说创作的题材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小说观念、小说创作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小说创作的“农业题材”、“工业题材”等概念逐渐被废弃不用,“市井小说”、“都市小说”、“乡土小说”、“乡情小说”等反映普通群众实际生活的小说替代了这些反映一个特定时期的小说。
什么是80后的文学现象
《山花》杂志于2005年9月刊发刘永涛的《疼痛的青春——“80后”文学的崛起与现状》对此进行了探讨。 笔者虽然对“80后”这个概念并非十分认同,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概念来替换,因为“80后”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还不具备一种文学写作的特点或文学流派的倾向,只能先用这样一种年龄和年代的概念来概括。“80后”的崛起,...
80年代中篇小说发展情况
70年代末80年代初应时而盛至今不衰的中篇小说,其主要特征是:以充沛的时代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密切关注,展示了多彩的生活画卷 和凝重的人生图景;以独特的创作个性的充分呈现,显示了风格各异、别具神采的叙事魅力;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尝试,大大激发了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促进、...
80年代后当代小说评论
知青小说,如张贤亮的《绿化树》《习惯死亡》等,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和》梁晓声的作品,或者王朔的《我是你爸爸》\/<过把瘾就死》等 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和》好写,优美自然,和谐
80 年代小说:寻根小说、知青小说
80年代小说:寻根与知青的文学探索一、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影响 在1983年前后,文学界寻求新突破的道路上遇到瓶颈,一些先锋作家目光转向民族文化,以现代意识为笔触,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层底蕴。莫言、韩少功、王安忆等代表性作家,如莫言的《红高粱》,通过他们的作品,探寻文学与文化的交汇点,为文学寻找到坚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