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社会心理

如题所述

1、核心价值观念:在两极之间寻求兼顾
在具有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如集体与个人、奉献与索取、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当今社会心理表现出在两极之间寻求兼顾的态势。只强调集体的利益,而忽视个人的合理利益,曾是过去一个时期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由于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其利益动机也呈现增强之势。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矛盾时”,近三成(29.8%)的人选择了“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57.7%的人选择了“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可见,在个体取向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增强之势的同时,集体取向的价值观念仍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与肯定。
2、金钱观念:逐渐彰显现代特征
一些实证调查结果表明:近些年来人们不仅不再忌讳谈金钱,而且还能进一步正视金钱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一种进步。更为可贵的是,在肯定金钱应有作用的同时,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将金钱的作用夸大化和偏颇化。对于金钱的态度,尽管在不同的人群中、尤其是在收入状况不同的群体中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当今社会成员的主流部分对金钱所持有的态度,表现出了一种鲜明的现代、理性特征和现代社会所要求具有的健康心态。
3、婚恋家庭观念:更加开放、宽容与理性
有调查显示,人们在隐私观念、婚前财产公证以及对离婚的看法和处理婚姻关系等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特征。他们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甚至认为夫妻之间也应当适当保留隐私。对这一问题,表示赞成和比较赞成的人高达80%以上,明确表示反对的只有8%。婚前财产公证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现象也得到一些人的理智地接纳。七成以上的青年人认为“婚前财产公证对夫妻双方都有好处”。而且,合理生育这一非常重要的现代婚育观念在农民群体中也正在鲜明地形成并日益得到巩固。
4、道德心理:新质与问题的交织
在这个道德更新与重建的时代,一些传统道德规范在当今青年一代身上依然普遍存在,最典型的是孝敬父母仍是绝大多数青年人所遵从的行为准则。另一典型方面是,节俭观念仍然得到较大比例的青年所认同。应该说,当今的道德观念中的确隐含某种矛盾与张力,难免存在某些空白或无序,而道德新质的生长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地从道德转型论来正视道德的新质与道德问题。
5、消费心理:面对富裕时代的最初挑战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意识也逐渐增强,从而引起了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方式正在由节俭型转向享受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消费心理中也呈现出某些畸形特征,比如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都是最鲜明的表现形式。
迈进富裕起来的时代,我们必须谨防某些“富裕病态”的发生。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整个社会还不富裕,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还有差距,城乡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构一种理性、健康的现代消费观。
6、生活满意度:感受国家强于感受个人
从现实来看,在一个维度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生活满意度的普遍提高,是整个国家发展成就在人们主观层面上的一种直接呈现。而在另一个维度上,人们对国家发展的满意度比他们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更高。换言之,人们对国家经济、科技、教育、体育等发展的宏观方面的评价比较高,但具体涉及到自己生活方面满意度就略显偏低。调查显示,不同群体的生活水平都比原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人们对生活质量期望提高的速度似乎呈现出一种更加快的增长态势。因此,这就可能隐含着两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一是,由于实际存在的差距会使获利较少的社会群体在进行比较时产生相对剥夺感;二是,不同社会群体在特定方面的需求上升速度超过了社会相关方面供给能力的增长速度。
2、社会心理嬗变中的突出问题
1、困惑成为转型期社会心理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10多年以来,社会心理呈现出日益开放状态,其重要标志就是:标准多元化了。过去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大多是单维的、非此即彼式的。而现在人们看待事物时更多地呈现出以下态势:第一,更趋向于强调事物的客观性、多样性;第二,标准的多维性导致了人们心态的宽容性。人与人之间进行理解或沟通的途径或渠道无形中增多和扩大了。
总的看来,心理上的困惑一方面是由于转型期特有的规范缺失。旧的标准或规范有的已经失效,但新的一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心无所依;另一个原因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困境。所以,消除新的不确定性,是我们新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2、正视社会分化与期待社会公正
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分化现象的出现。在当前的社会心理中,一方面,人们一般能够正视社会分化,将其看作社会变迁的具体形式之一;另一方面,人们又期待着对与社会公正有关的问题尽快而有效地解决。
应该说,如果理性地、历史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分化现象的话,那么,一定时期内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差距加大是有其一定规律性的。关键性问题在于,社会要建立并完善能够体现社会公正原则的制度化体系。目前,以收入差异为主要表现的利益差异现象的凸显,使贯彻社会公正原则成为保持社会和谐和提高社会凝聚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3、呼唤崭新交往时空中的诚信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并逐渐成为制度创新和有关立法的新生长点。诚信固然首先是一种心理机制,但在本质层面上则是一种社会状态。在现代社会里,高速率社会流动以及交往空间的不断扩大,使人们越来越多地面对着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际关系,更多地需要诚信来加以巩固和扩展。尽管作为一种法治社会,现代社会增加了更多的法律契约关系,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有效互动的最重要心理机制的诚信,仍然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3、未来的社会心理新质
从已经表现出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的总体态势来看:一种从传统取向向现代取向的演变正在成为日渐明显的趋势,这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方向是一致的,也将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深入。
中国社会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的积累效应和未来可预见的目标实现在强有力地吸引着人们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有序化、协调化、和谐化,同时也通过社会成员自身的不断探索、尝试,一种更具合理性的、健全的价值观念体系及其所促进的社会心态将会逐渐形成。合理的、未来取向的社会心理世界的建构原则应该是:基于实际的理想主义和正视问题的乐观主义。
在未来一个时期,社会心理将可能呈现出的主要态势是:一个维度上,进一步的理性化,但在理性化的同时,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将会有所增强;而另一个维度上,在心态呈现出更加开放态势的同时,对问题的预见性也会进一步提高。因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人们对于问题的心理承受力无疑已增强了,对改革进程也不再持一种盲目的乐观态度,问题意识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素养。人们在心理上不仅能够发展地看待事物,而且能够从更多的参照系出发,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正逐渐地纳入到我们的参照系当中,人们开始有了世界意识,表现出一种未来取向。未来取向的社会心理新质包括这样一些主要内容:更注重人性完善,如责任心培养、诚信教育、同情心与爱心激发,人与人的相互关爱;同时呈现出许多全球化的特征,如风险意识、环保意识、公共服务意识、珍爱生命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等。这种社会心理世界将更加趋于符合时代理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面子”是中国人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爱面子是人之天性
“面子”时常支配和调节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作为一个推销员,要想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就要充分考虑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在推销产品时注意给顾客留“面子”,尊重顾客的意见。顾客的意见无论是对是错,是深刻还是幼稚,推销员都不能表现出轻视的样子,你也不能语气生硬地对顾客说:“你错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懂”,“你没搞懂我说的意思我是说……”这些说法明显地抬高了自己,贬低了顾客,会挫伤顾客的自尊心。顾客心里不高兴了,你说的话再有道理,对方也不会听进去,那么这样一来,你的推销也就没必要进行下去了,就算继续下去,也不可能得到顾客的认同,你的产品也是不可能推销出去的。

根据美国有关专家对几千名推销员的研究,优秀推销员所遇到的顾客严重反对的机会只是其他人的十分之一。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就在于这些优秀推销员往往能选择恰当的时机对顾客的异议提供满意的答复,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懂得给顾客留面子。
有一位年轻女士在某国有商场购买的金首饰戴了一个星期便出现层灰蒙蒙的雾。一气之下,该顾客跑到商店要求退货,并大吵大闹:国有商场也卖劣质金首饰,坑人!”然而,负责销售这款首饰的推销员面对她突如其来的发火,并没有生气,而是采取“以善为本”的策略。始终面带微笑不与这位正在火头上的顾客“接火”,待她的火气渐消时才和颜悦色地询问详情:“请问您在哪儿工作?”“我在化学试剂厂工作。”“您上班时戴首饰吗?”“当然戴首饰!”推销员马上明白了,就亲切地告诉那位年轻女士:“现在我可以帮你恢复原状,以后上班时最好不要戴首饰,在试剂厂容易受到化学试剂的腐蚀。”然后,他就点燃酒精灯为顾客烘烤首饰,使之恢复了原状。这位年轻的女士临别时不好意思地道歉:“真是不好意思,刚才是我太性急,还没搞清楚就……”推销员说:“没关系,您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有一次,约翰先生由于对方送货太迟,而向推销员大发脾气:“你这时候才送货来,还想收钱?我的老主顾都因为买不到你们的货而着急,到其他地方去了。你们使我亏了不少钱,知不知道?”这位聪明的推销员一看对方发火,就立即向对方道歉:“约翰先生是我们的错,我们的货送得太慢了,真对不起。别人因买不到我们的货而着急,就说明我们的货在您这里卖的很好。难怪您会不高兴,换成我也会发火,我很了解您现在的心情。
他说完这几句话后,就发现约翰先生不是那么生气了。然后,才问对方:到底送慢了多久?损失了多少钱?等到对方怒气消失,脸色转晴后,他再请对方想一想,以前送货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耽误过时间。约翰先生仔细想了一下,发觉对方每次都按时送货,只是这一次迟延,因此对于刚才发那么大的火,开始感到有点不好意思。这时候,那位聪明的推销员才向他说明:这一次货送得慢,是因为制造商赶不出货,所以批发商才送慢了。不过,这次是很特殊的,以后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了。

由于对方的态度诚恳,而且过失也不全在对方,所以,约翰先生也就不再生气了,这场冲突也就荡然无存了。这位推销员面对顾客的责问,没有直接解释原因,而是先说其他的话让顾客消火,给了顾客思考的空间,才避免了一场冲突。注意适当地给顾客台阶下,避免顾客尴尬、进退两难。可以说,给每个顾客留面子,是一条不可多得的推销员的生财之道。
让客户感到他自己是赢家
推销的最高境界是买卖双方能够取得双赢。就像两个人分享一个苹果,怎样才能做到双方都满意呢?方法就是:一个人切苹果,另一个人优先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获得一种优先权,而且最终的果实也容易让双方感到公平。

不幸的是,类似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经常发生,而且有时候由于利益的明显对立,讨价还价的结果只能让双方都觉得自己是输家。如果能让双方都觉得自己是赢家,那就必然需要一方具备高超的说话能力。销售大师、说话高手罗杰·道森说过:“推销大师往往能使客户感觉到自己是赢家,占了很大的便宜,而糟糕的推销员会让客户感觉到了大亏,成了输家。
确实如此。让客户感觉到自己是赢家,占了大便宜,这才是推销员高超能力的表现。在使对方感到自己是赢家的同时,你当然也是赢家,因为对方给了你订单,而且还很可能会一直为你带来订单。让客户从你的服务中获得快乐,客户就会给你订单,这是一个很显的道理。然而遗憾的是,有些推销员总是在推销中时刻不忘表现自己的高明,只有当客户生气地转身离开时,才会去懊悔。

让客户在你面前感觉他是一个赢家吧,当你让客户觉得占了大便宜,他就会不断地用订单来回馈你。
每一位从事推销事业的人,要想更容易地征服摧客户,不断地提升业绩,就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研究客户的心理,多和客户进行情感交流,以达到心灵沟通,让客户觉得你不是在向他推销,而是在关心他、为他着想,为他提供方便。让客户从你那里获得快乐吧,这样你不但能轻松赢得订单,还能获得无数的朋友
第2个回答  2020-10-24
目录

前言

第0章 今天你买盐了吗

第1章 明天会怎样
第2章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3章 人之初
第4章 霸王的大陆
第5章 三个假设
第6章 走出丛林
第7章 感恩节
第8章 写在最后
参考书目

前言

本文力图探讨产生一些国内典型的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有些陋习的极端表现方式进而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损坏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逐渐发展为常态,最终被默认为一种潜规则,对整个社会将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对这些现象的列举,抱怨甚至声讨一直有很多,但是鲜有分析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如果能够找到一些产生这些现象或者说驱动国人行为的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对解决问题会有些帮助。文章不长,不能面面俱到,只能讨论一些作者认为比较根本的原因。有些观点可能只是前人论点的复述,有些可能比较偏激,失之公允,还有些可能会有很大的争议,文末提出的解决方案则失之简单与理想化。希望在引起争议甚至争吵之后能够找出一些改变陋习的办法。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有自己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想要解决问题则只能靠我们自己,任何借助外力的方法,最终只会对我们国家和民众造成更大的伤害,这是本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第0章 今天你买盐了吗

“老唐,听说了吗,日本那个什么核电站炸了,吓死宝宝了。”“嗷,你说福岛啊,那个不是爆炸,是泄露。再说那是在日本,你有什么好怕的。”“怎么不怕,那个放射线很厉害的,要死很多人的。”“死也是日本人,你离福岛那么远,跟你有半毛钱关系。”“你这个人怎么一点常识也没有,那是放射线好不好,随风就飘到中国来了。吸进去就算现在没事,将来也会生癌的。不行,我要快点去买点盐。”“这个。。。为什么要买盐?”“不懂了吧,盐能防止放射病。”“等一下,等一下,敲到妈蛋,盐怎么能防止辐射病?”“我跟你讲,你这人就是没文化,平时不读书,不看报,完全没办法和你交流。”“这个真不懂,哪本书,哪个理论,哪个实验这么说的?”“这还要书,还要理论,隔壁老王都跟我老婆说了好几遍了,对门的张木匠也告诉我儿子了,还有菜场的张阿姨,收废品的老毛,都这么说的。他们都已经买了很多回来,我也要去买。”“这个。。。不是别人说的都是对的,你要自己想想有没有道理。”“行了,行了,就你有道理,别人都没道理,好了吧。我知道了,你不让我买,是因为去的晚了,就买不到了。你就想不让别人买,自己可以想买多少买多少!你这人怎么这么卑鄙,我算是看透你了。”“我家里有盐,不需要去买。再说超市那么多盐,多一个人,少一个人,不至于这么快就卖光了。”“还拖着我不让我买,你就是这么卑鄙下流。我偏要去买,还要把超市的盐都买光,就不让你买。”

“老梁,说去买盐,你怎么买了一卡车回来,要这么多干嘛?”“怎么样,后悔了吧,妒忌了吧,想买也买不到了吧!”“这个。。。我家的盐够吃好几个月了,真不需要盐。再说你买这么多无碘盐干嘛?谣言不是说碘盐里的碘才有这个作用吗?”“什么谣言,这是科学,科学,懂不懂。没文化真可怕,有没有碘无所谓,是盐就行。“”那也不用这么多吧,够腌10吨猪肉了。“”大爷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你管。我看你就是现在买不到了,后悔了。这样,等会儿要盐来找我,我们是兄弟,我也不多要你,只要超市的价钱翻倍就给你。”

“老梁,才买了一个礼拜,你怎么又把盐搬上车了,要运去哪里?”“隔壁老王又对我老婆说了,吃盐对这放射病没用。我老婆要我再去退掉。”“不是早就跟你说没用了吗。” “那你当初怎么没拉住我,反而看着我去买。”“我拉你会有用吗?”“你不试试怎么知道。我知道了,你这个人还是卑鄙,就想在旁边看我的笑话,现在又跳出来说风凉话,好显示你多有学问。我买这么多盐都是你害的,你应该赔给我。”“这个,你还是快点去退吧,去晚了超市要关门了。”

“早,老梁,你怎么又把盐拉回来了,不是去退了吗?”“超市太不讲理了,他们不让我退。说当初是我自己要买的,又不是他们骗我买的,也没有加价卖给我,还劝我不要买这么多,我自己硬要扫货,他们完全没做错,不能退。还说这是食品,食品出门,概不退换,所有商店都是这个规矩。你说他们怎么这么不讲理,从他们那里买的,当然要退给他们。我就在他们那里闹了一个晚上,不让我退,我就堵他们的门,不让他们做生意,也不让他们关门,不让他们睡觉。刚才他们把警察叫来了,我只好先把盐拉回来。不行,我现在马上要去市城府拉横幅,控诉他们这种奸商,一点诚信也没有,没有商业道德,还要控诉警察收他们的黑钱。” “这个。。。好像超市也没说错吧。”“什么,你居然站在他们一边。嗷,我知道了,那个超市就是你开的吧。一天到晚就想着怎么骗我们这种淳朴的老百姓的钱。我告诉你,我已经忍了你很久了,今天忍无可忍了,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看我怎么弄死你。”

一幕荒诞剧由此终于演变成了一出暴力剧,而类似的剧情每天都在神州大地上演。是什么让国人万事只会从众,不会独立判断。一有风吹草动,不论事件真相,只信谣言,不管谣言本身有多不合理。行动上则是一拥而上,唯恐人后。处理手段充满了暴力,无论是言语上的还是肢体上的,一言不合即拳脚相向,即便至人伤残,死亡,也觉得是对方犯错在先,自己的所作所为理所应当,就差正义的奥特曼上身了。整个社会也因此充满了戾气。所有这些只是当代中国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吗?还是人族,哦,说错了,还是人类普遍都有的现象,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吗?换句话说,是人都一样吗?这些行为心理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第1章 明天会怎样

纵观中国历史,有争议的夏代不论,从商代至今,绝大多数时期我们的国家都是一个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社会。商代是奴隶制社会,等级最为鲜明,不必多言。自周以后,中国都是以礼仪为治国的根本。这个礼仪可不是现代的文明礼貌,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前礼部地位也不是现在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可比,那可是真正的部级衙门,国之柱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与对外战争同等地位的祭祀就归礼部管。小至一家一户,大至一族一国,祭祀都是头等大事,稍微差了一点,都会引起满天神佛或者自家祖先的不满,以致家不为家,国之不国,那是万万不可的。为了要保证祭祀的礼制规范一丝不苟,就需要礼部出马,确保仪式的每个细节都照章进行,至于是否真实有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也影响到国人万事讲究形式为先。

除了祭祀外,礼部还管理着整个国家的等级制度。我们现在的什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合当众便溺,乱穿马路,这种小儿科的事情,礼部从来都是不管滴,也不屑于管。它要管的是国家大事,是所有人的一举一动,衣食住行都必须遵守等级规范,不得逾矩一步。你家围墙造得比皇帝家还高,那还了得,简直是想谋反,灭你满门。你今天想装一把那什么,穿了鲜艳的黄色,搞的像个大黄蜂一样出门撩妹,分明又想谋反,灭你满门。最近你的股票连拉50个涨停板,钱多的没地方用,出门不想环保步行了,非要搞个八台大轿坐一坐,一到街上,就被礼部下属的城管拦下,直接拉到衙门口,一顿暴打,打你个屁股开花,再游街示众。

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一方面束缚了整个社会的活力,以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只是在低层次上不断的循环往复。但是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份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严苛的规定,不得越雷池一步,它同时也给人带来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在这种社会里,个人不需要为自己的将来、命运太过操心,因为一切都已经被安排好了,只要你按部就班,遵守各种明的暗的规则,也没有什么天灾人祸,那么你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总是有的。同时你在整个社会中所属的阶层也是一成不变的,甚至你的子孙后代,如果不是祖坟冒青烟,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层的话,他们的命运也是既定的,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他们将来的生活状态。当每个人的未来都是被设定好的时候,虽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是贫乏的,但是在心理上则是安定的,因为当一切都是透明的时候,就不会有对未知的忧虑。一个超级稳固的社会造就了民众超级稳固的心态。

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一夜之间这一切都被打破了(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当今国际社会的必要性,不在此讨论),之前的各种设定都被系统重设了。这个社会不再是一成不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也不再是被规定的了,未来的生活再也不是可预期的了,万事都要靠自己去规划去争取。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会对未来造成重大的影响,突然之间人生、未来都变成完全不可测了。

此时社会安排被个人奋斗所取代,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竞争,再也不是按剧本角色扮演了。当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由自己独立决定,并承担相应的后果,个人就是自由的。尽管这种自由催生了从个人到社会巨大的解放和飞速的进步,它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巨大的精神压力。在摆脱了以往社会固化的同时,从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确定感也消失了。以前的精神支柱被摧毁了,而新的支柱则尚未建立起来,因为一切都来得太快了。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几百年的历程,我们短短几十年就走过来了。这段短时间的积累并不足以在同等程度上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于是相互争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在这样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社会,个人身处一个充满敌意的周边世界,独立自主带来的不是自由的喜悦,心灵的满足,而是孤独,惶恐不安,焦虑和恐惧。

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很大程度上缘于个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一旦封闭的世界被打破,个人从巨大的社会组织或者宗族中独立开来,马上感受到的是这个世界对每个人都同等对待,但同时庞大的社会又对每个人都构成威胁,因为每个人对其他人而言都可能是潜在的对手,人际关系于是变得敌对和疏远。一个人是独立自由的,但同时也意味着他/她是孤独的,不受保护的,如同初生的婴儿,在离开母体的那一刻即获得了独立的生命,但也必须直面各种生存挑战。这个世界
第3个回答  2020-10-24
面子”是一种中国人典型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面子”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然而,万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扭曲的“面子”心理对个体、对他人、对社会也总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消极影响,树立正确的“面子”心理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四方面分析了“面子”心理,即:1)面子的概念;2)面子背后的心理学知识;3)面子的表现类型及现状;4)面子的影响。

关键词:面子;社会心理;表现;影响

我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一文中指出,“面子、命运和恩典是统治中国的三大女神,而面子比命运、恩典更具有势力”。[1]可见,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当然,也不光中国人爱面子,外国人也是要面子的,只不过这在中国是比较典型的社会现象。这也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人面子心理的关注。笔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对面子心理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一,面子的概念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面子进行了大量的探究,也有很大的成果,但是对面子的概念却仍不能统一、各有侧重,每一种说法都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的观点。

美国华裔心理学家丁托米(Ting-Toomey)采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差异作为理论框架提出的面子磋商模型,认为面子是指在某种关系情境中,个体所声讨的一种积极的社会自我意象。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家布朗和美国哲学家列文森认为面子就是每个人要求他人认可的公众自我心象。这几位学者关于面子内涵的阐述中,都把自我形象作为重要因素。在国内,胡先缙是第一个给面子下定义的人,她认为面子代表在中国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这是在人生经历中步步高升,藉由成功和夸耀而获致的名声,也是藉着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积累起来的声誉。[2]她还将“面”与“脸”联系起来,面子代表因达成社会认可的实质成就而获得的声誉, 是属于社会地位的拥有; “脸”则代表个人在道德规范履行上的名誉。一个人有“面子”不能保证一定有“脸”, 反之亦然。另外,王秩楠, 杨中芳把面子看作是在特定的社会交往中,个人成功地获得其向他人声讨的同时也是他人认为他应该获得的社会正向价值
第4个回答  2020-10-24
中国人的典型社会心理特征与心理咨询本土化

1981年美国心理学家P?希勒斯提出了本土心理学的概念,他认为研究本土民众内心的自我经验,即与本土文化有密切关系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加德纳?墨菲和约瑟夫?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学导刊》中也强调:“西方心理学的大多数问题只有在西方的历史―――西方的、地理的、经济的、军事的和科学的背景―――的范围内才是有意义的问题。”这就提醒我们,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成长过程,心理咨询的理念、方法只考虑到中国的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定型的影响才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人的典型社会心理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它的基础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中国宗法制度。宗法文化产生于商代后期,其后为西周的统治者借鉴并加以改革,使其内容、体系逐渐完善,最终演化成为被后世推崇的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其后,经过历代统治者及其知识分子的不断改造,逐渐渗透到中国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及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奠定了中国人的典型的社会心理特质,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格体现。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在《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一书中,指出了中国人的传统社会心理取向的基本特征:关系取向、权威取向、他人取向、家族取向等。

1.宗法文化构筑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严密的关系网,造就了中国人社会心理发展中独有的价值取向特质。

在宗法家族文化的影响下,不同于西方人价值取向体现的独立的精神,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尤其是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质。中国人很多时候既不是因为个体在群体即家族中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产生认同感,同时也不是个体的完全自觉的选择,而是因为个体处在一个上下尊卑有序的“网”中,迫于这个高低贵贱、男女长幼秩序严密的“网”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归属感,这个“网”即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强调的“差序格局”。可以说个体在“差序格局”这样严密的体系中基本上丧失了平等的地位,有目的的选择权利也被剥夺,更不用说主动地主张自我的权利。而个体的价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权威的压力而被动实现,或是为了避免群体的冷遇和抛弃而选择服从或从众。更关键的是这种心理和行为的选择过程经过长期的积淀、强化与内化,造就了中国人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特质,即明显的关系取向和他人取向的社会心理特征。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潜意识地自觉寻找和依赖这样的“差序格局”

中国典型社会心理
2、正视社会分化与期待社会公正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分化现象的出现。在当前的社会心理中,一方面,人们一般能够正视社会分化,将其看作社会变迁的具体形式之一;另一方面,人们又期待着对与社会公正有关的问题尽快而有效地解决。应该说,如果理性地、历史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分化现象的话,那么,一定时期内不同...

中国典型社会心理
“面子”是中国人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爱面子是人之天性 “面子”时常支配和调节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作为一个推销员,要想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就要充分考虑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在推销产品时注意给顾客留“面子”,尊重顾客的意见。顾客的意见无论是对是错,是深刻还是幼稚,推销员都不能表现出轻...

...体现了中国人的典型心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句话是对还是错?_百度...
回答:这句话说的没错,符合中国的国情,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总是没有错的,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可以有害人的心思,但要对别人有所防备,不能太过于信任,这样总是没有错的。

社会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均贫富的心理,这种心理要求社会财富在社会各基层之间的分配大体一样,整个社会的贫富情况基本相同。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表现了这种社会心理,太平天国起义所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就是一个显著代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也提到了平均地权。在今天贫富二级分化逐渐扩大的社会形式下...

什么叫农民心态
农民心态是指中国传统农 业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守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是农业社 会里典型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作为一种意识,它主要与农民 的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在其他社会阶层和力量中也广泛存在。 所以, 农民意识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 并不等同于小农意识也不只是在农民身上特有...

社会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维特效应”,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就像情绪上的“流感”。媒体对自杀新闻的大肆渲染对于一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具有强大的暗示、诱导性。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4月1日,张国荣自杀事件发生后,媒体的报道连篇累牍、大肆渲染。结果从当天深夜到第二天凌晨9小时内,全香港有6名男女跳楼自杀,其中5人不治,当月香港共...

中国式过马路体现刻板现象-社会心理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一部分原因是“从众心理”在作祟,从而不考虑到交通安全问题。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这一现象,是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一 现象本身体现出从众心理和破窗效应 就“中国式过马路”这个现象本身来说,体现的是“从众心理”,没有独立思考此行为是不是正确...

社恐为何成为年轻人的流行病?
当前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社恐」。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对4000多名18~35岁年轻人调研发现,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症。其中,有52.7%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55.6%的人对自身条件不够自信,38.3%的人将社恐归咎于性格内向。现在的年轻人...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或影视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心里...
现实中就是这样,那些都离不开美女,没有美女就没有人看了。

中国房屋建筑的社会心理特征?
中国的建筑文化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因此在自己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同中国文化具有完全的一致性。中国的建筑也体现了中国文明的特点。李先逵先生认为中国的建筑文化有三大特色。中国建筑文化含有深沉的文化哲理 中国建筑表象了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和中国人的人生观、宇宙观。中国人对建筑本质的认识比国外先进。外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