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800里加急信,究竟能有多快?

如题所述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在古代,快速传递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烽火,也叫烽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一旦最外围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白天就燃烟(燧),夜间就点火(烽),通过肉眼可见的烟气和光亮迅速向四周传递警报。邻台见到后依样操作,很快就能把敌情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缺点是需要建造烽火台,能够使用的地方很有限;而且只能传递简单的信息(敌人来犯),但有多少敌人、谁带队、兵种构成、武器装备等等,全部都不知道。

第二种是飞鸽传书。优点是速度快,鸽子还能携带信函(纸条),传递的信息内容丰富。

缺点是一来训练有素的信鸽不容易获得,二来是古代生态好、法律松,吃鸽子的老鹰和打鸽子的猎人都有不少,容易造成情报丢失甚至泄露。

第三种是邮驿传递。这也是古代最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说白了就是由通讯兵骑着快马去传递信息。这种方式的速度虽然慢一些,但是更加安全,信息量也更大,而且到处都可以使用。

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畅通,古代每隔30里左右就修建一座驿站,有专人打理,为通讯兵服务。驿站有房间,有食物,更重要的是有马匹,可供通讯兵休息、进食和换马。驿站之间的驿路也修得又宽又平整。驿站的日常功能是传递公文,紧急时刻传递军情。


八百里加急快骑

一般来说,传递普通信息或公文,没有时间限制。邮递员可以慢慢赶路,见驿站就吃饭、住宿,顺便接点私活,赚点外快。古代寄信不容易,老百姓花点钱请官府的邮递员顺路带个信,是常有的事儿。

但遇到紧急信息,就有规定时间了。根据紧急程度不同,有日行300里、400里、500里、600里不等,最高日行距离达800里,即俗称“八百里加急”。

因此,“八百里加急”是邮驿传递中最快的一种,相当于是古代的特快专递,一般用于传递特别紧急的军情。一旦使用了“八百里加急”,那就有得受了。

一天跑400公里,相当于时速16.7公里。古人形容千里马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即白天时速约为42公里(夜间时速为33公里)。而一般的马时速约为20公里,不吃不喝也要20小时才能跑完。

但马的耐力其实是有限的,所以执行八百里加急任务的快递员们,都是以最快的速度策马跑到下一个驿站,然后迅速换马再狂奔下一驿站,以此类推。但就算是这样,也往往会把马匹累死。

除了换马和必须的解手之外,快递员们全程不下马休息,吃饭就趁换马的时间赶紧塞两口,或者直接在马背上吃喝。路上如果撞到人,那也是撞死不赔的。

所以,算上换马以及其他必须的时间消耗之后,800里应该就是古代快递员们能够达到的速度极限了。千里马就算有,也是在大内或者王公大臣家的马厩里,是不可能用来送信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3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已算出类拔萃了。在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下,中国已经建设起了非常发达的道路交通网络,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网上购买东西以后,快递有3-5天的时间就能够送达我们的手中,这都得益于我国拥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交通网络。说到这里有不少人都会想到中国古代还有一个“八百里加急”。

所谓“八百里加急”,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由于速度非常快,因此经常用于一些重要文件的传输上。那么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急呢?和现在的快递相比又差多少呢?

我们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这个“八百里加急”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想要真正实现八百里加急就必须在全国各地建设数量足够的驿站。这些驿站会提供更换的马匹以及传信员路上需要的必需品。

每当有八百里加急的信件送到驿站以后,驿站里的传信员拿到信件以后会立即出发,然后到下一个驿站再换一个传信员继续。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将信件送到目的地为止,如果没有驿站单靠一个传信员以及一匹马是根本做不到八百里加急的。

我们要知道古代的时候没有发达的交通网络更没有足够先进的交通工具,当远离京师的地方出现严重的管理问题或者战事的时候,当地官员就会像京师传输一份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告知远在京师的皇帝当前的情况。

这就意味着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必须非常快,如此才能够确保及时解决当前的祸患。而如果这个过程只有一个传信员以及一匹马的话估计还没有跑多久马就累死了。所以说驿站的建设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呢?据相关资料显示,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必须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要是战事或者地方事态紧急的话则需要每天以400里、600里,有时候甚至是800里的速度传递。

举个例子,安禄山造反的时候唐玄宗尚且在华清宫,与安禄山所在的范阳相距3000里,但是这个消息唐玄宗在6天以内就已经知道了,也就是说传信员每天都需要跑500公里以上。可想而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究竟有多快。

不过要是和现在的快递相比的话八百里加急还要差一些,因为这种传输方式如果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会非常受影响。不过虽说如此但是整体上来看它和现在的快递速度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有时候甚至更快一些。

自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起来以后,很多人都会选择在网上购物,一来种类全二来也是因为快捷。不过我们有时候也会遇到快递丢件或者是包裹损坏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小。

第2个回答  2021-01-24
大概只需要一天半就能到。古代有很多驿站,加急的时候每过一个驿站就换一个马匹,中间一直不停歇,甚至经常会累死马。
第3个回答  2021-01-24
当然是非常快的,因为在这个期间是不允许送信的人有什么缓的时间,而且在途中也会累死好几匹马,从这些现象就可以看出来有多快了。
第4个回答  2021-01-23
一般的信件都是每日300里,要是800里加急,应该是每个驿站选最好的马,最快的速度去送信,形容事态紧急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我国古代公文传递靠驿站,一般每隔二十里设一个。一旦公文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三百里,遇紧急情况可达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八百里。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马累了即在沿途驿站换马,确保连续飞跑,在最短时间内送达。所谓的“八百里加急”,表示情况最紧急,速度最快。唐...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啊?
八百里加急最快要两天时间。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六百里加急,八百...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如果要达到日行八百里,属于古代信息传递的极限,需要用最快的马,最好的骑手,每到一站换一次,人的吃喝全在马上。当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送信人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因此,非到万不得已(这当中最多的是边关告急、...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要达到每天800里的速度,是古代信息传递的极限,必须使用最快的马匹和最优秀的骑手,每经过一个驿站就更换一次马匹。这样的高强度骑行往往导致马匹疲惫至极,甚至送信人也会因过度劳累而身体受损。4. 因此,除非是极其紧急的情况(如边疆紧急、大规模叛乱等),否则不会使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信。...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历史上,“八百里加急”快马应该就是最快的速度和时效了。据说,每一个驿丁和马匹最大的奔跑急限都有限,而八百里加急这个速度,多会出现人过多劳累或死亡的情况发生,所以古人难以超越。在古书中,我们也注意有到有“千里马”之说,但真正的千里马,除了《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出现外,还真是鲜为...

古代的“800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古代传递军情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少快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达到 800 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

古代所说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呢?
八百里加急就是最高级别的加急快件,往往都是聚众叛乱或者边疆大事才会使用八百里加急快件,基本上两天就能到达。这个两天其实不到两天,在路上的时间也就1天多。这个速度就是到现在来看,也是非常迅速了。按唐朝的度量衡,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303米,一里是454.2米,800里相当于现在的363.36公里,以...

古代跑死马的八百里加急,你知道有多快吗?
一、古代的800里加急有多快 在古代的时候,800里加急这个词加指的是马,而急指的是信件。也就是说这封信件需要在这块的时间内送到,而且在古代的时候,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了。但是嘛,也不可能日夜不停的奔跑,时间长了也会累,难免会影响到送信的速度。所以在古代每隔20里就会设置一个驿站。...

我们都知道八百里加急,那么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是特别快的,一般八百里加急说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重要的军事机密文件,古代的时候,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交通不便利,但是人们为了更快的把信息传递回去,就采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一般都是每隔二十里设立一个驿站,由一名强壮的士兵骑快马赶路,每到一个驿站便换一匹马,以保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