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阅读题目和答案

如题所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儒家

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本文选定【孟子。告子上】,全

文主旨在于说明道义高于一切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 被任用。田间,田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被选拔。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百里奚举于室 市井,集市 。

故天降大任于世人也 所以。 责任,担子。

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劳其筋骨 使......劳累。

行拂乱其所为 行为。 空乏其身 资财空乏,即贫困。

所以动心忍性 使.......惊动。 使坚韧。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人恒过 犯过失。 困于心 忧困 。 衡于患 同横, 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 作为,奋起。 征于色 征验 ,表现出来。 而后喻 明白,了解。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外面,指国外。 国恒亡 常常。

死于安乐也 安乐享受 。

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里面,指国内; 有法度的臣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弻,

辅弼。

3. 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

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

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

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4. 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

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

列举这些人物

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5. 作者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 ‘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

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6.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

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7. 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 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

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

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

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

9. 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

独句成段,即深化主题,也更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0. 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11. 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其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

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

12. 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

13. 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4.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

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15. 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但你身处逆境时

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回答时语言要生动,并

适当的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

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

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

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8)于斯(9)人也(10),必先苦其心志(11),劳其筋骨(12),饿其体肤(13),空乏(14)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5),所以(16)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8)。人恒过(19),然后能改。困于心(20),衡于虑(21),而后作(22);征于色(23),发于声(24),而后喻(25)。入则无法家拂士(2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7),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8)。”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8)任:责任,使命。
(9)是:这样的。
(10)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11)苦其心志:使他的思想痛苦。心志,思想。
(12)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3)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4)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5)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16)所以:用这些来…… 
(17)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动,惊动,震撼。忍,坚韧。
(18)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曾益:增加。 
(19)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
(20)困于心:内心困苦。困,被难住。于,被。
(21)衡于虑: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2)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3)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色,脸色。 
(24)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5)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26)入则无法家拂(通“弼”)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里面,此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ì),通“弼”,辅佐。 
(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生于忧患:忧患使人谋求生存。死于安乐: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也可以去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1e96b19da5.aspx这里找
第2个回答  2012-09-17
1.作者开头举了六个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2.文章从那两方面论证?
3.文章哪些是正面论证?哪些是从反面论证?有什么作用?
4.孟子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案 1.出生贫贱,经历磨难最终成才。
2.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
3.正面:“人恒过......而后喻”,反面:“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4.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3个回答  2012-01-26
1.作者开头举了六个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2.文章从那两方面论证?
3.文章哪些是正面论证?哪些是从反面论证?有什么作用?
4.孟子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案 1.出生贫贱,经历磨难最终成才。
2.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
3.正面:“人恒过......而后喻”,反面:“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4.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答案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阅读题目和答案
(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生于忧患:忧患使人谋求生存。死于安乐: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也可以去http:\/\/www.gushiwen.org\/Gu...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中文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类别:议论文语种:汉语中文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类别:议论文语种:汉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 孟子 类别 议论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1),胶鬲举于鱼盐之中(2),管夷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优选7篇)
文章探讨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题,通过列举历史人物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和百里奚等人的故事,阐述了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乃至痛苦的磨练。文章指出,人若经常处于困境之中,才能有所作为;国家若无忧患,往往会遭到灭亡。孟子提出,天将降大任于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题及参考译文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管夷吾举于士 士:(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3.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论述是全面的。第②段中,孟子强调,人担“大任”要经历 ① ;第③段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治国安民》阅读理解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优质7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它强调在困难和挑战中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安逸和享乐可能导致的衰败。符合要求:孟子在其著作中提到,舜从田野中崛起,傅说从筑墙的工人中被选拔,胶鬲从盐业中脱颖而出,管夷吾在狱中得到机会,孙叔敖从海中被发掘,百里奚在市场上被发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阅读题目和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本文选定【孟子.告子上】,全 文主旨在于说明道义高于一切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 被任用.田间,田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