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在徐州

如题所述

刘备应公孙瓒之邀去解徐州之围,。“三让徐州”从此拉开了序幕。 在刘备等冲破曹操重围,进入徐州城后,“一让徐州”开始了!徐州牧陶谦听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一表人才,又有匡扶正义之心,爱惜有加,当场让部下取出印绶,坚请刘备引领徐州牧。刘备在当时是“世之凫雄”,汉室宗亲,又有仁慈之心,让徐州给刘备是再恰当不过了!谁也不能不佩服陶谦的眼力,谁也不能怀疑陶谦的诚意,可是事实是刘备坚辞不受。这是为什么?是刘备怀疑陶谦的诚意?这不可能,因为象我这样傻乎乎的人仅仅从字面上都知道陶谦的诚意,刘备这种超人,更不会不明白。刘备不想得到徐州吗?这更说不通,刘备在当时是“世之凫雄”,汉室宗亲,对汉室的衰败一直是痛心疾首,久有复兴汉室、平定天下之心,成就帝王大业之志,并且从参与镇压黄巾军开始就在身体力行。得到一个象徐州这样的地方做为自己实现雄心壮志、成就大业的基地,可以说是刘备日思夜想、求之不得的事情。究其原因,是刘备心里清楚,他寸功未立,更谈不上德高望重,没有任何资本使他可以受之无愧,可以让人心服口服。这种情况下贸然接受会适得其反,作为一个政治家,因此他必须克制内心的欲望,做出违心的选择,当然也是一个高明的选择!在这一次,刘备赢得了众人的第一印象,引起了徐州军民的好感,起码是一个不坏的印象。 刘备提议先礼后兵,礼义不成再厮杀不迟,于是刘备先致信曹操晓以大义,劝其退兵,正好吕布趁虚偷袭曹操当时的老巢兖州,曹操迫不得已选择退兵,送给了刘备一个顺水人情!在徐州解围的庆功宴上,“二让徐州”开始上演,陶谦再次取出徐州牧印绶,力请刘备接受,引领徐州牧重任。刘备此时虽然有退兵之功,也只是小菜一碟,并且里面也很大成份的运气成分,与接受徐州这样的大事也是“不堪重负”!再看看刘备的身份,当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讨伐董卓之时,袁术甚至于不屑于和刘关张同在一个帐下听令,即便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关羽请求出战之时,袁术认为让关羽出战“显得各路诸侯无人”,让人耻笑!袁绍也认为让关羽这样一个“马弓手”出战有失体面。当“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后,张飞跳出来主张乘胜追击,袁术勃然大怒,声称如果让这种人在帐上放肆,不马上逐出大帐,他将退出讨伐董卓的大军,拒绝与刘关张同帐听令。就连在“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中力主“唯才是举”,支持关羽出战华雄,表现不错的曹操,在收到刘备劝其从徐州撤兵,放过陶谦时,曹操也是破口大骂“刘备是个什么东西,也配劝我撤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刘备此时接受徐州也还是有点儿“不堪承受之重”!这一切,作为一个老江湖,一个政治家,刘备比我们更清楚!于是他再次明智地选择坚辞不受。陶谦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刘备驻守徐州制下的小沛,协助保卫徐州,刘备这才勉强答应。“二让徐州”,刘备再赢一场,为自己日后拿到徐州争得了一个重要的砝码,他在众人的印象中已经由不错变为很好,众人对由好感变为敬重佩服。 “三让徐州”发生在陶谦临终前,陶谦感到时日不多,于是召见刘备到病床前,再次恳请刘备接受徐州,这是得到徐州的最后机会,刘备肯定心知肚明,可是刘备这人也真沉得着气,还是表现得不为所动,面对苦求仍然坚辞不受。刘备这可能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徐州无人,没有可以构成威胁的竞争对手,二是时机还不成熟,陶谦部下众将尽管不可能讨厌他,可能也很佩服他,敬重他,但敬重佩服不等于拥护,不等于甘心情愿充分俯首听命。在陶谦近乎绝望的“为徐州百姓”的含泪请求下,众将也情不自禁,一齐跪倒在地,恳请刘备引领徐州。陶谦的临终拜托,“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加上众将心服口服,众望所归,此时时机已经成熟,再推三阻四就是逆天而行,不识抬举了!此时不取,更待何时,这时刘备才半推半就,似乎“很不情愿”地接受了徐州牧的重任。“三让徐州”以刘备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纵观刘备在“三让徐州”中的表现,只能说是远见卓识,总体上是采用一种欲擒故纵的策略,在他看来,想得到徐州,甚至下决心得到徐州,但绝对不能急于求成,时机不到绝不能轻易出手,就是“该出手时再出手”,要得到一个徐州,就要得到一个能牢牢地掌握住的徐州,否则宁可舍弃,也不勉强,拿到不如不拿,一时到手过后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如果说在“一让”、“二让”中刘备不知趣地笑纳徐州,徐州众将是不会心服口服的,陶谦在世时可能还会表面上服从刘备,去世后就很难说了!一旦有变,虽有关张之勇,也是两拳难敌四手,等待他们兄弟的将不免是灭顶之灾!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要太勉强”!即使在关键时刻,机会仅存,刘备也能镇定自若,任你陶谦如何说,我就是不答应,一直到众将表态,军民齐跪哀求,才勉为其难!难怪鲁迅先生在评论《三国演义》时说罗贯中“状刘备之仁近乎伪”,可谓是一针见血!相比之下,《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人物吕布却恰恰相反,在他被曹操击败,投奔刘备见面之时,刘备略加谦让,取出印绶,让与徐州,他竟然大喜过望,伸手欲接,幸亏谋士陈宫在旁,使眼色阻击,他也发现关羽张飞怒目而视,赶紧拒绝。徐州没有拿到,反而让关张对之倍加反感,接着称了刘备一句贤弟,就让张飞借题发挥,要与他“大战三百回合”,最终搞得在徐州寄人篱下也不可能,只好到小沛屈就!刘备最终成就帝王之业,做为鼎立三国之一,吕布却早早在白门楼丧命,从对徐州的取舍之间远见卓识和目光短浅的差距看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29
因为他知道自己守不住
第2个回答  2019-07-29
其一,他恐怕陶谦在试探他,其二,徐州位于南北交界处,四周有曹操、袁术、吕布。刘备不敢要这个烫手的山芋

刘备为什么不要徐州
刘备不要徐州的原因:1、一让徐州,刘备心里清楚,在此之前,他寸功未立,谈不上德高望重,没有资本使他可以对陶谦所让的徐州受之无愧,刘备知道,这时候若贸然接受徐州,那么效果会适得其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必须克制内心的欲望,选择弃小城,顾大局的这样一个高明抉择;2、二让徐州,由于当时...

刘备为何丢了徐州(徐州外部环境复杂)
3、刘备个人的政治策略也有所欠缺。在面对吕布等人的时候,刘备过于信任,并未能有效预见和防范背叛和内乱的可能性。吕布的背叛直接导致了徐州的丧失,刘备未能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手中的资源,也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防御体系来应对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动荡。徐州之战的失败也暴露了刘备在军事战略上的不足。...

三国大时代里面为什么刘备不在徐州
陶谦弥留之际,将徐州托付给刘备,然而陶谦因之前想结交曹操,在曹父路过时赠送钱财并派人护送。护送护卫因贪恋钱财杀死曹父。曹操为父报仇欲屠杀徐州。此时吕布投靠刘备,阴谋夺下徐州。改刘备投靠吕布。曹操出兵后,吕布败,刘备走!

刘备丢掉徐州的原因很复杂,最重要的是与张飞有何关系?
不少人通过丢徐州这件事来贬低刘备,认为他在政治上无能。但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刘备丢掉徐州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张飞有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入住徐州前刘备的力量 刘备在来到徐州之前,隶属于公孙瓒麾下,被其任命为平原相。虽然按照级别,刘备相当...

三国时期刘备是如何丢掉徐州的?原因是什么?
三、刘备自身名望、实力不够 公元194年刘备入主徐州时,不过刚刚三十多岁,而且不是真正的士族出身,只有一个“烂大街”的皇室宗亲身份,还不如他的仁义之名好使。所以虽然糜竺、陈登等人迎刘备入主徐州,首先考虑也是自身宗族的利益。除了名望,刘备自身军事实力也不够,刘备当初来徐州救援陶谦,所带兵力...

刘备坐拥徐州六郡,是怎么被吕布全部打下的?
大家首先确定一点就是,就是徐州之所以丢失并且还是快速的失守,其中核心的原因就是刘备和关羽并不在徐州。刘备、关羽作为集团军的主要智囊人物却被曹操设计调离了徐州,并且在攻击袁术的途中,从而导致了无法及时的救援徐州,这点来说就是刘备的谋略不足。因为集团军的整体战略布局出现了漏洞,才会引发了后续...

刘备为什么不在徐州
这不可能,因为象我这样傻乎乎的人仅仅从字面上都知道陶谦的诚意,刘备这种超人,更不会不明白。刘备不想得到徐州吗?这更说不通,刘备在当时是“世之凫雄”,汉室宗亲,对汉室的衰败一直是痛心疾首,久有复兴汉室、平定天下之心,成就帝王大业之志,并且从参与镇压黄巾军开始就在身体力行。得到一个象...

刘备徐州怎么失去的
曹操两面作战,一面顶着袁绍的进攻,一面把刘备打得丢盔弃甲。刘备在徐州事业不能成功,的确有徐州本土势力强大,外部关系错综复杂等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刘备集团自身实力偏弱无力经营徐州。徐州在当时背景下,只有军事实力强大,能够震慑并打败周边诸侯的势力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什么不肯接管徐州?
第三个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美名。当徐州本地官员百姓与天下名士、诸侯都认可刘备管理徐州的合法权时,刘备终于在孔融的说服下,半推半就的当上了徐州的州长(牧),并且因此赢得了仁君的美誉。而从刘备固辞不受徐州牧的行事中,我们更加能看出这位心思缜密、深谙人事的英雄展现给世人面前的高超演技。后人...

刘备也曾经拥有过徐州,为什么却没能在徐州站住脚?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在三国中势力最小,这中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拥有稳固根据地的时间太晚。在赤壁之战后,刘备率军夺取了荆州在江南的四郡,才算有了一块立脚之地。这个时候,比起曹操、孙权已经太迟了。其实刘备也曾经在北方拥有过徐州,但却没能守住。那么刘备为什么在徐州没能站住脚呢?一、让刘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