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总是看着不那么写实

如题所述

第一,我们得承认,某种绘画形式是否写实,源于我们现代人自己对“写实”概念的理解。
我们这代人是从了解西画的写实概念中理解“写实”的,而绘画科学的应用是西画式写实概念的基础,比如光影、结构、透视、解剖、对比等。这些科学概念被引入艺术,是在社会基础科学得到长足进步后的结果。
我们只要对比中国与西方基础科学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艺术观察科学中对解剖学有较高要求,而这主要来自医学的发展。西医与中医的区别我们现在都比较清楚,最主要的就是针对人体医学解剖的认识。用形而上理念看待,对人体解剖的理解被应用在艺术里,显然推动了艺用解剖学的发展,因此西方的绘画与雕塑逐渐走向“科学化”的写实。但中国的医学发展较少涉及解剖,对人体内部病理的诊断也主要来自对人体外部的观察而得出的推理,所以解剖学并没有在中国得到较大发展,这也会产生对艺用观察方面的限制,艺术领域对人体结构的理解主要依靠外部观察后推论出的结果来确定绘画时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意象式的线条。
“三停五眼”等人物画结构基本规律,就是老祖宗们在当时的科学认识上总结出的艺术法则,其实非常管用。
艺用透视学也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早期西方绘画中的透视也很初级。
第二,线条作为艺术表现方式,这基本就是由绘画材料决定。
中国特色的绘画工具主要以毛笔为主,特别是带有“锋”的毛笔。羊毫较软且蓄水量较多容易造成洇水,在宣纸上不宜长时间停留,狼毫较硬,但水分比羊毫更容易流失,所以使用中国的毛笔必须了解笔毫的特性,掌握毛笔中水分的多少,并合理控制下笔的速度和时间。至于画纸,我们现在看到一些保存很好的中国早期绘画作品,多还是绘画在绢、帛等织品上。织品和宣纸的吸水程度,也决定了绘画可以采用的绘制手段。中国传统绘画颜料是以水来调和。这都造成中国传统绘画不适宜产生色彩的笔触造型,而更适合用晕染、叠加等方式产生画面色彩的变化。工笔画是这种绘画方式的“极端”发展,可以绘制出非常精细的造型和色彩效果。
结合前面所说对人体结构的了解,中国画用线条造型、晕染敷色,且采用初级艺用透视,其实是这种艺术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4
中国古代人物画以写意为主,中国古代画的特色
第2个回答  2017-10-24
写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