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的特点

至少两个特点

    【以物示意】 根据古书记载和文物考古推断,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大概是采取以物示意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我国云南 省境内有些少数民族中个别部落60 多年前尚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他们有着原始的通信方法:在景颇 族中,人们把辣椒送给朋友,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大麻烦。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古人是如何互通信息的。

    【结绳记事】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 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 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 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 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到了今日, 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 一线索。 

    【击鼓传令】 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的记载,最早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就 是通过击鼓,用声音来传报边境的军情。在甲骨文记载的殷商盘庚年代边戍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中, 有“来鼓”二字,表达的就是“击鼓传令”的意思。据考证,殷商时代强大的敌人多在西方和北方,在 边境上商王不仅派重兵把守,还设置用铜做成的直径达2~3 米的大鼓,将其置于高高的架子上,旁有 兵丁守候。一旦出现敌情,守鼓兵丁立即敲击大鼓,通过鼓点的间隔节奏来表示不同的内容。鼓声频传, 一站接一站,把外敌入侵的紧急军情,迅速向天子报告。春秋多乱之时,诸侯小国林立,这种用鼓声传 递信息的方法,更是成了作战通信的主要手段,有效地起到了通信联络的作用,确保各国能及时联防, 共同对敌。《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楚厉王有一次喝醉酒了,擂起大鼓,全城军民纷纷拿 起武器集结在王宫门前,楚厉王猛然惊醒,赶紧告诉大家这是一场虚惊。我国古代曾使用“击鼓进军”、 “鸣金收兵”来指挥战争。利用战车作战时,主将和各级将领的车上都横悬着鼓,其余的战车必须按照 主将的鼓声冲锋。通过整齐沉重的鼓点来表示冲锋的意图及节奏,用能够穿透整个战场的金属锣声来传 达撤退的命令。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 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 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 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 é€šé“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 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 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 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 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最终导致 亡国的的故事尽人皆知。 

    【符节】 符节是我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 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先秦符节的种类甚多,形状 各异,用途有别。已知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有的用以征免税收,如作竹节状的错金“鄂君启”铜 节;有的用以发兵作战,如作虎状的“辟大夫”铜虎节等;有的用以驿传邮递,如作龙首状的“王命传” 铜龙节。此外还有作牛形、鸾形、燕形和凫形的。现存战国时期的符节,除陕西长安出土的错金“杜” 铜虎符称符外,其他大都称为节而不称符。汉代亦用虎符,大体沿袭秦制。宋以后皆用牌。历代符节种 类繁多,其铭文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

    【信鸽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 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信鸽传书确切的 å¼€å§‹æ—¶é—´ï¼ŒçŽ°åœ¨è¿˜æ²¡æœ‰ä¸€ä¸ªæ˜Žç¡®çš„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 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 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 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 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传说早在春秋末期, 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 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 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 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 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邮驿制度】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春秋 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 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 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隋 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 大致30 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 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 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 驿船和驿田。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 驿即180 里,再快要日行300 里,最 快要求日驰500 里;步行人员日行50 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 里,江行50 里,其它60 里;顺水时一 律规定100 到150 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 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 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 500 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 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 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 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清代邮驿制度 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 渐被淘汰了。

    【民信局】 在西南各省曾有“麻乡约”探亲带信。相传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农民,由于思念家乡, 相约每年推派代表回乡探望,往返时带些土产和信件,而后逐渐形成民信局。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 宁波帮商人首创的“民信局”。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的赢利机构,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 到了清同治、咸丰、光绪年间,全国大小民信局达数千家,机构遍布 国内及华侨聚居的亚洲、澳大利 亚和太平洋地区,形成内地信局、轮船信局和侨批局(福建话发音“信”为“批”,故侨批局也就是侨 信局,专门为南洋侨民服务)。较大的民信局在商业中心上海设总店,各地设分店和代办店,各民信局 之间还联营协作,构成了民间通信网。1928 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召开交通工作会议通过决议:“民 信局应于民国十九年(1930 年)一律废止”。到1935 年,民信局彻底销声匿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03
1、古代
中国:邮驿传递制度,鸿燕传书,烽火 外国:有漂流瓶等。 特殊方法:
⒈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⒉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 ⒊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 ⒋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⒌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2、现代
⒈有线通讯传输,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⒉无线通讯传输,对讲机,移动电话,收音机。 ⒊数字通讯传输,因特网,数字电视。 ⒋纸张通讯传输,书信,报纸等。
古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马按规定次序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180里,再快日行300里,最快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消息,传递速度达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第2个回答  2012-04-29
烽火传递信息
(驿传制度)西周时期,为了适应周王同诸侯之间联系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里设一个驿站,备良马周车,专门负责传递官府文书,接待来往官吏和运送货物等。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特点: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第3个回答  2009-05-27

受地域阻隔
第4个回答  2012-05-08
烽火传递信息
(驿传制度)西周时期,为了适应周王同诸侯之间联系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里设一个驿站,备良马周车,专门负责传递官府文书,接待来往官吏和运送货物等。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另外还有钟鼓、烟火、鸽子、旗语、狼烟等方式传递信息

特点: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在《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什么特点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让你明白了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有烽火、跑步、漂流。这些传递方式的特点是快捷、准确、

古代的通讯方式及特点
古代的通讯方式有飞鸽传书、驿站传送、击鼓传信、烽火传令、竹筒传书、风筝通信等等。古代通讯特点:1、受时间限制,传递信息所需时间太长,有重大事件时消息不能及时送达;2、过于依赖人力物力,成本高;3、传讯方式相对单一,操作比较简单;4、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造成信息丢失。飞鸽传书,如今还有信鸽...

古代通讯方法有什么特点
1、操作方式相对简单、单一:古代的通讯方法通常要求操作者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但相对于现代通讯技术,它们的操作方式较为简单和单一。2、传递慢,不及时:由于古代通讯依赖于物理传输媒介,如驿马、信鸽或人力,信息传递速度较慢,无法实现即时的通讯需求。3、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古代通讯方法在时间和空间...

概括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及其特点
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以人力或畜力为载体。传递速度慢,效果差,保密工作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古代信息传递简介:在我国古代,纸还没有发明以前,常见的“信”是用漆书写在薄木板上的,叫做木牍。由于木牍一般一尺长,故又称为“尺牍”。后来,有人把信写在绸子上,叫做“尺素”。唐代张九龄诗云:“委...

古代或近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1. 远古时代,信息传递主要依靠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其特点是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2. 古代社会,信息传递依靠驿差长途跋涉,其特点是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3. 近代时期,信息传递主要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其特点是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4. 现代社会,电报...

古代有什么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1、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2、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

古代怎样传递信息?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飞鸽,烽火,火箭、手语,书信,旗帜,鼓号、狼烟等。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以人力或畜力为载体。传递速度慢,效果差,保密工作不能完全得到保证。1、飞鸽:把书信绑到飞鸽腿上,利用飞鸽来传送传书信。2、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4、火箭...

古代有什么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1、烽火、狼烟 主要是通知能够及时,只要发生状况,就可以点燃烽火,通知诸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个烽火台,当发生状况时就一个接一个的点燃烽火,用烟传递敌人来侵的信息,但是传递信息内容有限。2、信鸽 主要是传递方便快捷一些,不费人力,受地形影响不大,但是就好象电报一样,传递的信息必须言简意赅,而且...

古代的通讯方式有什么特点?
特点:1、操作方式相对简单、单一 2、传递慢,不及时。受时间限制,受空间限制 3、受外界环境影响大,4、易造成信息丢失 5、依赖人力物力大、成本高 6、不受垄断控制 7、比较的麻烦 8,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自然界的破坏(除烽火传军情外)古代通信方式:烽火传军情、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黄耳传书...

古代的通讯方式及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信号旗;还有信件、驿站。特点:操作方式相对简单、单一;传递慢,不及时。受时间限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