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道题!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第一个“幸福”:
第二个“幸福”:

怎样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幸福”是教学这一课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我们细细思考,至少可以有三种答案:

第一种是不幸——小女孩又冷又饿,大年夜惨死在街头,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早些年我们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多数采用这种回答。这种说法看起来理直气壮,却无法自圆其说,因为它根本无视文本的存在。安徒生写下这两个“幸福”不是一种反讽,而是真诚的陈述。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小女孩根本没有幸福。

第二种是幸福——小女孩受尽饥寒的煎熬,现在她终于解脱人间的苦难,和奶奶一起到天堂去获得幸福。联系前文说的“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觉得这种回答比较符合安徒生的本意,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宗教信仰者。不过,这种解释让我们走入了另一个困境,因为中国教育是无神论的教育,我们不能对学生讲上帝是存在的,天堂是有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世界历史上宗教对人类生活和思想的巨大影响,看到今天世界上有数十亿宗教信仰者的客观现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理解和尊重宗教文化。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安徒生是西方人,他是信仰上帝的,他希望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幸福的小女孩能在天堂享受幸福,这正是安徒生博大而慈悲的爱心的体现。

第三种是物质不幸而精神幸福——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是如此不幸,但她临死前看到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特别是能和自己慈爱的奶奶在一起,她的精神正经历着幸福。这种说法把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区分开来,比较符合唯物辩证哲学的观点。唯物辩证哲学一方面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精神依赖物质而存在,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和精神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另一方面也认为,精神一经产生,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两者之间并不一定密切相关。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难找到这样的例证:物质生活贫穷,精神生活也可能丰富;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却并不一定丰裕。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钱多并不一定幸福,这就是物质和精神各有它们的独立性。穷人也可以有幸福,这种幸福则更多地体现在精神方面。拿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现实生活非常不幸,但她有幻想,有追求,“至少还有梦”。她在临死前看到喷香的烤鹅、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她跟奶奶一起飞向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她的精神正经历着幸福。从整篇课文看,安徒生用大量篇幅描写的就是小女孩的幻想,过去我们在教学时只是以美好的幻想反衬小女孩现实生活的痛苦,这样可能有悖于安徒生创作的初衷。安徒生在这个作品中表现的不只是对小女孩的同情,更多的是寄托着让她过上幸福生活的期望。不过当时安徒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才把希望寄托在上帝那里。

如果进一步区分前后两个“幸福”的含义,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曾经在一系列美好的幻想中经历过幸福,并且跟着奶奶一起到天堂去寻求人间所没有的幸福。

卖火柴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是极其不幸的,安徒生却用不幸来凸显幸福。一根火柴的光芒是那样微弱,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温暖,不如说是她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点燃了心头的幸福之火。她用微笑面对生活,即使是幻想中微不足道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过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可能有面对痛苦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从卖火柴的小女孩那里汲取力量,点亮心中的幸福之火,就可以驱赶现实中的黑暗和苦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幸福”,其实是一种信念,那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5
第一个“幸福”:指小女孩她在快乐的幻想中死去

第二个“幸福”:指她再也不会感觉到寒冷、饥饿、痛苦了

我们老师教的,应该不会错。

参考资料:我的记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25
我也是刚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板书是这样的:
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在美好的幻觉中死去了,是幸福的。
第2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没有饥饿和寒冷了,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这2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给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实现的强烈不满。

参考资料:我们的板书

第3个回答  2009-05-25
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幸福的,因为她幻觉看到了许多美丽的东西。
第二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是幸福的,没有饥饿,寒冷和痛苦。
是六年级的吧,我写过哦,老师打我对……
第4个回答  2009-05-25
前一个幸福: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后一个幸福: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痛苦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道题
现实中饥饿、寒冷、无助。作者但愿她死以后能得到温暖、光明、亲人的爱。

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道题!
第一种是不幸——小女孩又冷又饿,大年夜惨死在街头,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早些年我们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多数采用这种回答。这种说法看起来理直气壮,却无法自圆其说,因为它根本无视文本的存在。安徒生写下这两个“幸福”不是一种反讽,而是真诚的陈述。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小女孩根本没有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题
例如,《丑小鸭》可能引导儿童有错误的想象,希望自己属于另一高贵的种类;《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映出世界是无情冷酷的,让人对现实充满沮丧。安徒生作品是否真的适合孩子阅读,在西方和中国都一直有争论,这点我们且不去管他。我以为重要的是,在语文教材是安徒生作品的最大传播渠道的情况下(毕竟,很多孩...

第12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 练习 第4题
“今天呀!丹麦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到咱们学校来做客。”语文老师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高兴地说着。“各位老师都争着让小女孩到自己班里学习,校长没有办法,最后就把班级名字分别写在一张张小小的纸条上,让小女孩自己抽纸条,抽到的纸条上写着哪个班,小女孩就到哪个班上课。”语文老师说到这脸上显得非常自豪:“真幸...

急急急!!!小学语文六年级易错题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座堵道)又厚又冷的墙。 1.在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在下面画“——” 2.这段文章选自课文___,作者是丹麦的作家___。 3.这段话写小女孩第___次燃着火柴,眼前出现的幻想是___,这 说明小女孩当时___。 回答者:字典大王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31 18:38 1. 那个...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答案
4、5、符合题意即可新课标第一网阅读小天地 一、1、卖火柴的小女孩2、“!”,“!!,,,!”3、略二、1、攮(2次)、抽、扎(4次)、戳(2次)(体会略)2、还、依旧、但 (说话略)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

小学毕业复习卷
1、下面是一组半命题,要求选择题材,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一题作文。 我学会了 ; 我喜欢的 ; 难忘的 ; 快活的 ; 真有趣 ; 教育了我; 2、阅读下面芳芳的十个事例,然后分别以《热爱劳动的芳芳》、《刻苦学习的芳芳》为题,从事例中选择材料,拟出作文提纲,要求中心与材料一致。 芳芳的十个事例 带病坚持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没卖掉,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她走着走着,在一幢楼房的窗前停下...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
1、思考: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2、分析:没有幸福的原因。(五)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1、探讨: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2、朗读: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六)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思考 1、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关注贫困者与弱势群体。3、领悟安徒生作品的人文精神。(七)结束教学 布置作业...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所有答案
1.我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选自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集《安徒生童话全集 》。我还知道《 丑小鸭》《野天鹅 》《 打火盒 》等故事也都选自于这本书。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五 次擦燃火柴来暖和自己,而且,每次擦燃火柴都会在火柴擦然的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的故事。小女孩看到的幻象分别是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