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一下唐代马嵬之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佑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佑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佑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兵,都纷纷放弃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只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了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没有人给他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
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
“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
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晌,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相关的历史资料: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兴平县属京兆府,据元和郡县志:“兴平县东至府九十里。”又载:“马嵬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三里。”据此,马嵬距长安一百一十三里。距金城为二十八里。唐皇帝一行夜半始至金城,第一日行八十五里,大家困惫不堪,第二日的启程时间,当不可能太早。故大队抵马嵬,当在午刻,盖准备在马嵬城午饭者,兵变发生的另一促成,当与午饭无着落有关,各有关史料皆言将士既疲且饿。而最值得注意者,当是吐蕃使者群以无食而找杨国忠。则马嵬之变的时间,可以断定发生于六月四日午时,再深入一些,时间应在午正以后,至午正或更晚些而午餐尚无着落,外交人员才会找宰相诉说。从杨国忠逃而被追杀,进而戮毁肢体,悬首驿门,其子杨暄及韩国夫人即令同时被杀,但御史大夫魏方进则于杨国忠被杀后出而呵责兵士时被杀;之后,又有韦见素出,被叛兵打伤头部。在以上的事件之后,才轮到皇帝闻讯,以及由高力士问明情由,陈玄礼要求并杀杨贵妃,李隆基不应,往复几次,不得已而下令赐死。如此,杨贵妃死后四军罢乱,计时当近未矣。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47647.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7
唐代马嵬驿兵变的具体内容如下:
1、唐代马嵬驿兵变指的是公元756年7月15日,避战祸中的唐玄宗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违圣意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的事件。
2、公元755年,唐玄宗宠信的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妄图篡位。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破长安门户潼关,唐玄宗只能向西南方向逃难。
3、由于战祸连绵,经过之处,唐玄宗逃难之处基本都无人接待,一行人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于是杀掉了杨国忠,并逼迫唐玄宗下令勒死了杨贵妃。
4、 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第2个回答  2009-03-27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佑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佑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佑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兵,都纷纷放弃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只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了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没有人给他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
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
“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
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晌,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相关的历史资料: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兴平县属京兆府,据元和郡县志:“兴平县东至府九十里。”又载:“马嵬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三里。”据此,马嵬距长安一百一十三里。距金城为二十八里。唐皇帝一行夜半始至金城,第一日行八十五里,大家困惫不堪,第二日的启程时间,当不可能太早。故大队抵马嵬,当在午刻,盖准备在马嵬城午饭者,兵变发生的另一促成,当与午饭无着落有关,各有关史料皆言将士既疲且饿。而最值得注意者,当是吐蕃使者群以无食而找杨国忠。则马嵬之变的时间,可以断定发生于六月四日午时,再深入一些,时间应在午正以后,至午正或更晚些而午餐尚无着落,外交人员才会找宰相诉说。从杨国忠逃而被追杀,进而戮毁肢体,悬首驿门,其子杨暄及韩国夫人即令同时被杀,但御史大夫魏方进则于杨国忠被杀后出而呵责兵士时被杀;之后,又有韦见素出,被叛兵打伤头部。在以上的事件之后,才轮到皇帝闻讯,以及由高力士问明情由,陈玄礼要求并杀杨贵妃,李隆基不应,往复几次,不得已而下令赐死。如此,杨贵妃死后四军罢乱,计时当近未矣。
第3个回答  2009-03-27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请说一下唐代马嵬之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马嵬之变的主要导火线是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宠信奸臣,导致朝廷内外动荡不安。叛军逼近长安时,玄宗仓皇出逃,百姓和军队对朝廷的失望情绪加剧。在逃亡过程中,军队因饥饿疲惫而士气低落,民众对朝廷的失望情绪日益加剧,从而引发马嵬之变。三、政变过程及结果 在马嵬驿,军队与宦官发生冲突,士兵愤怒地要求...

请说一下唐代马嵬之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故大队抵马嵬,当在午刻,盖准备在马嵬城午饭者,兵变发生的另一促成,当与午饭无着落有关,各有关史料皆言将士既疲且饿。而最值得注意者,当是吐蕃使者群以无食而找杨国忠。则马嵬之变的时间,可以断定发生于六月四日午时,再深入一些,时间应在午正以后,至午正或更晚些而午餐尚无着落,外交人员...

请说一下唐代马嵬之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唐代马嵬之变是一场深刻的历史事件,起因于唐玄宗统治时期内部的矛盾与决策失误。潼关作为长安的门户,因其险要地形而成为叛军难以攻克的战略要地。守将哥舒翰主张坚守,而郭子仪等将领则建议北上攻打叛军老巢。然而,宰相杨国忠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误导唐玄宗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导致哥舒翰违心出战。哥舒翰的...

马嵬坡事件是怎么回事?
马嵬坡事件指的是:天宝十四载,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

马嵬坡事件是怎么回事?
马嵬之变经过:综合旧、新两唐书及实录与通鉴等记载,马嵬之变的经过如下:第一阶段:唐天宝十五载六月辛卯(初九),安禄山部众攻陷潼关。——按:唐天宝十五载七月,李亨夺权,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因此,天宝十五载又称至德元载。马嵬兵变,实在是李亨(唐肃宗)所发动的。唐代皇位继承权,自来就...

马嵬之变的详细过程
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暄及...

马嵬之变:唐玄宗无奈逼死杨贵妃
那么,马嵬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狼狈出逃天宝十五载六月九日,潼关失守了。这消息唐玄宗是怎么知道的呀?他是根据平安火知道的。平安火又是什么东西呢?平安火其实就是烽火,在古代是传递军事情报用的。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从潼关到长安就设立了烽火台,每天晚上,潼关点一把火,长安这边就知道,今天平安无事了。

陈玄礼的马嵬之变
御史大夫魏方进、太常卿杨暄。结果杨国忠被乱刀砍死,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玄礼又请诛杨贵妃,玄宗不得已命令高力士处死杨贵妃,史载玄宗“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寘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驿兵变的秘密,究竟是怎样的?
安史之乱引发的第一个变故就是马嵬驿兵变,当安䘵山的叛军攻破了长安东边的天险潼关后,长安没有任何屏障了,失守已经成为定局,唐玄宗再也坐不住了,放出准备御驾亲征叛军的大话,却在第二天偷偷地带着禁军以及朝中重臣、亲近的皇亲国戚、亲信宦官,还有他最宠爱的杨贵妃逃出长安准备往蜀地...

请介绍一下历史上的《马嵬之变》的经过和原因
《马嵬之变是唐朝时期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于唐玄宗在位期间。其经过和原因如下:一、《马嵬之变》的经过:1. 事件背景:唐朝时期,社会繁荣,但也存在社会矛盾,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受到挑战。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马嵬驿成为了事件的爆发点。2. 军队的角色: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军队在唐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