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国家根本大法的内容。

如题所述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范的特点
  1、最高权威性
  2、原则性
  3、概括性
  4、适应性
  5、无具体惩罚性
  6、相对稳定性
  7、广泛性
  8、历史性
  9、灵活性
  10、纲领性
  一、宪法的分类
  传统的宪法分类:
  1、从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2、从效力和修改程序的不同,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3、从制定宪法的机关不同,把宪法分为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
  二、宪法的一般原则
  资产阶级宪法的主要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观念最先由法国的波丹提出,后来卢梭创立了人民主权学说
  2、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4、权力制约原则
  近代分权学说是英国洛克首先倡导而由法国孟德斯鸠所完成的。
  社会主义宪法的主要原则
  1、权力属于人民原则
  2、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3、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4、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三节 宪法的原则
  一、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
  1、巩固和维护国家权力
  2、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
  二、宪法对法制的作用
  1、为法制的统一奠定基础
  2、为法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三、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1、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2、改革国家政治体制
  四、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五、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1、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
  2、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宪法发挥作用所必备的条件
  1、宪法的充分实施
  2、法制的健全和完备
  第五节 监督宪法的实施
  一、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性
  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国家的根本制度
  2、有利于健全法制
  3、有利于真正发挥宪法的作用
  二、监督宪法实施的主要内容
  1、审查法律、法规及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
  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的合宪性
  3、审查各政党、团体、企业事业等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宪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五、1982年宪法
  现行宪法的伟大意义
  第一、正确地总结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并且注意吸收了国际上的有益经验。
  第二、明确规定了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第三、它把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通过立法程序完整地上升为宪法规范,使党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总政策和各项重要政策有了宪法的依据和保障。
  第四、它是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的保证。
  第五、它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第六、它为全面改革和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基本原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清除封建主义遗毒和各种腐朽思想的有力武器。
  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该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该国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订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中的部分条款,后来又有修改补充。之后又分别于88年、93年、99年和04年颁布了四部宪法修正案。而04年宪法修正案最大也是最凸出的改变就是加入了对于私人财产保护方面的规定,这一点直接从宪法层面上解决了《物权法》的立法障碍,为物权法的颁布除去了理论障碍。
  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本是组织、确立的意思。古罗马帝国用它来表示皇帝的“诏令”、“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欧洲封建时代用它表示在日常立法中对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的确认,含有组织法的意思。英国在中世纪建立了代议制度,确立了国王没有得到议会同意就不得征税和进行其他立法的原则。后来代议制度普及于欧美各国,人们就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为宪法 ,指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
  “宪”、“宪令”、“宪法”等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法”同义,日本古代“宪”也指法令 、制度 ,都与现代“宪法”一词含义不同。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时期,随着西方立宪政治概念的传入,日本才有相当于欧美的概念出现。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时,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要求清廷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从此“宪法”一词在中国就成为国家根本法的专用词。
  [编辑本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 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总 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具体内容见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编辑本段]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
  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由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所制定,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权,是这一阶级的胜利成果。从宪法的阶级实质来看,现代宪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在英国、美国和法国,较早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3个国家也最早出现了资产阶级宪法。它们的政治制度并不完全相同,而阶级本质一样,都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的经济基础上,都以保护资本家的私有财产为神圣职责;在政治上都是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确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尽管个别条文有所差异,但都是资产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后,也需要用宪法来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它们的阶级本质一样。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以发展生产力和保护公共财产为首要任务;都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都是无产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同一类型的不同国家的宪法不尽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也有变化。除了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历史特点等因素外,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变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编辑本段]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资产阶级宪法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宪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资产阶级宪法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可分割。“立宪政体”、“立宪政治”、“宪政”,都是以代议制度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别名。资产阶级宪法正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实现买卖自由、契约自由、等价交换。这种生产关系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要建立标榜自由、平等、人权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其宪法上规定的,则是人民主权、权力划分(见三权分立制度)、尊重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则。资产阶级宪法上规定的民主制度,都是为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服务的。它宣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把保护资产阶级私有制和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作为它的首要任务。这样,资本主义国家必然要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但为了欺骗无产阶级,他们讳言专政,在宪法里不作明文规定。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同样需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化,制定宪法来巩固政权,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宪法是作为法律手段来巩固和发展这一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宪法公开承认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包括对剥削者的专政和在劳动人民内部的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制是最高类型的民主制。但社会主义民主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宪法也就必然会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把适合中国国情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化,其根本任务就是为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本质上同普通法律一致。但因为它是根本法,又与普通法律有所不同,具有其特殊属性,表现在下列4个方面。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 有的国家因此就把宪法称为根本法或基本法。宪法除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规定国家政权机关组织和确认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由于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和制度,宪法就成为立法机关进行日常立法活动的法律基础。因而宪法又被称为“母法”、“最高法”,普通法律则被称为“子法”。但是宪法也只能规定立法原则,而不能代替普通立法。
  [编辑本段]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在内容上所具有的国家根本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为近、现代实行宪政制度的国家所公认,许多国家的宪法对此都有明文规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5条还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1946年的《日本国宪法》规定:“本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规,违反其规定的法律、命令、诏敕以及关于国务的其他行为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均属无效。”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一般都有特别程序 宪法就其文字形式上分,有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指有明文规定的宪法典,由一个或少数几个法律文书构成。如《美国宪法》就是一部成文的宪法典,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则包括了三个宪法性法律。不成文宪法指没有明文规定的宪法典和独立的法律文书的宪法,其内容散见于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法律或历史上形成的惯例之中,如英国宪法。
  成文宪法一般规定了特别的起草和修改程序。为了起草或修改宪法,有的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如宪法起草委员会、制宪会议、立宪会议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宪法是由1980 年9月成立的宪法修改委员会负责修改的。美国于1787年5月由55名代表组成制宪会议,负责起草美国宪法提交各州批准。许多国家还规定了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特别程序。中国1982年宪法草案,经宪法修改委员会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并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再经修改,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美国早期在全国只有13州时,规定宪法要得到9个州的批准方能生效。
  由于修改程序的不同,成文宪法又可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刚性宪法指宪法须经过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严格的程序才能加以修改。绝大多数国家成文宪法的修改程序都比修改普通法律复杂。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美国宪法》规定,经过国会两院2/3议员同意,或者2/3的州议会的请求,可以提出宪法修正案,修正案要经过3/4的州议会或修宪会议批准后,才能生效。有的国家还专门作出宪法某项内容不能修改的规定。对宪法修改程序作比较严格的规定,有助于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但成文宪法也有的不是刚性宪法,如意大利1861年统一后,以1848年制定的《撒丁王国宪法》作为意大利王国宪法,这部成文宪法没有规定特别的修改程序,可以按照修改普通法律的程序进行修改。凡可以按照修改普通法律的程序进行修改的宪法,称柔性宪法。不成文宪法无所谓修改程序,属于柔性宪法。
  宪法的特别规定 为了保持宪法的权威性,避免造成适用上的困难,有时需要有关国家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含义、内容和界限进行具体的明确的解释。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宪法中对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归属问题,作了专门规定。
  宪法的解释权和监督权的归属,根据各国宪法规定,大致有以下3种体制:①立法机构解释制。有的国家由议会,有的国家由最高权力机关或其常设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和监督权。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②司法机构解释制。这一体制始于美国。美国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法律和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最高法院的这种权力在宪法上没有明文规定,而是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宪法惯例。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取司法机构解释制。③特设机构解释制。由专门设立的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或宪法法庭之类机构行使这一职权。
  凡有权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构,一般都有权对法律、法令、法规以及行政行为等是否违宪作出裁决 。这种制度通称违宪审查制度或宪法审查制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国家的根本法是什么法
国家的根本法是宪法。【法律依据】《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正式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之所以选在这一天,是因为我国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即国...

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什么?
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也是中国国家法律体系的最高框架和基本法律文书。它规定了我国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各种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等重要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通过,经过多次修订,目前已成为我国历史上执行时间最长的一部宪...

在什么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法律形式
1949年4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次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护和改革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自由;各民族聚居的...

第一部宪法的主要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表现在哪些方面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①宪法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在1954年9月20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的产生过程以及内容都展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也是一直以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哪一年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由此诞生。这部宪法,又称为五四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地位,推进了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发展完善。依据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第一部中国人民宪法是哪一年发布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