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饮食除了饮茶品茗还有哪些?????在线等!!!!

中国传统饮食除了饮茶品茗还有哪些?????

  1.自然饮食阶段:生食(生食不经过加工)

  《礼记》:“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2.调制饮食阶段:熟食(火的产生和使用)

  烧烤——炮,煎——水煮(鼎,釜,鬲-li,甑-zen制干饭)

  总的来讲两大进步:火的使用和水煮的开始应用

  一. 调制饮食的发展传承

  1.传统饮食的机构类型:主食——副食——饮料

  ①主食主要指:肉类和谷类

  五谷:稷,麦,稻,黍,菽(豆)

  稷在五谷中排第一的原因:最早引种;最耐旱;最容易储藏(西汉被麦取代第一的位置)

  ②副食:鱼肉类;蛋乳类;蔬菜类;油脂类;瓜果类;调料类

  《本草纲目》:“草之可食者为蔬”

  ③饮料:酒类和非酒类

  《淮南子》:“清酿之类,始于耒耜”

  古酒系统——我国;奶酒系统——青藏欧洲;果酒系统——地中海沿岸

  2.饮食调料的产生

  “民以食为先,食以味为先”

  ①盐:《世本·作篇》:“夙沙氏煮海为盐”

  ②醋:商代时——捣梅子为浆汁作出酸味;最早的醋时西周的“醯”(从酿酒派生出来),作醋的官员称为“醯人”

  ③酱:肉酱《论语·乡党》:“不得其酱不食”;酱油:产生周代,用黄豆制作

  ④姜:古代无辣椒,用姜来“和之美肴”

  ⑤五味:咸——苦——辛——酸——甘

  《周礼·天宫》:“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3.食物加工的重大技术突破

  ①粉制食品的产生:战国时候开始,西汉开始盛行,标志:石磨的产生

  意义:石磨的出现使小麦从粗粮变为细粮,导致北方传统主食从稷变为麦;石磨产生了大量的粉制食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古代单一的传统饮食方式

  米制的称:“糕”;面制的称:“饼”

  ②豆制食品的出现:

  《本草纲目》:“豆腐之法,始于前代淮南王刘安”

  意义:豆类彻底从主食变为副食领域,成为各阶层人们喜爱的食品;打开了食物营养学上利用大豆蛋白质的新途径;极大丰富了我国菜肴食物品种,影响深远

  二. 国内外文化交流对我国饮食习俗的重大影响

  1.中国的食物资源输出:

  蔬:大白菜;青菜;萝卜;韭菜;竹笋;苋菜;藤藤菜;大葱;花椒

  水果:桃;杏;李;栗;荔枝;龙眼;柿;猕猴桃;枇杷;橙

  2.外国的食物资源输入:

  蔬:大蒜(西汉-地中海)香菜(西汉-地中海)茄子(南北朝-印度)菠菜(唐-波斯)冬寒菜(唐-非洲)胡萝卜(元-英)丝瓜(元-印度)苦瓜(明-印尼)花生(明-巴西)番茄(清-秘鲁)四季豆(清-南美洲)莲白(清-地中海)花菜(清-地中海)土豆(清-南美)辣椒(清-中南美洲)青菜(地中海)洋姜(北美洲)

  五谷杂粮:豌豆(西汉-希腊)胡豆(南北朝-西亚)绿豆(北宋-印度)玉米(明-美洲)番薯(明-美洲)高粱(非洲)

  水果:石榴(西汉-伊朗)葡萄(西汉-欧洲)椰枣(西汉-西亚)西瓜(五代-非洲)芒果(明-印度)菠萝(清-巴西)腰果(20世纪30年代-美洲)

  三. 饮食民俗文化的地方区域差异

  1.不同区域的饮食资源差异:

  ①食物资源的差异:

  《博物志》:“西北之人食陆畜;东南之人食水产。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也。”

  《植物名实考》(清):“青稞……夷人炒而舂面,入酥(油)为糍粑。”

  ②食物口味的差异:

  (清)“南甜(江浙)北咸(河北)东辣(山东)西酸(山西甘肃)”

  2.风格各异的地方菜系:

  地方菜系:具有该地区群味特征的菜系(较发达的城市经济和商业;一定数量的适合本地区居民口味的职业厨师队伍;较高饮食消费水平的美食家品评推动,造成影响)

  八大菜系:京——鲁——浙——闽——川——鄂——粤——淮扬(羹汤)

  ①京菜:忽思慧(元)《饮膳正要》就有记载:其体现羊肉特色,羊肉菜占70%以上(“全羊席”,“涮羊肉”等);到了清朝,猪羊并重,特别是“满汉全席”108道菜,体现满汉的合壁

  总特点:气魄宏大,门类齐全,羊肉特色突出,高档菜肴品种丰富(宫廷菜,如:“清汤虎丹”),兼收并蓄,集百家之长,自成体系。

  ②川菜:调料资源丰富,以麻辣为主的调味,变化多样,味浓,味重,复合味多(鱼香)体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人称:“吃在中国,味在四川”。但是古代四川并不以麻辣为主(因为辣椒没有引进):三国时曹丕:“蜀猪豚鸡鹜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作饴蜜。”

  菜式的品种丰富,时宜性强:高档筵席菜式:开水白菜;大众便餐菜式:三蒸九扣(田席);风味家常菜式:回锅肉,麻婆豆腐;小吃风味菜式:成都小吃为代表的各地小吃

  大众化,平民化(除了高档筵席式,其余一般人都能吃到)

  ③粤菜:(明末清初)民间说法:“官在北京,游在苏杭,浪在秦淮,吃在广州。”

  菜肴取材资源极其丰富(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具有悠久历史的“吃资源”开发传统)

  《广东新语》:“天下所有之食货,粤东几尽有之;而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有”

  《岭外代答》(南宋):“鸟兽蛇虫,无不食之……遇蛇必捕,不论长短;遇鼠必执,不别大小……蜂房之毒,麻虫之稷,悉炒而食之。”(“三叫”)

  清淡鲜活,蛇肴突出,兼收并蓄,综合性强(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海南菜)

  广州居民,重汤喜粥,吃早茶,下午茶,晚茶(音乐茶)

  五. 饮食行为的非饮食社会意义

  1.饮食行为对“礼”的体现功能:

  “礼”指中国古代社会,对社会成员进行严格身份定位的一系列封建伦理秩序。“贵贱有等,亲疏有别,尊长卑幼,尊男卑女”

  《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周礼》:“礼,饮食必祭,示有所先。”(最早的礼:尊祖敬神)

  ①饮食方式:根据身份来定桌席座次(主仆,男女不同席)

  《礼记·曲礼》:“姑,姊,妹已婚而返者,兄弟弗与同席同坐,弗与同器而食。”

  《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与具食,不敢于鸣前仰视,举案齐眉。”

  《论语·乡党》:“乡人饮酒,仗者出,斯出矣。”

  ②饮食器具:餐饮器具带有政治化的特征,饮具成为一种政治的手段和工具

  《礼记·礼器》:“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天子之豆(盘子)二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传统饮食活动特征之一,是被打上了沉重的儒家政治伦理烙印,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封建伦理教化功能。

  2.对人际关系的“和”“合”功能:

  ①在理论上起源于“五味调和”,以次求得“人和”,即社会生活得和谐(家,家族,宗族)

  ②沟通“天地”“人,鬼,神”(用饮食社交)

  ③饮食行为异化(勾兑,腐败的工具,利益交换)

  六. 我国当代饮食消费风俗的变迁

  1.农耕技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引进与推广,改变了有关少数民族的传统主食结构

  2.城镇居民主食消费中的粗粮逐渐减少,并逐渐被细粮所取代

  3.肉类食品由原来一次性或间歇性消费,过渡到了经常性消费,猪肉从以前的肥肉型消费转变为瘦肉型消费

  4.在酒类饮食消费上,白酒的消费逐渐下降,提倡白酒以为的低度酒类:如果酒,甜酒,啤酒等

  5.单一的家庭饮食消费过渡到家庭与社会餐馆饮食消费并行

  七. 中国饮食文化的世界影响

  《孙中山全集·建国方略》:“近代中国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唯饮食之进步,至今尚未文明各国之不及。”

  毛泽东:“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对世界的两大贡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中国传统饮食除了饮茶品茗还有哪些???在线等!!!
1.自然饮食阶段:生食(生食不经过加工) 《礼记》:“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2.调制饮食阶段:熟食(火的产生和使用) 烧烤——炮,煎——水煮(鼎,釜,鬲-li,甑-zen制干饭) 总的来讲两大进步:火的使用和水煮的开始应用 一. 调制饮食的发展传承 1.传统饮食的机构类型:主食——副...

十大雅事分别是什么
3、品茗 饮茶,雅称品茗(也就是喝茶、品茶),是指一种源自中国广州的粤式饮食,而后在广东乃至世界各地传播,成为广东文化的一大特色。在香港,“饮茶”一开始是叫做“上茶楼”或者“上酒楼”,后来就叫了“去饮茶”,慢慢“饮茶”就变成了上茶楼饮茶食点心的代名词。4、听雨 在古人的意境里,听,是...

美食茶饮·厚物乐生
即便是一块豆腐,做法也是五花八门,红烧豆腐、青菜煮豆腐、麻婆豆腐、臭豆腐等等等等,甚至我国寿县还有远近闻名的豆腐宴,样式繁多,口感极佳,足见我国“吃”文化的精妙,反映了中华 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乐享生活的人生态度。

中国茶道精神:清、敬、怡、真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

喝茶的雅称
喝茶的雅称叫品茶、品茗、饮甘露、佳茗、沏香茗等。饮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也泛指可用于饮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铁观音”等。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字词语 如饮茶品茗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粗茶淡饭 望梅止渴 浆酒藿肉 箪食壶酒 酒后茶馀

请以茶、武术、围棋、戏曲、酒其中任选一件具有中国特色,论述其如何体 ...
然而,中国历代茶书,除了像许次纾(?~1604)《茶疏》等极少数例外。大体偏于术而略乎心。中国历代茶书,对于茶树产地、茶叶种类、制茶技巧、茶具好坏、茶水优劣、煎点(泡茶)方法等关于“术”的事情,说之甚详; 但对如何在喝茶品茗当中修“心”,甚至在什么环境、以什么心情吃茶品茗,却都略而不论。即使被后人尊为...

介绍中国各地不同饮茶习俗
中国各地的饮茶习俗各具特色,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西南的盖碗茶到岭南的“一盅两件”早茶,再到北方的大碗茶,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实用性。在四川,盖碗茶不仅保温且方便,是生活中的日常享受;在南方,如广州和香港,早茶不仅是饮食,更是社交的一部分,包含了茶饮、茶食和茶文化的融合;...

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茶文化对于中国人而言意义重大?
古时文人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七件宝。国人从何时开始饮茶,尚无定论,但从西汉时,已有关于饮茶的文献记载。不管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茶除了其本身的饮品价值,和其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之类的养生、药用价值之外,还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茶在中国文化中为什么那么重要?一、茶的饮食文化内涵...

喝茶对中国人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首先,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的种类繁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各具特色,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在饮茶的过程中,人们讲究泡茶的技艺,如水温、泡茶时间、茶具等,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此外,茶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如茶点、茶食等,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