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悬赏求梁衡《晋祠》全文的修辞分析

求《晋祠》全文所用的修辞分析及其作用,需要专业一点的,考试要用,就做在word文档上好了。
有意者可以做好发到我的邮箱qidiandmz@21cn.com,非诚勿扰。
现在先悬赏100分,如果我感觉可以的话还会追加100分

  梁衡写的《晋祠》一文,首次发表于1982年4月14日的《光明日报》,紧接着被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选编,后又节选于全国职业高级中学八五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修),都是作为说明文的范文编入的。

  笔者先后两次分别给初三和高一学生讲授本文,感受颇深。全文运用描摹手法,尤其是文章前一部分,介绍晋祠的自然环境,遣词造句,绘形状神,以比喻为主的多种修辞手法和叠词的运用,长短错落、骈散相间的句式,使得文章内容生动、具体,形神兼备,音韵和谐,给人以明晰、深刻的印象。

  特点一,叠词的运用,使文章具有了铿锵和谐的音韵美,具体可感的形象美,多姿多彩、活灵活现的神态美,而且灵活多变,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恰到好处。归纳起来,有4种形式:其一,形容词重叠加“的”字的“的”字结构,如“巍巍的”、“长长的”、“青青的”、“清清的”等,或描写山的雄伟高大,或描写山的绵延不绝,或描写树枝的苍翠,或描写流水的清澈,都熨贴自然,准确得当。其二,数词“一”加量词重叠的形式,如“一簇簇”,说明唐槐枝条的浓密;“一缕缕”说明被缓慢流淌的溪水拉扯成丝的草蔓的柔软;“一条条”说明“大飘带”的形如条幅。另外,还有“一圈一圈”,说明左扭柏纹丝不乱的纹理。同时,又都有迭加、反复、绵绵不断之意。其三,动词、形容词、副词重叠充当谓语或状语,如“石间细流脉脉”中的“脉脉”,是形容词重叠充作谓语,表示流淌的溪水声音细微,速度缓慢。“林中碧波闪闪”中的“闪闪”是动词重叠当谓语,说明波光潋滟,忽明忽暗。“历历”、“冉冉”是副词重叠作状语,状写水的清澈见底和“飘带”的柔软不断。其四,名词和拟声词的重叠,如“日日夜夜”、“叮叮咚咚”,分别描写了细流昼夜不息的永恒魅力和悦耳动听的叮咚之声,真是绘形摹声,臻于尽美。

  特点二,形象传神的比喻和众多修辞手法的运用。《晋祠》一文描写晋祠的风光美,比喻修辞的运用有10多处,而且各尽其妙。归纳为两种类型:

  首先是明喻。作者用“如、有如、又如、像、又似”等作喻词,共有10处。如用“屏障”、“伸开的两臂”来比喻雄伟而又连绵不断的山峦;写树,用“老妪负水”比喻树的弯曲于地;写水,用“如线如缕”、“如锦如缎”比喻流水的细柔和波光闪烁;写左扭柏的挺拔和纹丝不乱的纹理,用“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如此俯拾即是,生动、具体,怎能不给读者留下明晰深刻的印象呢?

  其次是暗喻。作者用“织成”、“不愧为”表明比喻,文中只有两处,尤以“……织成……”句为妙,全句是一个由因果关系、顺承关系的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通过比喻,“大飘带”的既轻又柔得以充分表现,给人以伸手可摸、投足可感的印象。末句用“明珠”喻晋祠,总结全文,又极尽歌颂和热爱之意。

  另外,《晋祠》一文又将排比、对偶、拟人、引用等众多修辞手法配合使用,把晋祠风光写得玲珑剔透,形象温润,宛如碧玉。

  特点三,长短错落、骈散相间的句式,使得《晋祠》一文辞采华丽、韵致朗朗,具有无可辩驳的语言美。

  如写晋祠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既用排比句,又用对偶句,长短错落,整散有致,实有汉赋遗韵。又如写晋祠的水,从“多、清、静、柔”的4字罗列,到“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的排句对仗,极尽遣词造句之能事。

  总之,由于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贴身的体验为依托,抓住了“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又善于描摹,把晋祠的自然美很好地再现于读者的面前。

参考资料:http://www.tsrb.com.cn/jyzk/content/20090225/Articel08002OW.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3
1. 请在写出概括晋祠特点的语句。
答: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2. 试分析“这里的山,巍巍的,犹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绵延、巍峨,交代了晋祠与山之间地理位置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的特点。
3.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体现了晋祠的水怎样的特点?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细柔闪亮,说明了自然风景的优美这一特点。
4. 分析“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这句话写出了水的多、清脆灵动,运用以声衬静的写作手法,衬托出晋祠的幽静。
5. “殿宽7间,深6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科学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圣母殿宽敞,进一步说明圣母殿气势雄伟,巧夺天工的特点。
6.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这一句中“最早”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现存”限制时间范围,在文中指圣母殿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若删去则排除了那些更早的还未发现的宫殿,与原意不符,不能删去,“现存”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7. “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试分析此句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语势,强调泥人形态各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侍女的形体、神态、衣纹的特点,体现了它们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进一步说明了圣母殿巧夺天工
8. 结合文本第9小节分析“鱼沼飞梁”有何特点?
答:它是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栏杆望柱子形制奇特,说明了鱼沼飞梁的罕见这一特点。
9. 在第11节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园中小品的极具匠心的?
答: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描写的手法,例举了园中的两个小品,石雕与山水的巧妙结合,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园中小品的极具匠心,进一步说明了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的特点。
10. 请简析文章结尾的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晋祠自然风景的优美与历史文物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晋祠的热爱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总结全文。
11. 文章2-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7-1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为何前后两部分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答:文章2-5段主要运用描写表达方式,7-11段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自然景物容易引起想象和联想,用描述性的语言有助于展现画面感,更好把握其特点。形象的语言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人文景观是客观严肃的,客观准确的介绍能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力量。
因此,表达方式的不同是因为表述对象的不同。
12. 文章第1段中“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的顺序与下文介绍顺序恰恰相反,为什么?
答:第1段中这一句的语序强调了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后文作者由浅入深地先写人们容易感受到的自然美,再介绍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文中2-5小节虽然在写自然风光但也处处体现历史文物,7-11小节突出最美的历史文物同时也融合了自然景物,两者浑然融为一体,使晋祠成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2个回答  2009-05-30
一山还有一山高。。。。
第3个回答  2009-05-29
同学考试还是要靠自己啊,不要取巧,再让我发现就给你不及格了啊

高分悬赏求梁衡《晋祠》全文的修辞分析
另外,《晋祠》一文又将排比、对偶、拟人、引用等众多修辞手法配合使用,把晋祠风光写得玲珑剔透,形象温润,宛如碧玉。特点三,长短错落、骈散相间的句式,使得《晋祠》一文辞采华丽、韵致朗朗,具有无可辩驳的语言美。如写晋祠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

桥方面的知识,急!!(高分悬赏)
出处:汉·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9架海金梁: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10枕席过师:师:军队。军队从桥上...

七年级语文必修《夏》的教学反思
只有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语段做深入细致的研读,才会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及表情达意的淋漓尽致。但重点赏析不等于不做整体把握。同时还要寻找到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进行有梯度的朗读指导训练。 总的来说,这堂公开课还是非常成功的,得到了教研员王金海老师的充分肯定,是他所听到的十几堂《夏》中的上层之...

关于晋祠诗句及解析
1.高分悬赏求梁衡《晋祠》全文的修辞分析 梁衡写的《晋祠》一文,首次发表于1982年4月14日的《光明日报》,紧接着被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选编,后又节选于全国职业高级中学八五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修),都是作为说明文的范文编入的。笔者先后两次分别给初三和高一学生讲授本文,感受颇深。全文运用描摹...

关于晋祠诗句及解析
1.高分悬赏求梁衡《晋祠》全文的修辞分析 梁衡写的《晋祠》一文,首次发表于1982年4月14日的《光明日报》,紧接着被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选编,后又节选于全国职业高级中学八五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修),都是作为说明文的范文编入的。笔者先后两次分别给初三和高一学生讲授本文,感受颇深。全文运用描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