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的运行成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质数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
#include <stdio.h>不行
运行出错
追答#include <stdio.h>打快了,两个变量地方打错了
追问可以运行,屏幕跳动的是死循环
追答最多是100次循环,怎么会死循环呢,你肯定是哪里的变量抄错了
C语言编程,1到100,求质数,谁能帮帮我啊,网上找的,不完整,看不懂,毫无...
就不是素数 if(n%i==0) return 0; } return 1;}int main(){ int i,k=0; printf("1至100之间的素数从小到大分别为:\\n"); for(i=2;
找出1到100里的质数并求和,谁能帮写个程序或者给点建议?200分_百度知...
return 1;} \/\/在小于sqrt(a)的所有整数中查找a的因数,\/\/不过我习惯用sqrt(a)+1,保证不会漏掉 \/\/sqrt(a)这个整数(如果是的话)\/\/如果有,那么a不是质数,返回0 \/\/如果没有,那么a是质数,返回1 void main(){ int n,sum;for(n=1;n<=100;n++){ if(isPrime(n)==1) sum+=n;}...
救命啊```谁来帮帮我``用JAVA求出1--100中所有质数的和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umber[] = new int[100];int sum=0;\/\/ 整除标志 int flag = 1;\/\/ 数组赋值循环 for (int i = 0; i < 100; i++)number[i] = i + 1;\/\/ 寻找质数循环 for (int j = 1; j < 100; j++) { flag = 1;\/\/ 去除以从2开始...
谁能帮我写一个用Scanner写的 可以得到100以内的质数的JAVA程序,
public class CheckZhiShu{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fs){ Scanner sc=new Scanner(System.in);System.out.println("");int i=sc.readInt();for(int j=2;j<=i-1;j++)\/\/除1与本身外没有因子 { if((i%j)==0){ System.out.println(“不是质数”);return 0;} } System....
谁帮我列举一下5000以内的质数,并教我是从哪找出来的。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质数是2^43112609-1,也就是2自身相乘43112609次减1,它有12978189位数,如果用普通字号将这个巨数连续写下来,这个梅森素数的长度可超过50公里。5000以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101 103 107109 113 127 131...
谁能帮我设计一个框图,判断大于2的整数是否为质数?
步骤1:读入n,步骤2:判断n是否是素数?步骤3:是>打印n,程序结束 不是>n=n-1返回步骤2.判断一数是不是素数我就不说了吧,就是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用循环搞定
C语言编程 求1!+3!+5!+……+N!的值,且N为奇数
a *= i * (i - 1); sum += a; } printf("%ld\\n",sum); return 0;}本程序已经在VC上运行通过,在N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太大了就属于大数问题了,要改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1) 9 0 无泪瓦擦 采纳率:45% 擅长: C\/C++ VC++ 数学 其他...
质数合数什么的老是混,高人帮我总结下
说起质数就少不了哥德巴赫猜想,即著名的“1+1”。哥德巴赫猜想 :(Goldbach Conjecture) 内容为“所有的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和“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Goldbach,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的,...
小学数学顺口溜大全,太好记了!瞬间帮孩子记住重点公式和定理!_百度...
表示位置有绝招,一组数据把位标。左数为列右为行,列先行后不能调 1和所有数;相邻两个数;两质必互质。大数是质数,两数定互质。小数是质数,大数不倍数。分数乘整数,计算很简单;分子乘整数,分母不用变;计算想简便,约分要在先;结果想要准,分数化最简。分数四则混合算,运算顺序记心间。
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感觉一辈子都不能理解的人或事?
所谓“9+9”,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其它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都是9个奇质数之积。” 从这个“9+9”开始,全世界的数学家集中力量“缩小包围圈”,当然最后的目标就是“1+1”了。1924年,德国数学家雷德马赫证明了定理“7+7”。很快,“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