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为什么曹操老是说:“世人皆看错我曹操』 根据真实历史是什么意思啊?

如题所述

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人昨日看错了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天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

一部《三国演义》将孟德描述成大奸大恶的代表,许多人都将他看作一个不可一世的枭雄。

但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来说,曹操是个近乎完美的人,他不能说是奸雄,也不能说是忠臣。

曹孟德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那时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又怎能兴复汉室,在没有人出头的时候,他不做谁做,而且他想废掉小皇帝自立易如反掌,但是他并没有。

并且按照当时儒家的思想道义,曹操也深受影响,他也想要名垂青史,当一个圣人,而不是为了一个皇帝的名号落了千古骂名且他已掌握实权,满足了,不想称帝,而是想让他的儿子称帝了。

曹操做了许多让人误会且怀疑其人品的事,让人看不透,但客观来说,却又说的通,又有几分正确,但他知道世人就是会因为某件事情,某句话语,而妄自的判断这个人的品行,然后全盘否定,但是人是会变的,也许今日因为曹操杀了好人判断他是个恶人,明日也因为何事而判断。

但是曹操却是不变的,就像他所说『我仍然是我』,他是一个个体,他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他在按自己的想法意愿行事,而不是为了他人,所以他不怕世人看错了他,他就是他自己。

世人容易看到的是曹操为奸雄的一面,但却总是忽略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作出决定的无奈,他自己本身的学识,军事,政治,诗情等等的完美。他也曾为王允而刺杀董卓,当时,他的心又该多么热血沸腾。人们将曹操的缺点,过错,无限放大,片面的看待曹操,带着剧烈的感情,唾骂曹操是个汉贼,看错了他。

扩展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

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曹操-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真实的历史是,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后人攻击曹操,一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关键是挟天子和假借天子的名义,首先说挟天子,两京大乱,西凉军烧杀抢掠,天子出逃,地方文武官员不管不问,除了个县令送了顿饭,一国之君吃野菜充饥,当时怎么没人来挟?二论以天子之名令诸侯,首先天子才十几岁,一个小孩能领兵平叛还是能任贤用能?大汉的天子仍在,不用天子的名号难道用曹操的名号?二是宁我负人,不容人负我,指曹操错杀好人,首先,历史上有无这事无定论,其次,人非圣贤都有错,伟大如毛爷爷者都会犯错,曹操有错,但不应无限放大他的错误,政治家不是道德模范。三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操当时确实大权在握,皇帝成了空架子,类似于今天的君主制国家,但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谓乱世用重典,重病需猛药,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政治混乱,军阀割据的情况下,等一个小孩来下命令,或者等一大帮人民主决策商量之后再行动,可能吗?要曹操能办事又要不让他掌大权,明显是要让马儿跑又要让马儿不吃草,何况终曹操一生,并未篡汉自立。四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事实上,七十二疑家之说毫无事实依据,纯属演义。曹操的功劳和历史功绩:一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二,一统北方,结束战乱。三,出击乌桓,解决外患。四,改赋为诗,独树风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后人攻击曹操,一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关键是挟天子和假借天子的名义,首先说挟天子,两京大乱,西凉军烧杀抢掠,天子出逃,地方文武官员不管不问,除了个县令送了顿饭,一国之君吃野菜充饥,当时怎么没人来挟?二论以天子之名令诸侯,首先天子才十几岁,一个小孩能领兵平叛还是能任贤用能。大汉的天子仍在,不用天子的名号难道用曹操的名号。
二是宁我负人,不容人负我,指曹操错杀好人,首先,历史上有无这事无定论,其次,人非圣贤都有错,伟大如毛爷爷者都会犯错,曹操有错,但不应无限放大他的错误,政治家不是道德模范。
三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操当时确实大权在握,皇帝成了空架子,类似于今天的君主制国家,但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谓乱世用重典,重病需猛药,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政治混乱,军阀割据的情况下,等一个小孩来下命令,或者等一大帮人民主决策商量之后再行动,可能吗?要曹操能办事又要不让他掌大权,明显是要让马儿跑又要让马儿不吃草,何况终曹操一生,并未篡汉自立。四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事实上,七十二疑家之说毫无事实依据,纯属演义。
曹操的功劳和历史功绩:
一兴修水利,开荒屯田,
二,一统北方,结束战乱。
三,出击乌桓,解决外患。
四,改赋为诗,独树风骨。
第3个回答  2014-06-11
有两个可能,一是曹操其实是个足智多谋的英雄,别人看不穿,二是曹操其实是个太监
第4个回答  2014-06-11
曹操其实真实的是个英雄,没有现在说的那么阴险狡诈追答

我们要客观的看待古人

...世人皆看错我曹操』 根据真实历史是什么意思啊?
但是曹操却是不变的,就像他所说『我仍然是我』,他是一个个体,他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他在按自己的想法意愿行事,而不是为了他人,所以他不怕世人看错了他,他就是他自己。世人容易看到的是曹操为奸雄的一面,但却总是忽略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作出决定的无奈...

三国里曹操说世人都看错了他,荀彧也看错了,这是为何呢?
曹操曾说世人皆看错了自己,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世人对曹操的看法是乱世枭雄,是一个奸诈阴险之人。试想曹操所处时代,“奸诈”只是为了生存,甚至为了社稷,而曹操本性并非如此,故而曹操自己有此一说。一、诡谲变幻的三国时代大汉朝时期,光武帝刘秀自西汉以后,建立东汉政权,他励精图治,扫平关东,...

曹操为什么总说“世人皆看错我曹操”?
其实,“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样的评语,压根就不能说明曹操的气度和抱负。用“救世之英雄”来形容曹操,其实是更贴合他的一生举止一些。评判一个历史人物究竟是功是过,我们应该从他做了什么上来看;而不是单单说几句“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的话,就认为他是...

曹操曾说世人皆看错了自己,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曹操表示他并非是那样的狡诈曹操虽然做事方法上面确实要坚决了一点,但是他坦言,他做人做事心里都有一把尺子,做人也有一个尺度。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是为了要守护汉家仅剩的最后一点利益。所以说他在这点上面拿捏了尺度,并不是狡诈到陷害人家这种不义之事。而且当时三国鼎立,诸侯混战,过于老实的人他们...

曹操为什么说“世人皆看错我曹操”,曹操的志向和抱负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说曹操对于“三国”是有巨大贡献的,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使得中国的历史由此从动乱走向统一迈向了新的台阶。 但也许曹丕真的不应该追封自己的父亲,因为正是他的“画蛇添足”,让曹操在后世背负了无数骂名——奸臣、奸贼、奸雄等等。 曹孟德泉下有知也不得不感慨:“世人皆错看我曹操,今日错,明日错,何日不...

三国 曹操 为什么说“世人皆看错我曹操”???
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图名正,但他为王允刺董卓何尝不是怀着一腔热血,振兴汉室。但他看到的多是不挽救去势,才图谋自立,而世人对此不理解。

为什么曹操总是说世人看错了他?
因为他知道,世人总是会因为,某件事,某句话,某个举动,而妄自判定一个人是怎样的! 但人本是善变的,唯一不变的只是人,这个"个体",他只是在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非为他人的想法! 所以他说,我不怕世人看错我曹操,我就是我!

曹操为什么说世人都看错了他,他的志向和抱负究竟是什么?
这个时候的曹操志向已经变了,变成了他想要做东汉的征西将军。征西将军是重号将军,地位次于三公,在卫将军之下,征西将军顾名思义就是征服西边的将军,曹操认为 汉的威胁来自西边,所以给自己定了一个征西将军的志向。因为是乱世,所以要用武力解决问题,乱世是没人听你讲道理的,看的是谁的军队能打,...

曹操说不怕别人错看我是什么意思
你是在那个地方看到这个言论的。也许是看到某个人杜撰的吧,毋庸置疑,曹操是成功的,。用三过演义的话来说就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为什么曹操总说世人看错了他!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我们如果片面地依据某些记述,断章取义,纵然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