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古文虚词(之、乎、者、也、而、焉)的归纳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整理虚词:之、乎、者、也、其、而、焉、以
5>活用为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的、自己的 例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游褒禅山记》(2)副词1>表推测 估计 今译为:大概、或许 例释: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表祈使 今译为:可要、当 例释:①子其勉之《左传》②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3>表反诘 今译为:岂...
文言文虚词有哪些
文言文的虚词主要有:之、乎、者、也、焉、与、其等。以下是详细解释:之是常见的文言虚词,常作为代词使用,可以代表各种名词或代词。除了作为代词外,“之”还常常用在句中起到连接或助词的作用,用以连接两个词语或句子,或表达一种语气。例如:“大道之行也”,“之&...
"之","乎","者","也"这四字的意思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
文言虚词之乎也者矣焉哉的解释和应用
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意思是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文章中,也能使文章文采斐然。典故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 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 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 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
论语十则中各种虚词解释{而,其,之,以,于}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之:代词,它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表顺接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一个之:代词,指他们好的方面;第二个之:代词,指他们不好的方面;8、曾...
古代虚词“而”,“之”,“于”,“乎”的用法,并举例。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
18个虚词的归纳和总结例句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
初中生必掌握的实词与虚词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6个:“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焉、何、为、若、且、虽、乎、者”。《中考指要》p.52强调了前9个:“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焉”。复习“之”(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
什么是(文言文)虚词?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