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  知北游 :各人论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2022.02.16周三阴D47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555

《庄子》外篇  知北游



【原文】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1]。”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2]。”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3]。”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豨也[4],每下愈况。汝唯莫必[5],无乎逃物[6]。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7],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8]!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9],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10]。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11]。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12]。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注释】

    [1]期:必。必指出具体所在方可。[2]稊稗:稗指稗草,稊与稗相似。[3]甓(pì):砖头。[4]正: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名。监市:监管市场之人,为正获的助手。豨:大猪。履:踩。[5]汝唯莫必:你不必要求证实道在那个物上面。[6]无逃乎物:所有的物都未逃离道外。[7]无何有之宫:虚无之境,至道之乡,无所有而又无所不有。[8]澹而静:淡漠而清静。[9]冯闳(hóng):广阔空虚之境。[10]入焉:进入广阔虚空之境。穷:边际。[11]物际:物与物之间的分界。[12]不际之际:由没有边际之道转成有形之物。际之不际:由有形之物复归无际之道。

    【译文】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说:“人们所议论的道,在哪里才能找到呢?”

    庄子说:“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曰:“请具体指出道存在哪些地方呢?”

    庄子说:“在蝼蛄和蚂蚁当中。”

    东郭子说:“为什么处在这么卑下的地方呢?”

    庄子说:“在稻田的稗草里。”

    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

    庄子说:“在瓦块砖头中。”

    东郭子说:“怎么比刚才更加卑下呢?”

    庄子说:“在大小便里。”东郭子听了后不再吭声。

    庄子说:“先生的提问,本来就没有触及道的本质,一个名叫获的管理市场的官吏向屠夫询问猪的肥瘦,踩踏猪腿的部位越是往下就越能探知肥瘦的真实情况。你不要只是在某一事物里寻找道,万物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逃离开它。‘至道’是这样,最伟大的言论也是这样。万物、言论和大道遍及各个角落,它们名称各异而实质却是相同,它们的意旨是归于同一的。

    让我们一道游历于什么也没有的地方,用混同合一的观点来加以讨论,宇宙万物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啊!我们顺应变化无为而处吧!恬淡而又寂静啊!广漠而又清虚啊!调谐而又安闲啊!我的心思早已虚空宁寂,不会前往何处也不知道应该去到哪里,离去以后随即归来也从不知道停留的所在,我已在其间来来往往,也不知道哪里是终点。逍遥于广漠之间大道之中,大知之人进入此境也不知它的边际。支配物的大道与万物混同而没有边际,而物是有分界的,就是物的界限。大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好像显得有涯际,其实是没有涯际的。所谓盈虚、衰杀,道使物发生盈虚变化,而自身却没有盈虚分别;道使物发生衰杀之变,而自身并不衰杀;道使万物有始有终,而自身无始无终;道使物有聚有散,而自身没有聚散。”

2022.02.17周四阴D48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556

《庄子》外篇  知北游



【原文】

    妸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1]。神农隐几阖户昼瞑[2],妸荷甘日中奓户而入[3],曰:“老龙死矣!”神农隐几拥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4],曰:“天知予僻陋慢訑[5],故弃予而死。已矣,夫子无所发予之狂言而死矣夫!”

    弇堈吊闻之[6],曰:“大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7]。今于道,秋毫之端万分未得处一焉,而犹知藏其狂言而死,又况夫体道者乎!视之无形,听之无声,于人之论者,谓之冥冥,所以论道而非道也。”

    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曰[8]:“子知道乎?”

    无穷曰:“吾不知。”

    又问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

    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9]?”

    曰:“有。”曰:“其数若何?”

    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

    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于是泰清中而叹曰[10]:“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11]。”

    无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12];无应应之,是无内也[13]。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注释】

    [1]妸(ē)荷甘、神农、老龙吉:虚拟人名。[2]隐几:凭靠小几。阖户:关门。瞑:同眠。[3]奓(shē):推开。[4]嚗(bó)然:手杖掉地发出之声。[5]慢訑(dàn):怠慢荒唐。[6]弇堈(yǎn gāng)吊:虚拟人名。[7]体道者:与道相合之人。系:凭依、归依。[8]泰清、无穷、无为、无始:皆为虚拟之人名。[9]数:道理,规律。[10]中:仰。[11]道不当名:道之实与名是不相应的,不相符的。[12]无问问之,是问穷也:道是不可以问的,不可问而又要问。[13]无内:没有内容。

    【译文】

    妸荷甘和神农一起在老龙吉那里求学。神农靠着几案,大白天关着门睡觉,中午时分,妸荷甘推门而入说:“老龙吉死了!”神农扶着拐杖站起来,“啪”的一声丢下拐杖,笑着说:“先生知道我浅陋放荡,所以丢下了我死去了。完了,先生竟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至理名言来启发教育我,就撒手死去了!”

    弇堈吊知道了这件事,说:“那些已经领悟大道的人,是天下的君子所仰仗的。如今老龙吉对于道,连秋毫之末的万分之一也未能得到,尚且懂得深藏他的谈吐而死去,又何况真正体悟大道的人呢!大道看上去没有形状,听起来没有声音,对于人们所谈论的道,常常把它称为‘冥冥’,所以常被议论的道,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道。”

    于是,泰清向无穷请教:“你懂得道吗?”

    无穷回答:“我不懂。”

又问无为。无为回答说:“我懂。”

    泰清又问:“你懂得的道有名目吗?”

    无为说:“有。”

    泰清说:“道的名目怎么样呢?”

    无为说:“我知道道可以尊贵,也可以卑贱,可以聚合,也可以离散,这就是我所了解的道的名目。”

    泰清拿这话去问无始,说:“像这样,那么无穷的不懂和无为的懂得,谁对谁错呢?”

    无始说:“不懂的才是深奥玄妙,懂得就是浮泛浅薄;不懂的处于深奥玄妙之道的范围内,懂的却刚好与道相违背。”

    于是泰清有所醒悟而叹息,说:“不知晓就是真正的知晓啊!知晓就是真正的不知晓啊!有谁懂得不知晓的知晓呢?”

    无始说:“ 道不可能听到,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能看见,看见了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传,言传的就不是道。要懂得有形之物之所以具有形体正是因为产生于无形的道啊!因此大道不可以称述 。”

无始又说:“有人问关于道的问题,但是不做任何回答的,可以说就是不知道;就是那个问道的人,也是没听说过道。道是不能问的,有人问也不应该回答。没有必要去问但还是要问,那就是白问;没有必要回答却做出回答,是心中没有真道的表现。以心中没有真道而去回答那空洞的询问,像这样的人,对外不能观察宇宙的广大,对内不能了解道的根本。因此他不能超越昆仑这座大山,也不能逍遥于太虚幻境。”

2022.02.18周五阴D49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557

《庄子》外篇  知北游



【原文】

光曜问乎无有曰[1]:“夫子有乎?其无有乎?”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2],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3]。

    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4],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哉!”

    大马之捶钩者[5],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6]。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

    曰:“臣有守也[7]。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8],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

    仲尼曰:“可。古犹今也。”

    冉求失问而退[9]。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昔之昭然也[10],神者先受之[11];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子孙而有子孙可乎?”冉求未对。仲尼曰:“已矣,未应矣[12]!不以生生死[13],不以死死生[14]。死生有待邪[15]?皆有所一体。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16]。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己者,亦乃取于是者也[17]。”

【注释】

    [1]光曜、无有:皆虚拟之名。[2]孰:通“熟”。熟视:仔细观察。[3]搏:触摸。[4]有无:光曜无形体,听不到摸不着,故言有无。但还可以看见,未达绝无形迹之无无。[5]大马:官名,指楚国之大司马。捶:锻造。钩:剑名。[6]豪芒:锋利有光芒。[7]守:持守,毕生专心持守于此。[8]长:长期。[9]失问:失去问意。心有所悟,不想再问。[10]昭然:明白。昧然:胡涂。[11]神者先受之:用空虚的心神先接受领会。[12]未应:不要应答。[13]不以生生死:死者自行死去,新生者并不是使已死者复生。[14]不以死死生:新生者自生,死去者也不是使新生者死去。[15]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之意。死与生并不相互依赖,它们各有自己的体系。[16]无已:没有止境。[17]取于是:圣人即是取法于自然之理。

    【译文】

    光曜问无有:“先生你是有呢?还是没有呢?”光曜得不到回答,便仔细地观察他的形状容貌,一副深渊空虚的样子,整天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

    光曜说:“真是最高的境界了,谁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我能够做到有无的地步,却不能达到无无的境界,等到做到了无,却又成为有了,该如何做才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啊?”

    大司马有个锻打钩剑的人,已经八十岁了,干起活来竟然没有一点差错。大司马说:“你是凭借技术呢,还是有什么门道呀?”

那个老人回答说:“我遵循着道。我二十岁时就喜好锻制带钩,对于其他外在的事物我什么也看不见,不是带钩就不会引起我的专注。锻制带钩这是得用心专一的事,借助这一工作便不再分散自己的用心,而且锻制出的带钩得以长期使用,更何况对于那些无可用心之事啊!能够这样,外物有什么不会予以资助呢?”

    冉求向孔子请教:“开天辟地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

    孔子说:“可以,古今都是一样的。”

    冉求不想再继续问下去便退出屋来,第二天再次见到孔子,说:“昨天我问‘开天辟地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先生回答说:‘可以,古今都是一样的。’昨天我心里还很明白,但是今天就糊涂了,请问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昨天你心里明白,是因为心神先有所领悟;今天你糊涂了,是因为你的心神又被思虑变得迷惑起来。没有古就没有今,没有开始就没有终结。不曾有子孙而存在子孙,可以吗?”冉求不能回答。孔子说:“算了,不必再回答了!不要因为活着就想让死去的活过来,不要因为死去了就想让活着的也死去。人的死和生相互有所依赖吗?其实全存在于一个整体。有先于天地而产生的物类吗?使万物成为具有各类形体事物的并不是具有形体的事物。万物的产生不可能先行出现具象性的物体,而是气的聚合而产生万物。造化孕育出万物,于是万物才连续不断繁衍生息。圣人对于人的怜爱始终没有终结,也就是取法于万物的生生相续。”

《庄子》外篇 知北游 :各人论道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说:“人们所议论的道,在哪里才能找到呢?” 庄子说:“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曰:“请具体指出道存在哪些地方呢?” 庄子说:“在蝼蛄和蚂蚁当中。” 东郭子说:“为什么处在这么卑下的地方呢?” 庄子说:“在稻田的稗草里。” 东郭子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 庄子说:“在瓦块砖...

【每日读诗】19《庄子·外篇·知北游》(节选)
《知北游》(节选)  战国·庄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韬,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弇堈吊闻之,曰:“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今于道,秋豪之端万分未得处一焉,而犹知藏其狂言而死,又况夫体道者乎!视之无形,听之无声,于人之论者,谓之冥冥,所以论道而非道也。”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曰:“子知道乎?”无穷曰:“吾不知。”又问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数...

《庄子》外篇 知北游 :顺其自然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1]。’回敢问其游[2]。”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3]。安化安不化[4],安与之相靡[5],必与之莫多。豨韦氏之囿[6],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

庄子·外篇·知北游的原文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论道而非道。于是泰清问无穷、无为、无始,得道之深浅、内外。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不失豪芒,以无内待问穷。光曜问无有,至矣,其孰能至此乎!冉求问仲尼,未有天地可知,可古犹今也。颜渊问游之道,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圣人处物不伤物,能与...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名。“知”是一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在传统的哲学体系中,北方被叫做...

庄子 知北游 全文译文
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外篇·知北游》。

<庄子>外篇和杂篇是否值得读?
(《庄子解·杂篇》)的确,以内容的深浅为标准来划分内篇与外、杂篇是很困难的,这个标准本身就是难以确定的,相对的。《庄子》注家不时发现,外、杂篇中有不少篇、章、句在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决不逊于内篇。例如陆长庚认为外篇《知北游》“所论道妙,迎出思议之表,读《南华》者,《知北游》最为肯綮。”(...

《庄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内容?
!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囗(左“...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