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问题【请你再举两个例子来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

不要再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

1、比如关羽对于禁的水淹七军,就是关羽利用天时(秋,大霖雨,汉水泛溢)击败地利(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的典型案例。

2、著名的泓水之战爆发于公元前638年冬季,由于当年早些时候宋军大举攻击郑国,导致郑国向楚国求救,于是当年十月,楚军发兵直扑宋国本土;十月末,宋军返回境内,在泓水北岸邀击楚人。11月1日,两军隔河相遇。此战宋国是主场作战,楚国是客军。由于中国属于北半球国家,春秋时代的重要会战都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北的中原大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冬暖夏凉、北冷南暖是基本的地理常识。

所以这一战中,楚人是没有天时(气候)优势的。因为长途跋涉的楚人,是翻越方城山进入北方作战,隆冬季节是不利于楚军杀敌野战。比如公元前595年,楚国军队攻宋,楚庄王指挥大军在宋国境内筑屋种粮,以持久战的模式猛攻宋都达9个月之久,直到冬天,由于战士们受到寒冷气候的困扰,于是楚庄王亲自给战士们分发御寒衣物;

在公元前555年冬天,楚国人入侵中原的郑国,但是却因为后勤人员损失惨重,熟悉天文历法的董叔说:'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由于楚人自己违背自然气候规律,在冬季北上用兵,所以因为气候遭受额外损失。

也就是说,来自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楚国人在冬季北上作战,是要忍受寒冷气候的;不仅天时不利,而且宋军优先占据了泓水以北的高地地形,居高临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军在天时和地利上均无优势。

扩展资料

天时和地利对于战争的胜败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熟悉的赤壁之战,在这个战役中,孙权和刘备集团联手,利用长江天堑,巧使连环计,采取火攻之策一举击溃在兵力上拥有绝对优势的曹操大军,从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决战之前,长江天堑的地利和孙刘联手的人和以及战前实施的一系列举措都对战役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时当隆冬”,如果没有难得刮起来的东风,赤壁之战的胜负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唐朝诗人杜牧因此发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

但“天时”之所以不如地利,是因为天时的因素有三个特征:一是时间上的不确定,二是力量上的不可抗,三是作用上的不对称。所以可以利用天时,比如要善于等待时机,如利用“战略机遇期”,但不能依赖天时,“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但风停了,鸟还在飞,猪却都摔死了,这说明天时可以利用,但不能依赖。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0

1、2014年3月23日,在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之际,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引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古语指出,当前世界需要发展,发展需要和平。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样,既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说的是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齐心协力、上下团结重要,强调人心向背对事业成败的关键作用。

2、是吴国和楚国联军间的鸡父之战。为了北上中原,进入诸夏世界,楚国长期和吴国争夺江淮地区,于是周敬王元年,吴王僚帅军进攻楚国的州来,两军开始了新一轮的争霸战。楚国为了防御吴国入侵,于当年7月在鸡父(河南省固始县东南)集结了陈蔡等7国联军。

从地理上看,鸡父位于大别山山麓的西北坡,位于淮水上游,楚军在这里背靠山地扎营布阵,而且附近有楚国的群舒部落和陈蔡等附属小国,可谓是占据地利,对吴国进可攻,退可守。吴国人要进攻此地必须逆流而上,仰攻楚人。

虽然有如此地利,但是吴人和楚人开战的时间,可谓是非常巧妙:当天是晦日,农历的最后一日,天色黯淡无光,这在传统兵家和楚国人、中原诸国的眼中,是兵家用兵的大忌之日,“晦日用兵,兵法所忌”。但是吴国君臣依旧选择在这一天用兵,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扩展资料

地利也同样对战争胜负有非常大的作用,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是强调地利的作用,但是地利同样依赖于人和,比如说如果有地形优势,固然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如果内部有奸细、叛徒、起义,即使一百夫当关,而内部之间互相算计,这个地形优势就可能不存在了。

战争中的“内在作战”,一方面是强调地利的优势,更是强调人心的优势,如果自己人都不支持自己,这个内线也就不成为内线了。

所以孟子这里引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延续其“仁者无敌”的王道思想,强调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核心决定作用。失去了人心,天时和地利上的优势都会不复存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1-24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例一之三国“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堪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经典战例。

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底定中原,雄兵百万,夺取荆襄,更兼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谋士众多,战将如云,横槊赋诗,骄横不可一世,大有一战荡灭孙刘,甫定江南之势,可谓占尽天时。同时占据长江北岸,也拥有一定地利优势。

东吴兵力仅有十之二三,能依托者,唯长江天险和训练有素的水军,最终能以弱胜强,也就是凭借长江和水军的优势,火攻奏效。

更为主要的,东吴内部开始时为曹军气焰所震慑,力战还是降曹,主张不一,但所幸的是孙权不仅意志坚定,而且统一思想,联刘抗曹,最终双方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曹军。
2
周围三里的内城,周围七里的外城,包围并且攻打却不能够胜利。如果围攻着打,肯定有得到适宜作战的天气的一方,这样却没有胜利,这就是适宜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盔甲不是不锋利和坚固,粮食也不是不多;但守城的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民上下团结。
3蜀国诸葛亮曾经六出祁山伐魏,却都以失败告终
4晋国的智伯水淹赵氏,结果反被赵氏所灭
5前苏联对法西斯德国的卫国战争
6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7抗日战争
8淝水之战
9长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2

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比如关羽对于禁的水淹七军,就是关羽利用天时(秋,大霖雨,汉水泛溢)击败地利(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的典型案例。2、著名的泓水之战爆发于公元前638年冬季,由于当年早些时候宋军大举攻击郑国,导致郑国向楚国求救,于是当年十月,楚军发兵直扑宋国本土;十月末,宋军返回...

分别举例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能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实例
“赤壁之战”堪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经典战例。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底定中原,雄兵百万,夺取荆襄,更兼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谋士众多,战将如云,横槊赋诗,骄横不可一世,大有一战荡灭孙刘,甫定江南之势,可谓占尽天时。同时占据长江北岸,也拥有一定地利优势。东吴兵力仅有十之二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例子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平型关战役,衡阳保卫战,解放金门失败。地利不如人和: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抗日战争。关羽的水淹七军就是天时击败地利的例子:但是在真实的情况下,天时击败地利、暴力击败人和的案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有人和的一方,也未见得能够击败对手。比如关羽对于禁的水淹七军,就是关羽利用天时(...

能体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思想的战例
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 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应该用计谋。”他让将士们 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齐祖 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不设 警备时,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

用中国历史上某场战争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经典智慧的战争理论,在20世纪的近代战争中,屡次得到了现实的证明!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引人注目的前苏联对法西斯德国的卫国战争!德军企图通过闪电战,继续在苏俄广褒的国土上称霸披靡。希特勒妄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进攻,摧毁苏联的意志和抵抗。战争中期德军却发现...

列举古今中外,天时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的战役
地利不如人和就太多,举一个最出名的:。于国军相比共军不仅装备短缺而且人数不足占据中国的贫困山区 人口也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国军占据绝大部分大城市富裕地区拥有地利,有美式装备支援飞机空投侦查掌握天时(所以说共军旣不占天时也没有地利唯有人和)例如 自愿参加支援的民夫有数百万!解放军英勇作战...

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史实
天时不如地利是指战术上说的 地利不如人和是指战略上说的 两者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第一个例子可以举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的例子 朝鲜的地形条件是联合国军从胜利到没有胜利的众多原因之一.第二个例子可以举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没有游击战的地理环境,有利美国的机械化部队和信息优势,但美国没有...

体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思想的战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例一之三国“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堪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经典战例。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底定中原,雄兵百万,夺取荆襄,更兼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谋士众多,战将如云,横槊赋诗,骄横不可一世,大有一战荡灭孙刘,甫定江南之势,可谓占尽天时。同时...

孟子两章 本文是怎样逐层展开论证的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举了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例子 对比论证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