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题: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清朝就不会灭亡

请各位高手帮帮忙,至少三条,谢谢!
注:我是反方,也就是“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清朝就不会灭亡”,请不要偏题。
还有,从别的地方找来的长度足以刷屏的无关材料不要出现!谢谢!

如果没有慈禧,清王朝不仅会灭亡,而且会灭亡的更早!1911年孙中山的革命大军推翻了清王朝,不过其实中山先生,之前曾多次领导革命,1895年的一次革命失败,始他不得不逃亡日本.其直接原因是慈禧当时对国家的统治力,和在国民心目中的威信决定的!~当1908年,慈禧逝世后,整个国家失去了主心骨,新即位的小皇帝,根本镇不住这么大的国家,导致孙中山有机可乘,发动叛乱,这才让清王朝寿终正寝!
清朝毕竟是个异族政权,在走向宪政的20世纪,君宪在清朝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挺宋明都比挺元清的多,更不用说在清末。慈禧太后尽管犯了很多我们现在看起来不应该犯的错误,但有一点,清朝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无疑,清朝必然提早灭亡。首先,慈禧太后是玩弄权力的高手,无人可及,李鸿章,鬼子六,袁世凯,张之洞都臣服在其门下,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支持,清朝必早亡。治国者必有权。其二,慈禧太后不仅懂权,更懂国。光绪皇帝改革像闹剧,更像革命,他的做法放在今天是很不可思议的。改下去,必大乱迭起,不可收拾。对比慈禧太后的新政作为和载沣奕劻的纨绔作为,就知道慈禧的力量,若慈禧在,武昌起义或许会发,但辛亥年决没有那们大的革命力量。还有她在处理湘军问题的智慧,否则清王朝在同治年就报销了,成了又一个东汉王朝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7
一,如果没有慈禧,那么就不会有圆明园,倾向于洋务运动的辅政大臣就可以把用来修建圆明园的钱用来发展洋务,购买军备,而不会导致在北洋海战等几场海战中出现弹尽粮绝而导致失败的战局!
二,如果没有慈禧,就不会有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百日维新”就不会被扼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转折点就不会失之交臂。
三,如果没有慈禧,大清朝就不可能签订那么多的丧权辱国的条约,而这些条约中最重要的是很多的军事重地变成了开放的口岸,导致军事战略意义上的极度削弱!
第2个回答  2011-05-07
1.慈禧是女人,不具备男人看世界的眼光,不懂得天下大势,只知道满足自己的私欲,从而加剧了清王朝的灭亡。
2.如果没有慈禧,就不会有重大的国策的失误,也许中国已经像英国一样的拥有君主立宪制了。清王朝不会灭亡的。
3.慈禧是不懂得治理国家的,古有武则天,虽然是女人,但国家在她治理下却是有了开元之治了。
4.古语告诉人们,后宫干政必是国家之大害,要不怎么会有汉武帝被雪藏六年,才重掌大政,也有了为什么在她死之前会杀掉钩ye夫人了。正是看到对国家的百害而无一利的。
第3个回答  2011-05-07

1,清朝自嘉庆开始就逐渐衰落,人民矛盾逐渐激化
2,闭关锁国政策,加之统治者无能和外国侵略者,有志之士开始寻找救国之路
3,到慈禧,清朝灭亡已不可挽回,慈禧的一系列作法加剧了灭亡进程而已。追问

请不要偏题!!

追答

拜托,这就是答辨析题的套路与技巧:
第一条说明了清朝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条是导致灭亡的具体表现,
第三条阐述了慈禧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担任的角色与作用。

追问

能不能再说的具体点……我怎么看起来句句对我不利……
还有拜托……我是反方……

唔,你打字也很辛苦的,道理我也明白了,谢谢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5-07
清朝晚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帝国主义横行,战乱不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政府腐败。中国人民为了挽救危亡,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翌年清帝被迫逊位。清王朝宣告灭亡。

[解题过程]
乾隆后期,清朝走过了全盛阶段而逐渐衰微。嘉庆时期,土地兼并严重,人民谋生困难,再加上历年发生水旱虫灾,粮价腾贵,饥民遍野,社会秩序日益动荡。统治阶级骄奢淫逸,供应浩繁。军政废弛,纪律败坏,士无斗志,武装力量大大削弱。
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武装入侵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清朝晚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帝国主义横行,战乱不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政府腐败。中国人民为了挽救危亡,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年,即宣统三年(1911),是社会矛盾长期积聚而达到总爆发的一年。八月,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①黄花岗起义和保路运动。在条件尚不具备而事机又有泄漏的情况下,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决心迅速发动起义,革命党人以寡敌众,许多人战死或被捕牺牲(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起义刚刚被镇压,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四省为反对清政府擅自把粤汉、川汉路权拍卖给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又掀起了保路风潮。四川保路运动发展尤其迅速。
② 武昌起义。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夜间,驻在武昌城内外的新军发动起义。武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时革命风潮大盛。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齐集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组织南京临时政府。翌年元旦(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不久又成立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清帝退位。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清政府只好解散皇族内阁,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以帝国主义为后盾,挟北洋军队的实力,一面逼迫满族亲贵交出权力;一面又向革命派威胁利诱。袁世凯在得到革命派出让政权的确切保证后,便催迫清帝退位。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带着宣统举行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 ,接受优待皇室的条件,发布退位诏。清王朝宣告灭亡。追问

这个好像没什么关系。

辩论题: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清朝就不会灭亡
慈禧太后尽管犯了很多我们现在看起来不应该犯的错误,但有一点,清朝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无疑,清朝必然提早灭亡。首先,慈禧太后是玩弄权力的高手,无人可及,李鸿章,鬼子六,袁世凯,张之洞都臣服在其门下,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支持,清朝必早亡。治国者必有权。其二,慈禧太后不仅懂权,更懂国。光绪皇帝...

没慈禧太后清朝也一样会那么快灭亡吗?
从历史唯物主义来说,清朝是一定会灭亡的。老佛爷是一个代表,代表着封建统治阶级顽固派,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慈禧,也会有这类人的代表。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即使光绪想有所作为,困难也是很大的。就算变法成功。就如德国、俄国最后还是再次爆发革命。也是朝代更替。说真的,看到光绪爷的死因,真替...

急!!!李鸿章的功与过的辩论!!帮忙提几个问题!!
1.如果仅仅因为他签了合约 就确定他是一个罪人 那如果当时签条约的不是他 那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不是就是另外一个人?况且 他也只是奉命 真真正正出卖中国的人是慈禧 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软弱无力 并不是李鸿章的问题 2.评价一个人不仅仅有主观意识 更有有的是客观的实社会历史性 他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两个派别。
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

中国在清朝末年为什么选择了民主共和而不选择君主立宪呢??要辩论呀...
加速了它最终的灭亡 从上述看 未必是军队的实力 最终的原因主要还是:(1)清朝已是人心尽失 人们再也不想以清皇室为国家的象征 (2)当时的革命浪潮的推动 形势逼人 (3)当时掌握最大军队的袁世凯与南方革命政府的约定 谁先推翻清皇室 谁做大总统 可当时时间的紧迫已经不许...

这是一道历史辩论题,求解答!拜托拜托!!!
义和团的罪恶不在义和团,而在利用义和团的守旧党,守旧党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应该了解刀枪不入是不可能的,至少他们可以加以验证,教一个义和团念咒后,用子弹射击一下他的耳朵试试。在皇太后慈禧召集的将向全世界宣战的御前会议上,也有人提出如此建议,但皇太子之父载漪大声吼叫说:“好的,这正...

清朝是如何灭亡的??
清朝的灭亡过程:在清朝后期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去过的外国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丧失严重,清朝政府被迫开始了变法革新,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由于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在后期又相继爆发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彻底的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1912的2月12日,在袁世凯...

跪求关于“改革与革命”历史辩论赛的“改革”材料
光绪帝支持变法;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发展,立宪派竭力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慈禧太后意识到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辩论赛,主题:在辛亥革命的那个时代,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哪一个更适 ...
请问对方辩友,你说民@主共和制更适合中国,那么在当时的中国,蒙古、西藏、新疆各地少数民族首领都只听命于皇帝,如果没有皇帝,请问你如何维系国家的统一,你打算如何去凝聚多民族的人心?可惜你那革命派没有做到,结果外蒙独立了!你说民@主共和制更适合中国,那么你认为在当时选举搞政党政治可行吗?

清朝的洋务运动中,慈禧太后真的是保守派的代言人吗?
一方坚持学习,一方坚决反对,慈禧太后为此还让他们内部进行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会中恭亲王奕欣和倭仁激烈的辩论着,辩论僵持不下,后来恭亲王奕欣说如果倭仁有更好的强国方法,可以让清政府的军事各方面强大起来,那么洋务运动就不搞了,慈禧太后借机让倭仁三天内给出方案,三天时间也是难为倭仁,后来倭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