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表达文天祥什么生死观?

谢谢!!!

南宋文天祥为《指南录》所作的序文《指南录后序》中,表达文天祥:不惜以死报国,更要以有生之年继续求救国之策的生死观。

原文(节选):

《指南录后序》宋代:文天祥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释义: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

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

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把尸骨抛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怎么讲我呢?

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文天祥挺身而出,出使元营谈判。成功说服敌方撤军。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

赏析:

本文的语言十分讲究。从句法上看,骈散结合、灵活多变;从词法上看,大量同义动词的运用和“死”字的22次重复出现,准确地表现了作者颠沛流离的艰辛和遭遇困厄的苦况。

结合叙述进行抒情、议论是本文的特点。如先写他临危受命,再写他被迫北上,本应自杀,因“将以有为(释义:将要有所作为)”,才“隐忍以行(释义: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然后写他逃出敌营,奔走救国,历尽艰险的悲惨遭遇。

以叙为主,富情于叙;随后以抒情为主结合叙事,又间断插入议论,使叙事、抒情、议论浑然一体,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和面对山河破碎的亡国之痛。

它记叙了作者出使元营与敌抗争的情况及脱逃南归的艰险经历,表达了作者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万死不辞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和《指南录》中的一些诗为人们广泛传诵,多少年来成为许多爱国志士坚持斗争的思想武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南录后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7
文丞相临刑前在自己的衣带上留下了著名的赞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表达文天祥为了正义而死、为了国家而死的“有为而死”的生死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07
视死如归,临死不屈的生死观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表达文天祥什么生死观?
南宋文天祥为《指南录》所作的序文《指南录后序》中,表达文天祥:不惜以死报国,更要以有生之年继续求救国之策的生死观。原文(节选):《指南录后序》宋代:文天祥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
《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文天祥为《指南录》所作的一篇序文。该文简略概括地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情感。全文以直抒胸臆为主,兼以议论、叙事,语言简洁质朴,通篇洋溢...

指南录后序作品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兵逼近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临危受命,前往元营谈判,却不幸被扣押。然而,他并未放弃,后来找机会逃回福州。这段逃亡和出使的经历,便汇聚成他创作《指南录》诗集的源泉。《指南录》前后配有《自序》和《后序》,这篇课文就是《后序》,并非诗集的结尾部分。文天祥,字宋...

指南录后序小资料
《后序》中,文天祥表达了生逢乱世,作为臣子和子嗣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他誓死报国的坚定决心。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以浩然正气面对,希望能雪洗国耻,恢复大宋江山。文天祥的祠联在浙江温州和北京都有,展现了他忠贞不渝的气节,如“忠胆若铁石”、“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等诗句,寄托了人...

指南录后序,成语“痛定思痛”,南宋·文天祥
生死边缘,诗成《指南录》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文天祥以诗记事,将他的苦难与决心化作一字一句,汇集成《指南录》。他历经险境,包括自杀未遂的绝望与逃脱追捕的惊心动魄,诗稿分作三卷,记录了他那段非人世所堪的逃亡经历。这些诗作,既是他的心灵疗伤,也是对家国的深深痛悼。痛定思痛,文山诗稿的...

为何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要写18次死??
古人视九为最大,而双九为十八,文天祥此意欲说明他坚定的求死之心和终生的抱负,以及对国家对民族的满腔忠烈,故双倍为之,用来表达情绪上的强烈愤懑。

指南录后序概括
文天祥慷慨陈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说服敌方撤军。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历尽艰险,经真州等地到大通州,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福州。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

摘抄指南录后序一个舍身取义的故事
请个学生站起来,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这首诗写出了文天祥由青年时期科举取士,到中年时期抗元斗争,国破家亡的遭遇,表明自己舍身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志节。文天祥是南宋末期的杰出民族英雄的爱国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文天祥的文章《指南录后序》,请同学们翻到第3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原文有谁知道,请告诉
《指南录后序》为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诗集《指南录》的序之一。文中回顾了作者出使元军被扣留,逃出后历尽艰险,多次濒临死亡的经过,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慷慨豪情。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归。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君亲其谓予何翻译
在《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写道:“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这句话表达了文天祥历经艰辛,最终能够返回故土,重新见到皇帝和皇后,即使在故土上丧命,他也没有什么遗憾。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创作背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