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户籍制度有何特点

如题所述

唐代户籍可以分成编户与非编户两大类,首先唐承隋制。里正由勋官六品以下的富户白丁担任,其次户籍是封建政府征发赋役的主要依据,历来受到各封建王朝的高度重视。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都与户籍密切相关。因此,有唐一代特别重视户籍的编制、管理与检察工作。

唐代检查户口,成为一种专门职业,自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破坏,指释,无课口的称为不课户,兵农分离,一是贱户,或今朝配役之人。士兵本来在原编户内,士兵来源皆所属下户,分为三等,改为募兵后,最低的是官奴婢,唐代官户大多是“前代以来,户籍管理更加周密。可以是品官,百户为里:“唐制,因为都属私人使用,身份近似农奴、劝课农桑的基层组织是乡里,催驱赋役”、白丁,也可以是白丁、道及为逃避赋役而避入寺院的逃户,但必须是良民,唐初实行府兵制。非编户有三种。三是士兵,称为课口。贱户中还有一种是官户。二是方外。按租庸调法纳税服役的普通民丁,均为私家的家仆,每里设里正一人,检察非违。编户又可以分为课户与不课户两类、客女,所以附属在主人的户籍中,是最基本的政权单位,五里为乡”,配隶相生。编户是编入户籍的居民,较高于奴婢的有部曲,课植农桑,用来“按比户口,有课口的户称为课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30
哈哈 你好专业
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周密。唐代检查户口、劝课农桑的基层组织是乡里:“唐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设里正一人,是最基本的政权单位。里正由勋官六品以下的富户白丁担任,用来“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唐代户籍可以分成编户与非编户两大类。编户是编入户籍的居民。可以是品官,也可以是白丁,但必须是良民。编户又可以分为课户与不课户两类。按租庸调法纳税服役的普通民丁,称为课口,有课口的户称为课户,无课口的称为不课户。非编户有三种,一是贱户,分为三等,最低的是官奴婢,较高于奴婢的有部曲、客女,均为私家的家仆,身份近似农奴,因为都属私人使用,所以附属在主人的户籍中。贱户中还有一种是官户,唐代官户大多是“前代以来,配隶相生,或今朝配役”之人。二是方外,指释、道及为逃避赋役而避入寺院的逃户。三是士兵,唐初实行府兵制,士兵来源皆所属下户、白丁。士兵本来在原编户内,自玄宗开元年间府兵制破坏,改为募兵后,兵农分离,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因此,也不在户口统计之列
第2个回答  2015-06-16
户籍,是封建政府征发赋役的主要依据,历来受到各封建王朝的
高度重视。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后期实行两税法,都与
户籍密切相关。因此,有唐一代特别重视户籍的编制、管理与检察工
作。

唐代户是什么意思?
唐代户制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按户籍征税,户主负责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成员之间有分工合作和互相扶持的关系。唐代户制的实施,促进了家庭内部生产和社会单位之间的合作,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唐代户制还规定了家族的继承和继承人的选举问题,对于维护家族和社会的传统秩序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户籍制度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从松散到制度完备,逐渐精密。但动乱时期,户籍制度就会受到破坏。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

跪求唐朝户籍制度
中,理由如次:第一,编制手实是编制户籍的前提,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第二,“计帐所需,户别一钱”,造籍所需,“口别一钱”,后者比前者的数量大得多,若每户以五口人计,也是前者的五倍。既然“户别一钱”的造帐费尚能满足一年一造的计帐所需,那么“口别一钱”的造籍费不可能只用于三年一造的户籍,而应包...

唐朝的户籍管理是怎样的?为何说出远门是一个难事?
唐朝实行的是貌阅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每三年检阅一次。因为外出要办通行证。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之后才能可以外出。等开完证明之后再向上级申报,根据调查的证明来检查是否可以外出,所以外出在唐朝是非常困难很麻烦的事情。

唐代帐籍制度
唐制,州县经常须保存五比,户部经常保存三比,如是则地方对户口壮丁变动,可以查对到十五年,户部可以查核到九年。这一工作相当麻烦。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校对,丝毫不能有疏忽与模糊。这须具有一种精神力量来维持,...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对历史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在我国的历史上,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统治者方便治理社会、维持稳定的重要手段而出现的。反观今日中国的户籍制度,比过去更多了一些人性化的味道:“从较为封闭的设限,走向今日有条件的鼓励流动;从为方便管理,到今日对人才的奖掖扶持”,教人不得不感慨世事的风云变迁。在时代的洪流下,今后我们的人才又会流向何处...

关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历史小故事
汉代户口登记至少三年一次,登记时间一般是当年仲秋,老百姓须按时到县府接受审查。唐代户口登记更到位,连被登记人的面貌特征也不放过,谁脸上有痣,谁胡子很长……一一记录在册。为防止有人逃避赋税和徭役,有些朝代实行连坐制(乡里制、保甲制等与其大同小异),一人犯法,众人同罪。以唐代东都洛阳为例...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案牍术”来看,唐代中期户籍制度有何转变?
实际上,唐代社会制度变革的进程中,政府开始对户籍采取松弛的态度,减轻了农民的人身限制,提高了农民的身份地位。 户籍制度也由原来单纯对人口的控制,到宋朝时期逐渐发展为对财产的控制,这更加解放了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数量巨大的劳动了,更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并非徐宾口中的,因为没有纸,...

北魏隋唐至宋代户籍变化的主要表现
官员按各户资产多寡、丁口强弱量定户等(户分九等),据以征收户税。上计已改为一年一次,两次造籍中间年份按各年呈报的手实注于籍册,相当于异动登记。又为防止低报丁龄、伪报病老等,由官员检阅人丁形貌,称“团貌”(三百家为一团)。户籍制度趋于完备。宋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征收赋税渐...

户口的历史沿革
古代没有照相技术,这些对体貌特征的描述相当于照片,可以防止作伪,也可作为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这也显示唐代的户籍制度已发展得更加严密了。唐朝因承创自北魏的均田制,国家要按照户籍上的丁口向每个家庭授田,18岁以上的男丁每人授田100亩,其中80亩为“口分田”,受田之人去世之后,则由国家收回;另外20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