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有文化味的语文课堂

如题所述

何谓“语文味”?程少堂先生在2001年就作了阐释: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共存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简言之,“语文味”就是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及其带来的愉悦。要求语文教师要努力营造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构建充满语文味的教学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具有语感、情感、美感的特色课堂,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如何营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精彩语句中感受语文味
  中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内涵,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而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字斟句酌,细细品味,品析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感悟文字丰富的内涵与魅力,从而为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如读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时,引导学生想想为什么用“伏”而不用“停”、“叮”等词,比较之后,就会发现“伏”不仅与前面“肥胖”相照应,而且表现一种庞大沉甸的憨态,情趣盎然,给读者创设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咏雪》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句中,“寒雪日”“内集”就值得品味。“寒雪日”意指:(一个)下着大雪寒冷的日子;“内集”意指:召开家庭集会。原本简简单单叙事的句子,一下子因“寒雪日”“内集”而内涵丰富。细细品味这两个词,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谢太傅一家人在飘雪的日子里围着火炉讨论诗歌的其乐融融。如果将“内集”改为“集会”,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品读“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神似胜于形似的道理。通过品味词句得到感悟,再将种种感悟糅合起来,语言就不只是静止的符号,而成了立体的、具体可感的画面。“语文味”就像一杯曲酒,由“五谷杂粮”酿造而成,品之醇香绵长。
  这种语言的品味不是简单的文字解剖,也不是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传授,而是文本与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一种课堂教学灵感的迸溅,是更深层次的教学效果的生成。在这样品味、感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感受作品的氛围和意境,获得体验与感悟的方法及能力。
  二、在诵读中酝酿语文味
  一个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品味语言美的,语文课,就要让学生读,读懂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与寂寞,读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潇洒,读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丑态……尤其是古诗文教学,更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把语文课上得书声琅琅,变枯燥为趣味,化遥远为亲切,使其充满“语文味”,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的积累。
  读的方式有多种,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的方式。朗读要多样性,可以齐读、个别读、配乐读、对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等,不宜齐读的文章就不要齐读,但要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语气和语势,从而感受到文章的情味理趣,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如《望岳》的教学中,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要读出诗人被泰山雄伟景象所折服的惊叹语气,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的情感态度在此得到升华,要读出节奏,韵律和气势,高声读出豪迈之情,阳刚之气,使学生获得一种居高临下,长空奋起的情感体验,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博大胸襟,受到强烈感染和熏陶。
  三、在情感共鸣中激活语文味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情感的迸发,首先来自于文学作品本身。古人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一些名篇佳作,或描写典型场景,或营造优美意境,或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往往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饱蘸着他们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中很容易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以激情唤起学生的激情。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主旨,抓住点睛之笔,从而打开思维大门,领悟文章的主旨,把握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
  如冰心《荷叶 母亲》是这样结尾的:“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诗意地表达对母爱的赞美歌颂;再如《散步》的结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这就是点睛之笔。学生从这一点睛之笔可以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一起感悟作者心灵感受及其内含的思想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语文课堂要充满语文味,需要教师善于运用教学语言,点燃激情,构建充满情感的课堂氛围,通过种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品读文章,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理解感悟、体验情感,激活思维、丰富见解,积淀文化底蕴,这样的课堂才具有“语文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营造说明文教学浓浓的语文味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4、要重视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5、掌握一些实用的语文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

如何营造语文高效课堂的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的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能有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教师对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

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
正活跃、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每课精髓,课前精心设计问题,切忌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又要考虑到知识的重点,详略得当,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应答能力,将问题尽可能落实到个人,并要考虑到学生可能需要的准备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使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人人参与,尽可能让每个...

如何营造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教师要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用感情诉诸人的情感。努力和学生一起营造一种积极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师生间坦诚相待,教师施教,学生示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始终处于...

如何营造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课堂充满人文的阳光 人文精神培养需要的阳光、雨露与土壤,就是教师为学生营的造平等、宽容、科学的教学氛围。教师帮助学生“舒其志,展其心”,在教学中倡导人文性 , 势必打破语文课堂中一贯来“教师中心” 和的“权威主义”,使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发生...

浅谈如何营造最佳的语文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和 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 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 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 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 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 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学生与众不同 的想法,特别是...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文化修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课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力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采用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使学生真心实意地将书籍视为好友,享受读书的乐趣。在课堂上,生动有趣地向同学们讲述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

如何创建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相互交流,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三、挖掘潜力,留给学生学习空间

浅谈如何营造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动手操作是营造语文课堂气氛的必要因素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教师应该从动手操作的内容进行知识性的落实,儿童动手操作能够进一步促进自身智力的发展,手的运动能够让学生的大脑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能够广泛性的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模式离不开动作的引导,动手操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