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
一个屠夫晚上回到家里,他装载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在路上,我遇到了两只狼,跟得很远。屠夫很害怕,把骨头扔给了狼。一只狼咬了一根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还在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把骨头放在后面的狼停了下来,但是把骨头放在前面的狼又来了。
骨头被扔掉了。但是这两只狼像以前一样追着屠夫。屠夫很尴尬,害怕被狼一起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谷场。打谷场的主人把柴堆在打谷场里,盖上小山。于是屠夫跑过去,俯身在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夫的刀。狼不敢向前看屠夫。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在屠夫面前。很长一段时间,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他的表情非常轻松。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割了狼的头,用几把刀杀死了狼。正当屠夫想走的时候,他转过身来,看见了柴堆后面。
另一只狼在木桩上钻了个洞。他准备钻个洞来攻击屠夫的背部。一半的尸体被钻了进去,只露出臀部和尾巴。屠夫从后面切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狼。直到那时,屠夫才意识到他面前的狼假装睡着了,这就是他用来引诱敌人的方式。
狼太狡猾了,但过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了。动物可以使用多少欺骗?它只是给人们增加了笑声。
扩展资料:
《狼》创作背景: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
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 (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