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李清照对项羽兵败自刎的评价“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吗?

如题所述

这句诗是李清照对于项羽的评价。


在很多人眼里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才,最后败于刘邦,也有人说项羽是因为战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
其实或许项羽自刎于乌江并不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是他的虞姬已经不在了,项羽本名项藉字羽,是楚国项燕的孙子 本为芈姓 看过芈月传的都知道 芈姓是楚国国姓 因所分封的属地为项 久而久之便成为项氏 也改姓为项 虽年幼时因楚国衰败项氏一族也因项燕的死而衰败 但大户人家出来的就是与刘邦那种市井混混不同 在项羽心里他想要复国 想要使项氏一族雄起 后来称王也是为西楚霸王 当初始皇巡游会稽的时候 项羽看到始皇的阵势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所以在项羽心里或许最重要的莫过于他的雄伟大志和虞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赏析李清照对项羽兵败自刎的评价“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吗?
这句诗是李清照对于项羽的评价。在很多人眼里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才,最后败于刘邦,也有人说项羽是因为战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其实或许项羽自刎于乌江并不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是他的虞姬已经不在了,项羽本名项藉字羽,是楚国项燕的孙子 本为芈姓 看过芈月传的都知道 芈姓...

李清照咏项羽如何赏析?求大神帮助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

李清照咏项羽如何赏析?
李清照咏项羽的诗叫《夏日绝句》,在《夏日绝句》中,体现出李清照宁愿杀敌平叛、保家卫国,也不愿委曲求全、苟且偷生的人生观,所以诗中才拿项羽说事,项羽兵败后,本可渡乌江,回江东重整旗鼓,但他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所以宁愿战死,也不愿渡过乌江——《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李清照赞许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当年为何不过江东?
李清照写这首诗,表达的是对丈夫赵明诚的失望,觉得赵明诚弃城逃生,不够大丈夫,没有项羽杀身成仁的勇气。作为诗歌的表达方式,这无可厚非,只是李清照不是史学家,没有深究过项羽不过江东,到底是“不肯”还是“不敢”。长江由西向东流淌,出湖北入安徽,突然向北急转弯,在江苏...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对项羽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无疑,这是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事的高度评价。李清照作为北宋过度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从人的价值高度作出评价。诗头两句是说,人活着要有铮铮傲骨,磊落胸襟,当作人杰,作为人应有的气质和品格,并不以成败为准。宁死不屈者虽败犹荣,...

夏日绝句中是李清照不愿过江东还是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
是项羽不愿意过江东。是因为当时项羽所率楚军尽数被汉军歼灭,项羽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他认为他的失败对不起支持他的江东父老,所以自己觉得无颜在面对他们,所以便在乌江自刎。

对于项羽兵败自杀的悲剧,诗人看法不一
李清照赞颂项羽至死不肯过江的气节,借此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应当重振旗鼓卷土重来才对。王安石批驳了杜牧的看法,认为当时项羽大势已去,难以挽回了局面。

李清照为什么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杜牧和李清照是怎么评价项羽兵败乌江的?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认为项羽自刎乌江是有英雄气节的,不肯认输誓不低头的气节。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认为项羽是不应该自刎的,应该接受失败,卷土重来。

夏日绝句诗人对项羽的评价是什么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译文: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主要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