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史上有哪些派别,其代表人物是什么?他们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全一点就行,介绍少点没关系,主要是他们的哲学思想的叙述要多,当然,越多越好。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3)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4)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里,而反动的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具体而言, 在每个部哲学发展史上,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根本不存在什么超乎二者之上的“中间路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垒,就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在: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是主张唯有物质才是世界本原的世界观,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意识和思维不过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一般地说,它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反映着适合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先进阶级的利益。唯物主义哲学往往是社会上的先进势力、进步阶级用来反对反动势力和宗教迷信,维护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武器。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精神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世界先有物质,然后才有意识。第二,意识是具有高度发展和组织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第三,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这些论证都说明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它可以不依赖精神而独立存在,所以是第一性的;意识来源于物质,它必须依赖物质而存在,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因此精神是第二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人类哲学史上,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首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特征是:它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其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局限性是机械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善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第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就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派。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是唯物主义历史上的第三种形态。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了十分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重视理论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实践地改造世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是迄今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最具有科学性又最具有革命性的哲学形态。
历史唯心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但其唯心主义观点在古代只涉及到国家、政治等某些领域,还不是对人类社会整体的认识。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浑然一体地包含在一般世界观之中,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理论。较为成型的历史唯心主义是封建社会形成的唯心主义的神学历史观。在中世纪的欧洲,唯心主义历史观依附于神学,并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神学家奥古斯丁把全部社会历史说成是上帝信徒和魔鬼信徒之间斗争的历史,结局是上帝的信徒取胜,并在地上建立起永恒的王国,因此世俗统治者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他的《神之都》一书奠定了神学历史观的基础。以神学形态出现的唯心史观在封建时代的其他各国都有所表现。新兴资产阶级针对以神为中心的神学历史观,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性论、人道主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反对用“神意”、“天道”解释历史,主张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寻找社会变迁、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它以不变的人性为衡量历史进步的尺度,把理性即人们对自己本性的理解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G.W.F.黑格尔则把历史基础归结为“理性”、“精神”。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以后,现代资产阶级的历史哲学同这一科学的历史观相对抗,继续以新的形式宣扬唯心史观。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等哲学流派的社会历史理论,在继续坚持用人的理性、内在需要、情欲、感受等精神因素或神的意旨解释社会历史的同时,特别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认识和预见历史进程的可能性。历史唯心主义的种种表现,可以归结为两种理论形态: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两种形态的唯心史观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它们共同的基本主张是:①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物质生产活动,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②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的过程,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旨也只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③抹煞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唯心主义用主观臆造的、人为的联系代替社会历史的真实的联系,本质上是对社会历史本来面貌的歪曲,对人类的认识、真理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但是,作为人类探究社会历史本质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它的存在又有其历史的原因和不可避免性。历史唯心主义在长期演变过程中曾为人类认识社会积累了一定的思想资料;它从反面提出的种种问题,也推动着人们深入思考;在历史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的理论体系中,还包含着可贵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和某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或萌芽。这些都为科学历史观的产生作了准备。
朴素唯物主义——也叫自发的唯物主义,是一种认为世界起源于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学说,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原始的唯物主义观点。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它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不是由神创造的,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第二,它试图从物质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来说明万物的产生,具有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虽然在思想实质上朴素唯物主义是正确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三个主要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和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它还带有感性的、直观的性质,还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不是唯心主义的。
机械唯物主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哲学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之一。它是在欧洲十七——十八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科学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机械唯物主义者的阶级地位和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机械唯物主义表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机械性。二、形而上学性。三、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物质范畴的历史发展——物质范畴的历史发展:物质这个概念是一种哲学上的抽象。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凭着直观,把物质说成某一种或某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如金、木、水、火、土。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将原子理解为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前人物质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对物质范畴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规定。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不是指的某个或某些物,而是各种物的总和。后来根据列宁的研究和理解提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唯物主义哲学就提出了物质范畴。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源于希腊文idea,意为“观念”。它不承认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把意识或精神看成是世界一切事物的根源,认为物质不过是意识或精神的产物。在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根本问题上,它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是意识决定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哲学有两种主要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一样,也认为精神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所不同的只在于它认为世界不是某一个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存在于世界某个地方的某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的产物。它主张只有精神才是万物本原的世界观。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自然界、物、外部世界是第二性的,由意识或精神所派生。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在认识论上,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或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否认知识来源于实践和外部物质世界。在社会历史观上,它把人类历史看成是某种先天原则和原理的体现,或者是杰出人物意志的产物,视精神、意志、动机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否定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及其主体(劳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天才”史观。
唯心主义在长期发展中表现各异,但基本形式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
主观唯心主义根本否认客观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只有“感觉”、“自我意识”才是真实存在的本原的东西。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很多,例如:(1)中国明朝的王守仁,他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阳明全书》卷六)。(2)欧洲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曾提出:“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等观点。他认为事物只是颜色、滋味、气味、形象和硬度等等观念的“集合”而已,“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宇宙中所包含的一切物体,在人心灵以外都无独立的存在,他们的存在就在于其为人心灵所感知、所认识”(《人类知识原理》)。 产生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颠倒了感觉和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把本来是通过感觉而为人们所感知的客观事物,歪曲为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感觉而存在;作为感觉和思维源泉的客观事物,被说成是感觉和思维的派生物。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唯我论,与科学相违背。所谓唯我论,是一种只承认自己个人存在的哲学观点,持此观点者,或从个人感觉经验出发,或从个人精神活动出发,把世界看成是个人感知的结果或个人精神创造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它一般不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但是认为它是第二性的、从属于客观精神的,而客观精神(理念、绝对观念)先于物质世界独立存在,是第一性的。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很多,例如:(1)中国南宋的朱熹,他主张精神性的“理”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实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朱子语类》卷一)。(2)欧洲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理念”(概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而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只不过是“理念”的影子,是由理念派生出来的。(3)近代德国的莱布尼兹认为,“单子”(一种精神性的实体)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单子有等级上的不同,因而决定了不同事物的性质和区别。(4)德国的黑格尔,他提出“绝对观念”(“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绝对观念”本身运动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在于:它本身是对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概念(反映着事物的共性)绝对化,夸大为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又进一步夸大概念的能动作用,仿佛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由概念产生的。

总的来说,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现代西方流行的哲学流派虽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属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渊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强调归纳、实证、逻辑、实用,关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第一代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的马赫主义是孔德实证主义的后裔,是现代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第二代;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有理论联系,而逻辑实证主义则是马赫主义的直接后裔,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一度代替逻辑实证主义而兴起的是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逐渐衰落,代之而兴的是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
  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则渊源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强调演绎、普遍、绝对、直觉、关注人的存在意义。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发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流行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是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第二代是狄尔泰、柏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学;与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哲学流派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三代是海德格尔、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在当今西方流行的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中,比较特殊的是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还出现了一种反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与上述两大思潮密切相联系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以上是结合各种版本的综述,希望有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4-17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3)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4)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里,而反动的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具体而言, 在每个部哲学发展史上,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根本不存在什么超乎二者之上的“中间路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垒,就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在: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是主张唯有物质才是世界本原的世界观,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意识和思维不过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一般地说,它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反映着适合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先进阶级的利益。唯物主义哲学往往是社会上的先进势力、进步阶级用来反对反动势力和宗教迷信,维护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武器。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精神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世界先有物质,然后才有意识。第二,意识是具有高度发展和组织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第三,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这些论证都说明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它可以不依赖精神而独立存在,所以是第一性的;意识来源于物质,它必须依赖物质而存在,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因此精神是第二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人类哲学史上,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首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特征是:它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其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局限性是机械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善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第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就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派。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是唯物主义历史上的第三种形态。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了十分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重视理论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实践地改造世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是迄今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最具有科学性又最具有革命性的哲学形态。
历史唯心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但其唯心主义观点在古代只涉及到国家、政治等某些领域,还不是对人类社会整体的认识。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浑然一体地包含在一般世界观之中,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理论。较为成型的历史唯心主义是封建社会形成的唯心主义的神学历史观。在中世纪的欧洲,唯心主义历史观依附于神学,并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神学家奥古斯丁把全部社会历史说成是上帝信徒和魔鬼信徒之间斗争的历史,结局是上帝的信徒取胜,并在地上建立起永恒的王国,因此世俗统治者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他的《神之都》一书奠定了神学历史观的基础。以神学形态出现的唯心史观在封建时代的其他各国都有所表现。新兴资产阶级针对以神为中心的神学历史观,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性论、人道主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反对用“神意”、“天道”解释历史,主张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寻找社会变迁、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它以不变的人性为衡量历史进步的尺度,把理性即人们对自己本性的理解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G.W.F.黑格尔则把历史基础归结为“理性”、“精神”。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以后,现代资产阶级的历史哲学同这一科学的历史观相对抗,继续以新的形式宣扬唯心史观。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等哲学流派的社会历史理论,在继续坚持用人的理性、内在需要、情欲、感受等精神因素或神的意旨解释社会历史的同时,特别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认识和预见历史进程的可能性。历史唯心主义的种种表现,可以归结为两种理论形态: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两种形态的唯心史观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它们共同的基本主张是:①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物质生产活动,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②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的过程,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旨也只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③抹煞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唯心主义用主观臆造的、人为的联系代替社会历史的真实的联系,本质上是对社会历史本来面貌的歪曲,对人类的认识、真理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但是,作为人类探究社会历史本质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它的存在又有其历史的原因和不可避免性。历史唯心主义在长期演变过程中曾为人类认识社会积累了一定的思想资料;它从反面提出的种种问题,也推动着人们深入思考;在历史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的理论体系中,还包含着可贵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和某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或萌芽。这些都为科学历史观的产生作了准备。
朴素唯物主义——也叫自发的唯物主义,是一种认为世界起源于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学说,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原始的唯物主义观点。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它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不是由神创造的,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第二,它试图从物质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来说明万物的产生,具有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虽然在思想实质上朴素唯物主义是正确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三个主要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和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它还带有感性的、直观的性质,还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不是唯心主义的。
机械唯物主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哲学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之一。它是在欧洲十七——十八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科学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机械唯物主义者的阶级地位和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机械唯物主义表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机械性。二、形而上学性。三、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物质范畴的历史发展——物质范畴的历史发展:物质这个概念是一种哲学上的抽象。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凭着直观,把物质说成某一种或某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如金、木、水、火、土。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将原子理解为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前人物质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对物质范畴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规定。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不是指的某个或某些物,而是各种物的总和。后来根据列宁的研究和理解提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唯物主义哲学就提出了物质范畴。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源于希腊文idea,意为“观念”。它不承认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把意识或精神看成是世界一切事物的根源,认为物质不过是意识或精神的产物。在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根本问题上,它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是意识决定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哲学有两种主要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一样,也认为精神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所不同的只在于它认为世界不是某一个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存在于世界某个地方的某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的产物。它主张只有精神才是万物本原的世界观。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自然界、物、外部世界是第二性的,由意识或精神所派生。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在认识论上,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或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否认知识来源于实践和外部物质世界。在社会历史观上,它把人类历史看成是某种先天原则和原理的体现,或者是杰出人物意志的产物,视精神、意志、动机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否定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及其主体(劳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天才”史观。
唯心主义在长期发展中表现各异,但基本形式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
主观唯心主义根本否认客观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只有“感觉”、“自我意识”才是真实存在的本原的东西。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很多,例如:(1)中国明朝的王守仁,他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阳明全书》卷六)。(2)欧洲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曾提出:“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等观点。他认为事物只是颜色、滋味、气味、形象和硬度等等观念的“集合”而已,“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宇宙中所包含的一切物体,在人心灵以外都无独立的存在,他们的存在就在于其为人心灵所感知、所认识”(《人类知识原理》)。 产生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颠倒了感觉和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把本来是通过感觉而为人们所感知的客观事物,歪曲为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感觉而存在;作为感觉和思维源泉的客观事物,被说成是感觉和思维的派生物。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唯我论,与科学相违背。所谓唯我论,是一种只承认自己个人存在的哲学观点,持此观点者,或从个人感觉经验出发,或从个人精神活动出发,把世界看成是个人感知的结果或个人精神创造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它一般不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但是认为它是第二性的、从属于客观精神的,而客观精神(理念、绝对观念)先于物质世界独立存在,是第一性的。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很多,例如:(1)中国南宋的朱熹,他主张精神性的“理”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实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朱子语类》卷一)。(2)欧洲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理念”(概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而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只不过是“理念”的影子,是由理念派生出来的。(3)近代德国的莱布尼兹认为,“单子”(一种精神性的实体)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单子有等级上的不同,因而决定了不同事物的性质和区别。(4)德国的黑格尔,他提出“绝对观念”(“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绝对观念”本身运动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在于:它本身是对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概念(反映着事物的共性)绝对化,夸大为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又进一步夸大概念的能动作用,仿佛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由概念产生的。

总的来说,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现代西方流行的哲学流派虽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属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渊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强调归纳、实证、逻辑、实用,关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第一代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的马赫主义是孔德实证主义的后裔,是现代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第二代;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有理论联系,而逻辑实证主义则是马赫主义的直接后裔,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一度代替逻辑实证主义而兴起的是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逐渐衰落,代之而兴的是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
  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则渊源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强调演绎、普遍、绝对、直觉、关注人的存在意义。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发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流行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是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第二代是狄尔泰、柏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学;与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哲学流派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三代是海德格尔、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在当今西方流行的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中,比较特殊的是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还出现了一种反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与上述两大思潮密切相联系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以上是结合各种版本的综述,希望有用。

中西方哲学史上有哪些派别,其代表人物是什么?他们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

中外哲学史上的各个阶段的各个流派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
西哲 1 古希腊罗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 中世纪经院哲学: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3 近代 法国自由主义:卢梭等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洛克、休谟 大陆唯理派:笛卡尔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 4 现代 马克思主义 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尼采 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 (美国的)实用主...

有哪些著名的哲学家及其思想
中国现代哲学:毛泽东思想。西方古代哲学: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西方近现代哲学:牛顿的自然哲学,孟德斯鸠的政治哲学,康德哲学,黑格尔的唯心辩证主义,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 詹姆斯的实用主义,海德格尔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卡尔...

列举诸子百家的主要学派,创始人及主张.代表人物及主张
本视频详细讲解了诸子百家在面对乱世中各自提出的解决方案,最终是由法家主导的秦国结束了乱世,对比古希腊,古希腊一直无法自己完成统一,足够反而是被异族入侵统一。

中外有哪些哲学流派或个人是研究个人存在的意义的???
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 -- 百科全书派 -- 怀疑论 -- 新柏拉图学派 -- 程朱学派 -- 米利都学派 -- 道家 -- 斯多阿学派 -- 苏非派 -- 苏格兰常识学派 -- 维也纳学派 -- -- 新黑格尔主义 -- 新康德主义 -- 新实在论 -- 学园派 -- 伊壁鸠鲁学派 -- 永嘉学派 --...

列举中西哲学史上哲学家几其思想流派
柏拉图(P1ato,公元前427—前347年)出身于雅典一个名门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柏拉图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年轻时曾跟随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习哲学,受到逻辑思想影响,尔后成为雅典举世瞩目的大哲学家.柏拉图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吸收了许多数学观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学说中,因此,柏拉图的哲学提高了对数学科学的兴趣.他...

古希腊时期有哪些主要的哲学流派各有什么特色
回答:著名的代表有米利都的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和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与此同时,在意大利南部出现了具有另一种思想倾向的哲学学派,他们认为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质性的元素,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则,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是“数”,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爱利亚学派认为是“存在”,并认为“存在”是不...

...位哲学家?他们的哲学命题是什么或主要思想是什么?
古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主要思想:水是万物之源;万物中皆有神在。2、帕梅尼德斯 帕梅尼德斯就是巴门尼德(希腊语 Παρμενίδ...

哲学三大流派有哪些?
先秦哲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并简述各家的主要观点!先秦诸子哲学的主要派别有 ①儒家。这是创立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②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年的墨子,他的哲学中包含有非命尚力和尊天事鬼的矛盾。墨子死后,“墨离为三”。

四大哲学流派有哪些
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派认为并宣扬人死魂灭,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但他们所主张的快乐决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现代西方流行的哲学流派虽形形色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