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坏人呢?

如题所述

李鸿章何许人?他可是宦海沉浮数十年的官场老将,以深谙官场之道而著称。既然前面签订《马关条约》后背负了骂名又被朝廷一撸到底,为何这个时候又要出面去蹚这趟浑水呢?如果将视线回到1900年时,或许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1900年7月,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收到慈禧的上谕,朝廷调任他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让他担任议和全权大臣。这个时候,李鸿章已经是77岁高龄了,难不成慈禧就不能让别人来干这个差事吗?非要将上任不到半年的李鸿章召来擦屁股。

实际上,慈禧太后环顾天下,已经找不到能胜任之人,唯有在政坛上起伏近50年、外交经验丰富的李鸿章“也许”能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议和重任。当时的朝廷已经丧失了威信,之前的东南几大督抚明目张胆抗了慈禧的旨意,和列强暗中签订了《东南互保》条约。

如果这一次李鸿章照样也抗旨,慈禧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也完全不必去背起这副重担。李鸿章可以推辞的理由很多,如年迈多病、南方不稳、不熟悉北方发生的事情,等等。随便一条,都可以堵住慈禧的嘴,让她另选他人。

即便是从李鸿章个人利益来看,他也应该推辞。李鸿章办了大半辈子的洋务运动,结果甲午战争的隆隆炮声葬送了他视为命根的北洋舰队,也宣告了他洋务运动的失败。朝廷每次战败后都是有李鸿章出来擦屁股,当然其中的很多后果也是他一手造成的,但更多的后果却和他无关。《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的名声跌入低谷,人虽未死,却被列入了“奸臣传”。

慈禧让他北上去和八国联军议和,这明摆着是要让他去背黑锅。要知道,当时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重兵屯集华北。李鸿章在这种情况下深入虎穴,想让列强议和,如果不作出巨大的让步,签订新的卖国条约,怎么能办得到?这件事要是放在张之洞身上,不用多想,他肯定是不会干的。

可是李鸿章还是去了,而且是拖着病体北上了。仔细分析起来,整个“庚子事变”其实和李鸿章并无关系,他早就被排挤出权力核心,作为旁观者却要为此负责,想必李鸿章当时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委屈的。

那么,是什么促使李鸿章挺身而出去当这个“卖国贼”呢?答案便是他内心那颗十分脆弱的爱国之心,以及他对大清王朝的那份忠诚。可以说当时的大清朝,只有慈禧和他自己意识到,唯有他出马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持国家利益,将损失降到最低。

不可否认,晚清时期,满洲贵族当中只有恭亲王奕䜣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惜这个时候他已去世。汉臣当中,中兴四大名臣中的曾国藩、左宗棠也已故去,仅剩的张之洞虽有大才,似乎也堪重任。可是他一向以爱惜羽毛著称,李鸿章对他的评价是“书生意气”。仅办洋务来说,张之洞是一把好手,但要说和列强争长短,恐怕还不是李鸿章的对手。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卖国条约,不平等条约。大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且在财政、军事、外交甚至是思想上被列强所控制。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结果已经是最好的了。毕竟,在李鸿章的极力周旋下,条约中并没有割地的内容,在赔偿军费上虽然多达4.5亿两白银,可这已经比之前降低了一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2
因为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国贼贪官,他签订了马关条约,背负了很多的骂名。

李鸿章有什么好,为什么很多人说他不是坏人?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

为什么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坏人呢?
那么,是什么促使李鸿章挺身而出去当这个“卖国贼”呢?答案便是他内心那颗十分脆弱的爱国之心,以及他对大清王朝的那份忠诚。可以说当时的大清朝,只有慈禧和他自己意识到,唯有他出马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持国家利益,将损失降到最低。不可否认,晚清时期,满洲贵族当中只有恭亲王奕䜣是个难得的人...

李鸿章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第一注重品德、品行要好,然后才看你是不人才,量才而用。而曾国藩当时并不想让李鸿章去上海组建淮军,原因就是因为李鸿章的品行不好,常常去妓院,喝花酒,太出格的事情还是没有。李鸿章对曾国藩也很是尊敬,何况他也算是自己的学生,是自己人,以后湘军有什么事情还有对自己有帮助。李鸿章签了很多不平...

李鸿章到底是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还是卖国求荣的历史罪人呢?
说起晚清时期的历史人物,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很难定义的人,争议很大,而且关于李鸿章的争议,属于是两面性很严重,一方面认为他是极好的人,另一方面觉得他是极差的人。在我看来,李鸿章其实就是在那段动荡的时期,站在了风口浪尖的一位清朝权臣人物 李鸿章在成为晚清重臣的时候,担着的官职可不少,如北...

为什么有人说李鸿章是奸臣?
但条约也因增开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通商口岸,并允许英国人可以进入西藏,损害了中国主权。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境内初起,清廷命李鸿章统筹边防战事。李鸿章则认为“各省海防兵单饷匮,水师又未练成,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他先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签订“李宝协议”,旋为法国政府反悔,继与...

评价李鸿章的功过。
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认为,对于李鸿章既不能简单做出判定,也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他当年的所作所为,更不能一骂了事。 评价李鸿章的两个前提 要认识和评价李鸿章,必须弄清以下两个前提: 一是李鸿章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而这样一个过程,又...

为什么说李鸿章是千古罪人?
评价一个人不是用现在的宏观角度,而应回到历史的微观环境。身处历史,有好有坏。之于李鸿章,他对满清政府,可谓是鞠躬尽瘁!身在其位,当某其政。作为晚清重臣,他四处奔波,尽力维系清政府的落后统治,挽救它的灭亡,但历史大势所趋,他也不能阻止,从这点来讲他是一个忠臣!但他忠的只是满清,...

李鸿章为什么名声不好?
李鸿章到底是好是坏呢?能发出这样的疑问,本身就已经说明了李鸿章的复杂。没有人会问慈禧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这已经成了定论。也很少有人去问孔子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他与爱国或卖国根本谈不上一点关系,孔子基本远离政治是非。李鸿章太难做了,这个人太难做了。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荣誉窝囊都在外交上...

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
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但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个人。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作战,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

说李鸿章是坏人的原因
当大清王朝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时候,面临着内忧外患。一些封建士大夫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外国器械是奇技淫巧,把洋枪洋炮当作妖法,对他们而言,只有莫名的恐惧;或认为外国利器神妙莫测,无法学习;认为学习西方就是以夷变夏。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